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今天是个不一样的日子,林小麦就要离开昆山区开放办到昆山市政府工作了.虽然是借调,但毕竟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到什么庙念什么经,自己已经走到官场来了,只能用官场的价值观念和标准来衡量、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个文化人的自命清高在这里是很可笑的.想清楚了,林小麦开始做今天的第一件事:给昆山区委书记蒋昆打电话.  相似文献   

2.
“新官不理旧事”,是官场的“潜规则”。按理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已成为普遍认同的为官的基本理念,为什么还会有“新官不理旧事”之说?为什么这一说法还会被某些官员视为至理名言、奉为圭臬?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旧事的难度大。一般情况下,难度不大的事,前任早就解决了,问题之所以遗留下来,多是一些难啃的骨头。譬如,某地的一个半拉子建筑工程,因缺钱停工了。新官如果要理这样的旧事,不知要花多少心血。二是旧事牵涉的关系复杂。有的旧事解决起来本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由于这件事所牵涉的人的关系比较复杂,也使这件事变得复杂起…  相似文献   

3.
官场有句顺口溜,叫做"跟对人,办对事,说对话"。这是官场很经典的一句话,可以称得上官场潜规则之一。有人甚至认为.这三个短句的排序还说明,"跟对人"比"办对事"更重要。现实可能有些官员会发现,身边很多老实人,事儿是办对了,可是因为没有“跟对人”,总是仕途不得志,郁郁寡欢,还真应了那句,“跟对人”比“办对事”重要。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跟对人”的官场文化呢?  相似文献   

4.
《决策探索》2007,(23):90
近日,国家法定假日修订成了舆论的焦点.但是,说这件事全民关注肯定是个伪命题,至少9亿农民对这件事就不感冒.  相似文献   

5.
不言也不语     
在北洋政府时代,中国官场出现一种不言也不语者居要职的怪现象。“不言”,并非不说话,而是说出的话模棱两可,对某一件事不作明确表态,含  相似文献   

6.
付祥 《科学咨询》2009,(4):48-48
有的老师为了引起学生对作文的重视,一个劲地对学生说作文怎么怎么难,大家一定要好好学才能写好等话语,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作文难的观念.根据心理学原理: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件事产生了畏难情绪,那么他就很难把这件事办好.  相似文献   

7.
河之洲     
<正>不做越位的职场萝卜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韩昭侯喝醉了酒,和衣靠在龙椅上睡着了。当时,负责韩昭侯衣服的典衣没有在现场,而负责头冠的典冠在身边。典冠担心韩昭侯受凉,就从衣柜里拿出一件衣服,搭在了韩昭侯的身上。韩昭侯一觉醒来,发现了自己身上盖的大衣,问清缘由后,二话不说,就下令把那名典冠杀了,理由是他干了别人职权范围内的事儿。而对于那名典衣,仅仅是免了职位而已。这件事引起了韩国朝野的大讨论。韩昭侯对大臣们说:"其实,杀典冠我也是于心不忍。可是,人在官场,越权比寒冷的危害更大呀!"  相似文献   

8.
虚弱的树叶     
普玄  月明 《决策》2011,(1):92-94
一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件事。更没有人知道常务副市长叶文海插手了这件事,包括派出所张所长。  相似文献   

9.
正1.领导安排事,不要讲条件,讲了惹人烦,活还照样干,落得一肚子气,干了还白干,何必?2.领导压担子是器重,领导说话直是信任,领导老批评是厚望,这些都没有,是放弃。3.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4.世上很多事,当你心大了事就小,当你心小了事就大。5.什么叫情商?说话让人喜欢,做事让人感动,做人让人想念。  相似文献   

10.
身在官场     
妻子到一个县挂职当副县长,我便和县官们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得知我写小说,便有了许多话题和看法。提到目前反映官场的小说,他们颇为不满,说要么把官写得很坏,要么把官写得很好,非要分出个好官坏官,分出两条路线斗争。按他们的观点,人就是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当了领导,只是职务不同、要求不同罢了。作为领导,哪个都想把事办好,把官当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就有了成功者,就有了失败者,就有了不成功也不失败者。至于官场的矛盾和争斗,那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官场是个焦点,处在这样一个焦点上,没有一点波浪也不现实。我理解他们的话,意思是说要写…  相似文献   

