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存在这么个问题:领导干部热衷于身体保健,精神却是“亚健康”,这是思想“保健”缺失留下的“后遗症”。作为“高危职业”的领导干部。思想“保健”。既是“防病”之策,也是政治韬略。古人讲“饱暖思淫欲”。近年来,面对多元的利益、多样的观念、多变的思想,沐浴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少数领导干部面对诱惑就“气短”;见到金钱就“手软”:遇见美色就有“贼胆”。  相似文献   

2.
《经营管理者》2010,(2):82-84
“伐谋”就像是老虎的头脑和习性,“伐交”就像是老虎的保护色和灵敏的身手,“伐兵”就像是老虎的利爪,“攻城”就像是老虎的尖锐的牙齿。只有这四个方面组合起来,才能形成一支虎虎生威的猛虎,才能啸傲山林,成为王中之王。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前,在中国,“海外关系”是一个让人谈虎色变的词汇。在往昔“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政审满天飞,连升学和招工都不能幸免,官员提拔就更不在话下了。政审中必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有没有“海外关系”,要是有“海外关系”,就连升个学、招个工恐怕都要受到影响。在“有色眼镜”下,有“海外关系”就意味着有“特务”或“里通外国”之嫌。  相似文献   

4.
阮直 《领导文萃》2009,(18):79-81
阴谋的学名应该是谋略,谋略说白了就是斗争。斗得“文明”一点儿的叫“运动”,斗得头破血流的就叫“事件”,斗得你死我活了就叫“战争”。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由于权力在手,地位特殊,往往被人们“捧”着。而领导干部一旦热衷于被“捧”,陶醉于受“捧”,思想的防线就会洞开,就容易被各种心术不正的人拉下水。特别是当吹捧与金钱、物质、美色结合起来时,造成的危害往往就更直接、更严重。因此,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别人的“捧”,怎样抵御“捧”的诱惑.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捧”的表现形态不外乎三种:  相似文献   

6.
汪名旵 《决策》2004,(12):18-20
抓住一次机遇,就能实现一次跨越;失去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机制是“1”,后面的很多事情是“0”,没有这个“1”,有再多的“0”也没有用。  相似文献   

7.
《决策探索》2011,(7):91-91
有人说,酒就像一碗粥。此话不无道理。酒就是一杯多种风味物质熬制的“粥”,但,“粥”也各式各样,“粥”中“料”的多与少,熬“粥”的方式都决定了酒风味的丰满度与和谐度,决定了好喝还是不好喝。中国名酒中,有一种酒以“料”多、“熬”制方式地道而著称,它就是古井贡酒·年份原浆。  相似文献   

8.
《醒世恒言》载:“录事(官名)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祸身,但禁不住香饵扑鼻,张口咬之,终被钓去。”而现如今,人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社会里.就象“鱼”一样,难免会遇到一个个令人心旷神怡或心驰神往的“香饵”,如果丧失必要的警觉,放纵自己的欲望,贪吃“香饵”,就会被“钓”、被骗、被利用,或者同流合污,或者成为任人摆布的“俘虏”。比如,近年来被法办的不少贪官,就象那贪吃的“鱼”,他们“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终因贪吃“香饵”闹得败家伤身,后悔不已。可见,掌权者绝不能象那贪吃的“鱼”。  相似文献   

9.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10.
东古山 《决策》2004,(7):24-25
江西从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科学分析,找准问题,突出重点,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哪个地方的问题就解决哪个地方的问题,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刹车”,不搞“一阵风”。  相似文献   

11.
决策者说     
《决策》2013,(12):12-12
在积极有序推进“放”的同时,做到放、管结合,真正走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怪圈。防止出现“翻烧饼”。  相似文献   

12.
王琪 《决策探索》2004,(7):27-27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的目标,十六大报告特别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新思路”是“新突破”、“新局面”、“新举措”的前提.没有“新思路”就不会有“新突破”、“新局面”、“新举措”。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有的地区、部门、单位发展得就比较快,而有的地方工作常年上不去,甚至有的领导总是认为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13.
姚耀富 《领导广角》2000,(12):42-42
“你们这些人,什么事也干不成!”“我说行就行,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你早就该提拔了,我多次给你说了话。”在南京扬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厂,从厂部到车间的领导干部中,已经听不到类似这样的话。作为“领导忌语”,它们被明确列入该厂的“职工基本行为规范”中,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窝里斗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07,(4):168-170
窝里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曰“阴”,即“不公开”。在公开场合,大家都是好同志、好朋友、好兄弟,笑容满面,一团和气。背地里则咬牙切齿,磨刀霍霍,甚至使坏弄鬼,放暗箭,打冷枪。总之,“当面说好话,背地使绊子”;“当面叫哥哥,背后摸家伙”;“当面握手,背后踢脚”;“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是“窝里斗”。既然是“一家子”,就该团结、和睦,不能“当面锣对面鼓”地公开叫板。谁要是公开翻脸,便等于和大家作对,那可就“对不起”了。这个风险,谁也担不起。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撕破脸来对着干。而且,只要面对面时“是人”,面子上过得去,大家也都不好翻脸。至于背后是人是鬼,只有鬼知道,何妨鬼鬼祟祟?再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背地里捣鬼。杀伤力更强,何乐不为?  相似文献   

15.
把脉干部“本领恐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旭娜 《决策探索》2009,(17):50-51
7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关于干部“本领恐慌”的一段描述已经成为经典:“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相似文献   

16.
“主体归位、利益内嵌”,这两点是互为保障的、缺一不可的。主体不明确,就会造成”责任者缺位”:利益不内嵌,就会导致“庙穷方丈富”  相似文献   

17.
刘炜 《经理人》2010,(2):10-10
“中国制造”表面上是在做产品推陈出新,但实质上是同类“中国制造”在互相重复,从而产生竞争的“虚荣”,因为“中国制造”相信——你的产品不能大量销售,就不能被人广泛认知,就不能形成品牌。这就是中国至今缺乏国际品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东朗 《领导文萃》2009,(12):98-101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的由来 成立书记处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是刘少奇1943年1月12日向政治局提议的。他还建议“中央书记处设一个主席,两个书记,书记是主席的助手。”他的这个关于“主席”和“书记”角色的设计,实际上规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然“书记”是“助手”,就处在辅助的地位,就必然要由“主席”在最后作出决定。而显然中央许多人同意了这个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果企业能够“见利思义“,在赚钱谋利时不忘“义”,既追求利润,又采取正当的手段,就能“义以生利”、“因义成利”。  相似文献   

20.
梁利峥 《经理人》2012,(4):96-100
从创业开始,冯军就被外界视为“另类”,连他自己也一直强调是在“看不起”和骂声中成长起来的。从“冯五块”到“假面影帝”,冯军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他也似乎很享受聚光灯下的感觉,用他自我调侃的话说,“没钱做广告,就当是牺牲自己为爱国者这个品牌做广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