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二战后的作品。由于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限,对其作品人物的分析大多受到种族文化冲突的背景影响,但把作品放在现代向后现代转变的文化语境中,分析其艺术价值会有不同的阐释。作者用身份多元、主观直觉、荒诞意识及断片生活等一系列后现代手法展示现代境遇主题,表现被抛弃在传统和历史的断片空间中不确定的自我迷失状态,极具美国商业文化的荒诞色彩。  相似文献   

2.
虽然存在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但蒲松龄《促织》与卡夫卡《变形记》不约而同地描写了人物的变形.透过貌似荒诞的叙述,不仅能见出两位作家对专制重压下人的命运,即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说是人的异化的同一思考,更能见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即中国人的家庭意识和西方人的个体意识的流露.所有这一切,正是这两部作品荒诞背后所掩藏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公认为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一向以描写男性犹太知识分子而闻名。《院长的十二月》是其在写作生涯中期创作的一部作品,此小说被很多批评家认为是一部失败之作。贝娄的这部作品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仍有许多题材值得挖掘。比如作品的"荒诞"主题,就颇有研究价值。贝娄通过小说的"荒诞"主题,形象地揭露了当代美国社会文明与道德的虚幻和荒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自觉的反思精神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品特的《升降机》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出品特剧作的独特个性:游走在现实主义与荒诞派戏剧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形态——荒诞现实主义戏剧。从主题看,品特不仅表达了荒诞派戏剧所揭示的社会现实的荒诞性,而且还概括了更丰富和更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表现手法看,荒诞派戏剧是荒诞手法与荒诞主题的完美结合,具有形而上的哲理性,而品特的戏剧则是以现实主义手法传达社会人生体验中的荒诞感,具有"可以认识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对20世纪人们普遍感受到的"荒诞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具有新意的论述。他的文学创作,描写的都是世界和人的生存环境的荒谬,《局外人》通过莫尔索孤僻、冷漠、与我们所熟悉的社会格格不入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世界的荒诞性,并引发人们思考应该如何面对荒诞的处境;在《鼠疫》中,加缪通过里厄及其周围人在鼠疫肆虐时的顽强抗争,共同面对"恶"的永恒性,从而完成了他从认识荒诞到觉醒,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的哲理思想演变。加缪关于荒诞的思考,在哲学上,深受克尔凯郭尔、尼采、雅斯贝尔斯等人的影响,而在文学渊源上,加缪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找到了他作品中所需要的诸如荒诞感、孤独感、虚无感、无能为力感、负罪感等各种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风暴眼》是现代荒诞文学又一里程碑式的力作。它深刻地揭示了作品中当代人内心世界的精神危机,展现了20世纪下半叶澳大利亚上流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和冲突,与此同时,《风暴眼》向我们展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和狄更斯表面上很少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在、深层上却是互相关联的。他们最大的相似之处是对家庭一社会冲突主题的关注。卡夫卡称他的《美国》是对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不折不扣”的“模仿”,是从狄更斯那里借来的梦,箱子意象、无罪者负罪、父母形象的投射是两部作品共同探讨的问题。比较研究是一个双向阐释的过程,卡夫卡的《美国》受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启发,而从《美国》的角度来反观《大卫·科波菲尔》,我们对狄更斯的作品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的《沉没之鱼》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的作品。小说借助于幽灵叙事和预示性叙事,创造出熟悉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带给读者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和极富启示意义的哲学思考,大大强化了作品的荒诞色彩。随处可见的荒诞情节辛辣地讽刺着扭曲的社会,颠倒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荒诞现实社会的无奈与遗憾。  相似文献   

9.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玻璃山》是最突出的例证.该作品中巴塞尔姆运用了大量反传统的写作手段,在语言和技巧上进行了颠覆和创新,在看似荒诞、杂乱的内容下赋予了作品以深刻的内涵,从而反映出无序、冷酷、日益恶化、矛盾和荒诞的典型的后现代主题.  相似文献   

10.
荒诞派戏剧的语言以荒诞的形式表现了荒诞的主题,其迥异于传统戏剧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等待戈多》一直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从作品的对白来探讨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校捐赠与基金会的运作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捐赠收入作为美国高校办学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美国高校收入的来源入手,通过分析美国高校捐赠资金的筹措与投资、捐赠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等活动,总结了美国高校捐赠与基金会运作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高校开展捐赠活动与基金会建设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拉美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较少的排他性,因为混合文化的本身就是不同文化因子的组合,比较容易吸收外来的文化。拉美文学中各种不同流派的发生和形成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魔幻现实主义便是阿斯图里亚斯、乌斯拉尔.彼特里、卡彭铁尔将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用于拉美现实的结果。可以这样说,拉美的各种文学流派是世界文学思潮在拉美的投影,世界上发生的各种文学现象都能从拉美文学中找到对应的东西,但拉美文学从未被其他文学所同化、所取代。拉美文学本身就有一种自我净化的系统,这就是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这种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便是拉美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企业购并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企业的百年购并史,是美国企业的百年成长史,也是美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私人垄断再到国家垄断的发展史。分析美国的企业购并历史,深入了解美国企业购并的演进轨迹,及其对美国经济、社会等制度发展影响,无疑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美国新生代剧作家.她的剧作主要揭示了黑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戏剧《在血泊中》中的主人公身陷物质、情感和家园三重困境,其根源在于美国的社会现实以及剧作家的自身因素,它映射了美国的历史文化对于黑人生存的影响.对待困境,剧中人物有着迥异的态度和不同的突围方式,而对于黑人女性而言,结局又总是悲惨与凄凉的.  相似文献   

15.
赠地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方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技术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在发展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等方面,因此,学习赠地学院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特点,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构建我国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 ,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 ,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 ,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海洋文学是英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经典作品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海洋,无论作为一种生产、生活、交通、殖民扩张的地理场景,还是作为神秘、财富、力量、征服和期许的文化象征,都是支撑和充实英美文学的建构性元素。大量的海洋文学不仅丰富了叙事美学,也为铸造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从宗教文化透视美国高等教育捐赠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捐赠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支撑了美国的近代高等教育,拓展了美国高校的服务职能,加速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诞生。从文化心理思考,美国的高等教育捐赠植根于美国浓厚的宗教文明,导致了美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诞生和现代美国高等教育的高度发达。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当代戏剧的进程中,奥古斯特·威尔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独具匠心地将历史、地域、音乐和宗教四大元素揉入自己的世纪之作,以此表达对黑人身份的认同。通过深入剖析他的系列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元素在凸显了戏剧主题的同时,还折射出了一种浓郁的美国黑人民族情结。而这种民族情结既是威尔逊的创作动力,又是帮助黑人群体在经历了黑白两种文化冲突后进行自我定位的精神标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悠久的慈善传统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高校捐赠文化的历史、宗教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认为基督教信仰不仅仅是美国人努力创造财富的原动力,也是他们因罪富而馈赠个人所有于社会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捐赠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另外,工业革命后的实用主义哲学助推了美国人兴资办学的热诚;最后,规范的捐赠制度和法规,确保了美国高校捐赠的健康发展。美国高校捐赠资金庞大,作用突出,对我国高等教育在资金筹措方面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