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维永 《学术交流》2006,(3):182-185
网络媒体框架下的广告传播与大众媒体框架下的广告传播存在着重要差异。在网络媒体的范式之下,由于它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的社会特性,在传播中,公众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力,公众的个性化特征得到大大提升,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这样一种文化属性之下的广告传播,必须以尊重公众的自主权利和个性自由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进入信息化社会的现代人,每天不可避免地与各种信息发生联系,借助信息的有效传播,人们了解社会、监测环境、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娱乐自身,而且借助各种传播,人类文化得以代代传承。在诸多信息中,广告更像水银泻地般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改变着我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其中,报纸以其信息量大、易于保存与传递等优势成为广告信息的有力载体之一,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地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甘肃地区,广告策划、广告创意理念、广告制作水平及受众对广告的信任与评价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呢?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为…  相似文献   

3.
王海军 《社科纵横》2007,22(7):124-125
广告传播中的负面效应,已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忧虑。本文对广告传播中负面效应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广告的文化批评概念,指出文化批评在广告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文化批评纳入到广告管理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与虚拟享乐——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广告形象王德胜1、作为“文化指南”的广告广告的出现,当然不是最近一个世纪里的产物。然而,广告演变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文化形象和文化控制体系,却是现代社会特定的现象。毫不夸张地讲,广告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  相似文献   

5.
石束  权玺 《社科纵横》2005,20(6):200-201
近年来,关于广告传播之人文意义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分别以一部电影的名字作为小标题,借用电影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来传达文章理念。从“广告传播对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来探讨广告传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透过传播学之“培养”理论,特别强调了广告传播通过营造“拟态环境”对社会思潮、消费文化和消费心理的影响,揭示广告传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殿元 《社科纵横》2009,24(5):138-14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确立了市场经济体系,并加速融人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中,大众文化中的广告文化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难以回避的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人们对广告文化的认识也歧见丛生.这就使广告文化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与蓬勃发展的广告文化实践相比,我们的广告文化研究显得相对滞后,并且已有的研究也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翻译有余,“翻译”不足;阐释欲强、阐释力弱。  相似文献   

7.
天下看点     
正美国:烟草公司刊登反吸烟广告从2017年11月26日起,烟草公司广告将重现美国主流报纸和主流电视台,不过不是为了推广吸烟,而是要向民众宣告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据“青少年不吸烟运动”等反吸烟机构联合发布的信息,美国烟草公司刊登反吸烟广告并非自愿,而是美国联邦政府在1999年向美国联邦地区法院起诉的结果。2006年,一名美国法官判定烟草公司  相似文献   

8.
王圣 《社科纵横》2010,25(9):87-89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广告取得了艺术审美的属性。但和传统艺术审美相比,广告审美有其自身的矛盾和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促进了消费异化、广告审美中失去的自由、影视插播广告中出现的问题几个方面。广告的健康发展需要注意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熊金星 《社科纵横》2010,25(1):102-103,123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是社会生活图景的思维重现。征婚启事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一种广告语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承载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信息,反映了时代社会思想变迁。本文对征婚启事语言二十年来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研究了其语言形式的嬗变过程,从征婚启事语言的外在变化中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  相似文献   

10.
《社会》1992,(2)
做广告的目的无非是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产品影响,促进产品销售。那末一则广告究竟要出现多少次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广告研究家提出了以下一些看法: 广告出现3次才生效。美国知名广告研究家赫勃·克鲁曼认为,消费者是在漫不经心中接触广告的,第一次只了解广告信息的大概;第二次是  相似文献   

11.
迎合国人口味,获得他们的情感与心理认同,是近代中国各种香烟品牌争取市场份额的立足点,也是香烟广告深层次的文化诉求."洋货"香烟广告与国货香烟广告因文化手段不同而分野为本土化运作和民族化策略:"洋货"香烟广告通过挪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抓住国人消费心理、适应中国风俗习惯,实现了本土化历程;国货香烟广告通过话语激励与精心创意,使之背负了民族与国家的意义,成为挽回国家利权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象征符号,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名人广告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好酒也怕巷子深”,这使 得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广告宣传。广告作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现在的广告已不满足于仅介绍产品,而是越来越注意广告的表现手法,常常借助于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广告创意。大家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请名人当广告模特,尽管请名人做广告耗资巨大,却仍有不少广告主聘请名人做广告,这是为什么呢? 名人广告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广告只有通过消费者的感知,才能使消费者了解某个产品的存在,进…  相似文献   