11.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他不幸失足身亡。事后,他的妻子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决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做事而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执著于工作本身而不患得患失是一种良好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利于做好工作,有利于出成绩,也有利于身心健康。有一位擅长写作和摄影的同志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后来改行到行政机关工作。有人劝他说,以你的年龄,…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我有一个“重要发现”:改革中我们做了一件没有要社会、国家和个人花钱、却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的事。这件事便是给公司经理、工厂厂长等送了一个“企业家”的称号。这件事使企业领导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仅仅奉命行事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了积  相似文献   

13.
错位     
官场对于"级别"是最在意的.不管什么事,把级别高下摆对了,基本就成功了一大半;弄错了,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这里讲件真事儿.前几年,商业银行还没有股改的时候,"官商"的味道还很浓.我们这里商业银行市分行也都赶时髦,市委、市政府将"两办"改为办公厅,下面的科室改为处,所以各行也如法炮制,科室全都变成了处室,科长们凭空就变成"处长"了.虽说这个"处"级其实就是正科级,但走出去,口头叫着,名单写着,感觉还是"爽歪"了.不过,这样的级别"空涨"有时也会闹笑话.  相似文献   

14.
盖茨准则     
在高中和大学念书时,比尔·盖茨曾为自己制订了 11条准则,它们是: 1. 生活永远是不公平的,你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适应生活。 2.世界永远不会在意你的自我感受,世界要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做好几件事。 3. 高中不毕业,就挣不到每年 4万美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车上就不会有车载电话。 4.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太严厉了,那就等你的老板出现吧,他是可以随便换的。 5. 做小事不会伤你的自尊心。祖辈们有另外一种说法来看待做小事。他们说,那就是“机会”。 6. 如果你把事情搞得一团糟,那不 是你父母的错。不…  相似文献   

15.
吴明华 《决策》2010,(9):34-36
从闯入官场到被逐出官场,姜宗福"潜伏"官场的经历演活了一则官场寓言。"官场潜规则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领导签字,横着签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竖着签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  相似文献   

16.
定价是一件商业活动中既有趣又让人为难的事,它就像是双重神经,不仅牵动着企业的盈利表,也牵动着消费者“买与不买”的购买决定。  相似文献   

17.
蠢人多     
正人在做一件事时,不是为了自己的肉体,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灵魂,而只为了博得人们的赞许——这是人们生活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做不喜欢的事。"因为其他人都这么做。"后者回答。"不见得其他所有人都这样吧,我就不这么做,还有别的人也不这么做。"  相似文献   

18.
读书这件事自从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一直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如不信请仔细思量,虽然八股文章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在题材上有别,但其精神内涵倒未必有差别。古人云寒窗十年,现在大学毕业要十五年左右,如果考虑到知识爆炸的因素,多几年也是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颇受各界的关注,一件事是医疗改革被宣告失败,另一件事是郎顾之争的主角之一、顾雏军因经济问题入狱.这两件事情似乎为对更早发生的两个争论进行定性提供了依据.一个是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另一个是郎咸平与顾雏军关于国企改革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县财政局长的位子竟然空了两年定不下来,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好几个上级领导打了招呼。上级领导打招呼的事本来是比较容易处理的,但问题出在有几个上级领导同时打了招呼,且打招呼关注的对象都不一样。这让下级怎么办?在官场,上级领导永远是最具威慑力的。正所谓官大一品压死人,哪一个领导是敢轻易得罪的?因此,在官场上,除非白痴与傻瓜,都明白“揣摩”这个词的含义。揣摩一个人的心态,确实是一门功夫,尤其是要揣摩一个领导的心态,实属不易。然而,许多人却把这门功夫练得非常到位。领导表达自己的意图,不一定都是通过语言,一个眼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