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集对分析(SPA)中的同异反确定不确定联系数用于高校科研群体效能的定量研究,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借助对模型的分析、推算,得到科研群体人数一般以3至5人为宜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不确定人格的理论构想,并编制了"不确定人格问卷",包括不确定倾向分问卷和不确定反应分问卷.对大学生被试施测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不确定倾向包含容忍和求新两个因子;不确定反应包含舒适和解决两个因子.最后对不确定人格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的开放性拓宽了公众对应急事件的信息收集和获取渠道,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呼吁使得引入公众行为数据辅助决策非常重要;同时,对庞大、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价值评估有助于识别关键信息和重要人群,使得基于群体智慧下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其次,成员权重对群体决策影响重大,客观、科学的权重确定方法使得决策结果更具合理性。【设计/方法】针对大群体应急决策中环境复杂及公众参与度较低的问题,从公众辅助决策视角提出了基于个体模糊表达衡量信息价值及基于序数信息综合度量群体间的距离方法,从而提出一种基于认知特性和表达能力上的个体权重确定及群体智慧下的方案调整方法。【结论/发现】以COVID-19案例展开模拟,并通过与现有文献在不同层面的对比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公众–专家协同决策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4.
任何文学作品的内容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文学欣赏中明显地存在这种二律背反现象,诗歌更为突出。本文旨在对诗歌欣赏中这种确定与不确定的二律背反作些具体分析,通过对确定与不确定的表现、矛盾统一及形成原因的剖析,帮助我们正确地把握诗歌欣赏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测量不确定度如何正确评定与表示,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通过实例介绍了不确定度的有关概念,给出了标准不确定度A类、B类评定的方法,以及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方法与展伸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肩负着以科研创新成果服务国家科技发展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实现理论自信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群体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高校学术期刊背依多学科面向的学术共同体,连接了科研产出全链条.高校学术期刊理应抓紧5G时代给科研和出版带来的历史机遇,推动大学生群体全方位融入联合策划、透明化评审、多平台出版和传播等5G时代科研产出的全新链条,全过程引领和服务大学生群体在融入学术共同体解决实际重大复杂性问题的实践中厚植新时代科研价值观、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树立科研自信、淬炼学术素养、规范学术伦理道德,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7.
证券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具有“小额多数”的特征,我国现行的单独诉讼、共同诉讼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适应此类群体纠纷中保护分散性利益、制裁群体性侵害、为公众提供有效救济途径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证券集团诉讼制度。借鉴美国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经验,改变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机制,是现阶段的可行之选。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视野下的学科会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的交叉和会聚需要理论的支撑.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中心项(Central Item),学科会聚与交叉必有一个主要的领域、学科或学说,这是确定首席专家的依据;(2)关联域(Context),即构成该学科会聚的以中心项为主的相关领域,这是确定准入人员、准入项目的依据;(3)学科间性(Inter-disciplinity),这是学科交叉会聚所产生的新的质素,即新的前沿性领域、新的关节点,也是学科会聚所要探索的新知识.一个新的科研群体是否有前景、有地位,主要取决于对"学科间性"这一新的知识宝库的把握程度.学科会聚背后是人才的会聚,而人才会聚时所释放出的凝聚力或离心力都远远大于一般素质的人员,因而除了科研群体的共同信念外,上述三个理论可以说也是处理科研群体人事关系的依据.此外,还必须有共同的跨文化的视野.因为学科的分化是在希腊及近代的西方文化语境下发生的,而学科的交叉与会聚已超出单一的语境.凝聚于一个群体的学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研究对象的客体,有的涉及不同文化的价值认同(例如生命科学、环境问题).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有无跨文化的视野可以说是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师的科研绩效与学术群体状况,采用文献计量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在CSSC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引文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外语领域教师科研队伍出现了科研绩效较高的教师群体和学术带头人,并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学术凝聚子群,但还存在高价值的研究较少、合作水平偏低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应制定相应科研政策,支持与鼓励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高校外语专业教师应加大校内外科研合作,在团队协作中共同提高科研绩效。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服务价格的确定有组织确定和市场确定两种基本方法.目前国企经营者服务价格的市场确定,应以经营者的劳动力价值为最低界限;在市场供求状况充分调节下初步形成;在对其服务质量的市场评价机制作用下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是科研创新人员培养的摇篮,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是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在以科技创新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新时代,如何提升科研创新效率成为高校关注的重要内容。文章选取了湖南省16所高等院校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高校科研创新效率进行动静态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全要素生产率随纯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而提高,高校间科研创新效率差异明显,存在科研创新发展与其资源规模不协调,科研成果产出低和科研创新活力弱等问题。为此,高校应确定科研投入的适度规模,促进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重视科研人才的引进培养,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重视科研成果产出,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多样性发展,其突出表现即大学差异化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以应用型为办学方向的大学,应侧重于科学研究的应用性,而自评式科研指标体系则是对应用型大学转型建设的重要引领与支撑。