13.
王军元 《学术交流》2005,(7):132-137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是当代广告创作的重要源泉,正与奇、简与繁、雅与俗、直与曲等辩正审美关系在广告中有着突出的表现。正,即要求广告合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奇,则要做到广告出人意料,出奇制胜;广告既要简单、明了,又要繁复、详尽,同时,还应该在通俗与唯美之间,委婉、含蓄与直白、明了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与和谐,以符合消费者的审美心里,达到广告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4.
试论网络广告的传播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修瑞 《学术交流》2002,(3):145-147
网络广告借助数字化技术 ,对传统的广告媒体进行了重组和创新。作为全新的媒体 ,它否定并抛弃了传统广告所具有的强制性 ,突显了自由与开放的信息传播方式 ,其信息反馈的即时性是以往任何传统广告所不能比拟的。网络广告的传播优势集中体现在受众的国际广泛性、信息交互的反馈性、投放目标的针对性、信息的自愿选择性和时空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5.
二十至三十年代上海国货广告促销及其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上海国货广告介入商战角逐行列,不久即汇成声势,显示出对于商品促销特具的文化魅力。作者认为,这种文化魅力具体表现在:企业家善于把握时机,借助于历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在国货广告宣传中注入爱国雪耻的微言大义,使购用国货成为国人一种自觉的爱国行动;企业家善于根据产品特点和社会不同的消费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广告手段,使上海的国货广告形成不同的流派风格和文化特色。他们或是讲究广告用语定型划一,言简意赅,突出产品性能、特点;或是采取多色调、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展示产品的新、美、精,对消费者产生强烈、新奇的感官刺激,引发购买欲望。这些经营举措,反映了当时上海的一些企业家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广告的技巧,其成功经验为近代中国商业文化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6.
广告传播流程及其元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然 《学术交流》2002,(5):119-122
针对广告传播流程及其广告信源、信息和受众等元素的特性 ,运用大众传播学和视知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进行客观而深层地分析 ,研究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化传播的基本模式 ,广告活动的科学实施以及使其获得传播效应最大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闵敏 《唐都学刊》2005,21(5):136-138
中国广告语言文学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走向繁荣与成熟,传统文化的影响、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广告活动的本质是形成文学化广告语言现象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理应清楚地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资企业在华发布了大量广告,为其开拓中国市场,宣传日本企业文化,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以1979-2007年<人民日报>刊载的日企广告为例,在认真统计和详细分类的基础上,对日企在华广告的宣传技法与经营策略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天下看点     
《东西南北》2013,(19):4-5
巴基斯坦:禁止传播避孕套广告 一则南超模主演的避孕套广告激怒了巴基斯坦政府。近日,巴基斯坦电子媒体监管局宣布,禁止此类广告在媒体中传播。政府禁令中称.此类广告“下流、有伤风化”,是对本国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人不敬。该广告同时也招致了许多巴基斯坦民众的批评。这一禁令引来部分闭际评论人士的批评,被指为“倒退”行为。报道称,该则广告来自一家非盈利组织,旨在帮助当地家庭预防艾滋病。  相似文献   

20.
易乐 《探求》2005,(1):71-74
广告用最生动、最鲜明的符号话码诠释了后现代"形象"文化的特征.首先通过对广告形象的初窥,我们观望到了它漂浮的形象空间;其次,经过深层离析,我们发现了在这个空间背后掩藏着的是广告形而上的欲望言说;再次,我们通过它的欲望诱发机制洞察到了广告形象的社会话语控制权力与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而这正是潜藏在广告背后真正值得反思与警醒的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