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异端消费是古代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异端消费思想主要包括以《管子》为代表的“侈靡”消费观、以陆辑为代表的“崇奢黜俭”消费观和以郭子章为代表的“奢俭皆非”消费观等。在分析异端消费思想与行为的同时,对其进行历史学和经济学解读.努力探求古代消费与现代消费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的消费思想一反中国传统“黜奢崇俭”的主流消费观,旗帜鲜明的主张“崇奢黜俭”,并将奢俭的范畴由消费领域引向生产领域,阐明崇奢黜俭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其用意即在为近代新式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定建构新的理论。这一思想是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强烈的近代性。其论证有破有立,大胆而新异,反映了作为维新志士的谭嗣同整体思想的锋锐与光芒。研究和探讨谭嗣同的消费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经济的健康顺利地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异端消费是古代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异端消费思想主要包括以<管子>为代表的"侈靡"消费观、以陆辑为代表的"崇奢黜俭"消费观和以郭子章为代表的"奢俭皆非"消费观等.在分析异端消费思想与行为的同时,对其进行历史学和经济学解读.努力探求古代消费与现代消费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江西农村生活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黜俭崇奢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体现在农村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性消费方面.究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但明清时期江西地区出现的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赵炎才 《学术研究》2006,(10):105-111
清末时论主要从肯定论、否定论、综合论三方面诠释传统“黜奢崇俭”的“奢俭”观。肯定论着眼于严峻的社会现实,力图从中抽绎出积极价值,引导社会舆论潮流,围绕国本、官德、风俗等三方面展开,以消弭尚“奢”给社会国家带来的消极作用。比较而言,否定论则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指斥其具有妨碍思想进步、落后于时代、阻遏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而综合论则认识到中西均有“奢俭”观;“奢”“俭”为一对相对的概念,相比较而存在;强调理性对待“俭”“奢”,倾向于“奢俭”并重,因时而异,以利政治、社会、经济、思想等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消费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崇俭抑奢、倡导理性消费、生态消费、精神至上等优秀内容,对于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其从典籍书斋走向广泛的社会认知和践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现实消费引导发展等各个方面释放正能量,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奢侈与节俭,都是生活所必需的,并相生相克地既构成个人生活和劳动的动力,也成为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动力。节制的原动力是“为了生活”,呈内敛性质,体现成人的美德;奢侈的原动力是“享受生活”,呈扩张性质,张扬成人的尊严。奢侈与节俭相生相克,必遵从限度生存的法则,形成奢俭适度的辩证法:奢侈逾度,必是恶;节俭逾度,亦是恶。以限度生存为依据,以奢俭适度为准则,建设奢俭适度的道德,必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展开;努力于前,须着眼于奢俭适度的制度建设和政府表率;着手后者,公众性个人的奢俭适度,应以俭朴为原则;大众性个人的奢俭适度,宜鼓励通过勤劳创富而“足欲”。  相似文献   

8.
论节约型消费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行节约型消费方式,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走出消费中节约有悖于改善人民生活、妨碍生产发展等认识误区,大力倡导、广泛动员,使实行节约型消费方式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积极调整、转换生产方式,以促进消费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经济、法律手段对消费方式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在追求变法图强的社会理想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他以"仁-通"为哲学基础,从价值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了系统的伦理辩护,并提出了"申民权,抑官权"和"均贫富"的经济平等观。他一反传统社会中"崇俭黜奢",旗帜鲜明地提出"崇奢黜俭",在近代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史料,有两种文本解读层次:一个是《史记》记录的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等四子所处时代的“原始”史料;另一个是司马迁以其所处时代形成的结论性语言赋予该传的“当代”史料。而若从第二个层面解读该传,可知将四子合传,除了他们“本于黄老”“原于道德”的共同点,还有本传所称的“黜儒”一面,但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与“太史公曰”中对“黜儒”不置一词,显示他对四子“本于黄老”的格外强调。这种做法,具有调和儒家与黄老关系的作用,有利于“黜儒”之四子学说在汉代的继续传播。  相似文献   

11.
卢利林 《学术论坛》2006,2(3):147-15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进入消费转型时代,即由生存型消费时代进入到享受型乃至发展型消费时代。探讨消费转型时期消费观念的演变,理清合理消费观与消费主义消费观的差异,充分肯定人们正当的消费需求,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人们对合理生活的追求上,从而为走出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立健康、有序的消费发展战略作理论注脚。  相似文献   