通过分析,采用通用的科研评价指标,构建专属应用型大学的自评式科研指标体系,对应用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为切入点,归纳阐述了我国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四大特征,通过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将17个二级指标提取的科研院校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转化投入、科技成果本身的成熟度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因素四大影响因素构建我国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最后针对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理念、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支持方面提出提升科研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研漂移"是指科研活动从大学的教学单位和中心课程构架中分离出去的现象。在我国,"科研漂移"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的科技经费投入总量和人均值都低于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高校之间的科研资源分配向部属大学、重点大学和综合大学集中,很不均衡;大量的发明专利向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转移以及大学内部科研与教学的分离。导致"科研漂移"的主要原因是由前苏联传承而来的科学院与高校相互分离的制度、高等教育的"金字塔"结构和高校内部科研与教学的职能分离。"科研漂移"对大学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人文、科学研究的智慧成就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下一代人,降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体现不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消除"科研漂移"现象的基本对策是:改革现行科学院与普通高校相互分离的制度,重新组合科学院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关系,科技资源应当依据大学的类别层次进行相对均衡的分配,坚持洪堡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团队的规模是影响科研团队绩效的关键变量,一定程度的团队规模是完成科研团队任务的基本保证。在改进的Shapley值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净Shapley值的科研团队规模测定方法,以动态的视角去分析高校科研团队规模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研团队初始规模和团队成员科研效率是影响团队规模的关键因素;在科研团队的构建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团队成员,是促使科研团队达到最优规模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因子分析从若干指标中提炼出五个主要满意度因子,并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将提取的五个主成分作为准则层测度指标,将我国十大高新区作为方案层,对其科技工作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一系列结论,以期对高新区科研体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研漂移"是指科研活动从大学的教学单位和中心课程构架中分离出去的现象。在我国,"科研漂移"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的科技经费投入总量和人均值都低于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高校之间的科研资源分配向部属大学、重点大学和综合大学集中,很不均衡;大量发明专利向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转移以及大学内部科研与教学分离。导致"科研漂移"的主要原因是由前苏联传承而来的科学院与高校相互分离的制度、高等教育的"金字塔"结构和高校内部科研与教学的职能分离。"科研漂移"对大学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人文、科学研究的智慧成就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下一代人,降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体现不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消除"科研漂移"现象的基本对策是:改革现行科学院与普通高校相互分离的制度,重新组合科学院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关系,科技资源应当依据大学的类别层次进行相对均衡的分配,坚持洪堡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科研漂移”是指科研活动从大学的教学单位和中心课程构架中分离出去的现象。在我国,“科研漂移”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的科技经费投入总量和人均值都低于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高校之间的科研资源分配向部属大学、重点大学和综合大学集中,很不均衡;大量的发明专利向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转移以及大学内部科研与教学的分离。导致“科研漂移”的主要原因是由前苏联传承而来的科学院与高校相互分离的制度、高等教育的“金字塔”结构和高校内部科研与教学的职能分离。“科研漂移”对大学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人文、科学研究的智慧成就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下一代人,降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体现不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消除“科研漂移”现象的基本对策是:改革现行科学院与普通高校相互分离的制度,重新组合科学院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关系,科技资源应当依据大学的类别层次进行相对均衡的分配,坚持洪堡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对弘扬科学精神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哲学角度对弘扬科学精神作整体性的考察,首先分析了倡导科学精神在我国的历史线索,然后提出科学精神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应对其作广泛的系统性的理解,并分析了科学精神的系统结构,以及在我国宣传和倡导科学精神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20.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收录的119篇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总结目前关于学校社会工作实证研究的脉络、概况和热点。可以看到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实证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展。研究热点集中于性教育、校园欺凌、留守及流动儿童的介入等实务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为案例分析为主的质性研究、缺乏实证为本的干预研究、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为松散。建议之后的学校社会工作实证研究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增进研究的科学性、开展证据为本的干预研究以及重视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培育与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