12.
抑奢崇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俭能养德、俭能养廉、俭能富国裕民;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俭德的内涵也随之日趋深化,新型节俭观应该是"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立足于经济与伦理的双重纬度,着眼于生产和消费的互动关系,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它表现为人们理性的生活态度和适度的消费观念,要求人们的消费行为以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平均水平为比照,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适当节制个人的生活欲望.富有鲜明时代性和现实紧迫性的俭德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伴随西学东渐,晚清社会深刻裂变,传统消费思想亦发生历史演化.迄今为止,学术界多围绕近代知识群体展开,视"崇奢黜俭"取代"黜奢崇俭"为其主流.事实上,这一过程甚是复杂,如此线性描述不免失之偏颇.总体而言,它关涉政治、思想、社会与实业诸方面,展示出多层次不对称发展格局,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传统思想近代化嬗变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奢侈风气引起了地方士绅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阐发禁奢思想,采取禁奢措施,意图革除民间奢侈风气.对于倡导禁奢的士绅们来说,禁止奢侈风气中的僭越行为,建立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是其目标.不同于官方禁奢令,士绅比官员更注重儒家礼仪的可操作性,他们试图将社会儒家礼仪与民间社会生活方式协调统一起来,并通过约束自我、家庭、宗族等方式,革除民间奢侈僭越的习俗.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消费观经历了一个从倡导“节俭”走向倡导“高消费” ,又从倡导“高消费”走向倡导“环保消费”的发展道路。中国社会消费伦理的变革面临着两种社会经济基础和复杂的文化背景 ,具有特殊性。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殊性 ,跨越“高消费”阶段 ,直接从“节俭型”消费转向“环保型”消费 ,构建中国社会新型的消费伦理和消费模式。中国当代消费伦理精神的核心与主流仍然是勤俭节约。节俭与环保消费有相通性 ,但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面临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背景 ,反映了人类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消费的巨大差异。倡导环保消费并不意味着是对传统的节俭消费的简单回归。新型消费伦理不会自发地形成 ,需要人们自觉地构建。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变化。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中的特殊构成 ,他们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客观地讲 ,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合理的、科学的、理性的 ,但不可否认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而且大有上扬趋势。为此 ,“两课”教育应充分重视大学生消费心理、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时期 ,儒学“独尊”的一元文化格局崩裂 ,文化发展趋向多元。以地域的视角来观照 ,南北文化在时尚文化层面各呈异彩 :审美时尚方面 ,南方是尚柔守雌 ,北方则崇刚守拙 ;生活消费时尚方面 ,南方是崇奢斥俭、追新逐异 ,北方却尚俭黜奢、进取务实。南北时尚文化之地域分流 ,透视出南北深层文化意蕴之歧异 ,大凡文化精神、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诸隐性层面 ,南北意趣殊异。这一切基因于南北文化之地域生存背景的大相异趣。  相似文献   

18.
奢香是明朝初年贵州地区的彝族女性政治家,受明朝封为贵州宣慰使.有记载,洪武闻,明都指挥同知马烨企图激变彝民,以便改土归流,鞭笞奢香.奢香赴京师陈明原委,使明朝惩处马烨,贵州保持土司制度而与明中央政府加强联系.在尽量澄清奢香本事原委的基础上,对14世纪前后贵州作为政治文化外缘区域社会与核心区域的关系进行透视,对明中央政府对于贵州的基本政策、明朝西南封疆大吏的观念倾向与行为方式、奢香代表的彝族女性在其所属社会的角色地位、内地与边疆差异共生格局的历史合理性等加以讨论,可以折射出明初中国内地与外缘区域秩序维系的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9.
李定广 《学术研究》2003,(4):117-120
欧阳炯《花间集序》不反宫体 ,更不反艳情 ,也没有提出“清”、“清绝”的审美标准。《花间集序》的主旨是提倡“雅词” ,崇雅黜俗。针对民间曲子词质木无文之俗 ,欧阳炯提出了“诗客曲子词”的概念 ,以文雅的诗客曲子词取代鄙俗的民间曲子词 ,以供文人宴集娱乐之用。  相似文献   

20.
崇"雅"黜"郑"是孔子在"删诗正乐"过程中所遵循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编辑准则。它展现出孔子强烈的融文化抉择、社会关怀及政治诉求于编辑事务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态度,所以,崇"雅"黜"郑"不应被单纯视为孔子个人艺术喜好的反映。对于现代编辑学而言,孔子崇"雅"黜"郑"的编辑理念或许不无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