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的实践观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在教学中,只有突出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区分开来,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 一、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正如马克思在他的  相似文献   

2.
弗兰茨·梅林是德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论历史唯物主义》中针对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的歪曲和反叛,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也阐述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梅林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基本原理,对唯物主义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深入考察,论证其对旧哲学的超越性;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创造性发展了“观念力量”对历史发展的反作用的观点,而且这种科学方法就是历史主义。这都是梅林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贯彻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它不仅认为人们对自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曾经被单独地用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名称是怎样产生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有许多不同,哪一个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关系怎样?实践唯物主义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完善,还是完全推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然而,马克思既不是一个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从他一开始哲学活动时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的基本线索是: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人本学唯物主义再到实践的唯物主义(或如我们现在所说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这是一个思想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探索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之路,可以使我们对科学巨人及其思想本身采取一种科学的态度,也可以使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去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也是马克思主义以前最后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他继承和发挥了十八世纪法国战斗唯物主义传统,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他坚持唯物论反映论原则,有力地揭露和批驳了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在宗教和黑格尔哲学长期笼罩的德国,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马克思和恩格斯正确评价了费尔巴哈的历史功绩,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的哲学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目前哲学界已有四种不同意见:(1)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有的则由此引申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本体论、主体性哲学。(2)实践唯物主义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概括。与此基本相似的表述还有:实践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同义语”,“非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其科学性是十分可疑的。”(3)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总体特征”。(四)实践唯物主义的概括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性,辩证唯物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密不可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时科学最高成就的总结与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尊重科学,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当作科学来对待。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science of Marxism),才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国家极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雷蒙·威廉斯创立的文化唯物主义是种新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他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唯物论;特别是在构建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核心范畴中,用别样的视角,原创性地阐述了文化观、重新评介和阐发了对"基础——上层建筑"的解读。理解和理清这两个核心问题是认识文化唯物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最后一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在批判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斗争中,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费尔巴哈建立了人本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一文中,孙正聿教授把"逻辑和辩证法"这"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理解为"思维和存在的一致"即"理论思维的本能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这个事实",并把哲学基本问题"归结为‘理论思维的本能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即‘思维和存在的一致’问题",从而把恩格斯的现代唯物主义"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的思想理解为"不再是哲学的世界观的哲学"。上述这些完全曲解了恩格斯。在恩格斯那里,"现代唯物主义,否定的否定","被克服了"的"形式"就是"哲学"这个"形式";而"被保存了"的"现实的内容",就是"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亦即唯物主义世界观"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马克思指出哲学属于宗教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与恩格斯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实证科学的理论科学观点是一种科学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对唯物主义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码要求。过去那种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是唯物主义的基本涵义的观点,仅仅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概念的一个方面。而“从事实本身把握事实”,才较完整地表明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13.
自觉能动性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独具特色的贡献之一。它既否定旧唯物主义的消极受动论,又否定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把人的能动作用置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简要地提出过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但没有详细地论证和发挥。鉴于旧唯物主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他遗憾地说:“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  相似文献   

14.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命题,作为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的一种正确回答,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多年以来,人们都仅仅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对精神来说是本原,便属于唯物主义的概括为依据,而未指出这个重要命题的来源.毫无疑问,恩格斯所作的概括是科学的,符合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但是,我们目前的哲学教材,却忽视了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有的哲学家就已经提出了自然界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命题.因此,对这个命题的由来和发展进行探讨,在理论上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破性在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实践唯物主义为后来的哲学思想继续突破形而上学的桎梏提供了空间、场域和契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存在的差异性意义和唯物辩证法中包含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即解构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和重要遗产,我们需要用它打开和保持资本逻辑世界的裂缝,敞开面向一切可能性(包含一切存在、差异和对立)的新空间,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真正继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哲学界的多数学者都承认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前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哲学上最主要的贡献是较深入地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和传统宗教神学,创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宗教观、伦理观等作评价时,则多有偏颇,对其哲学中合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路线,开创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新领域,为后人们做出了表率。一、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是这样理解的马克思总结了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缺陷,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即强调人类生活实践的伟大作用和世界观意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们也遵循伟大导师的表述,把他的新世界观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纵观马克  相似文献   

18.
户坂润(1900-1945)的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已经达到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水平。他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对猖狂一时的日本法西斯主义及其支持者日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不懈的、丰富多采的活跃斗争。他是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理论斗争的最后一个组织“唯物论研究会”及其机关杂志《唯物论研究》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中心人物。户坂因《唯物论研究》被迫解散而被检举。在被拘留期间,他仍然意气昂扬,理直气壮地说:研究唯物论,绝对无罪。并对审判官宣扬唯物论的正确性。下狱后由于  相似文献   

19.
葛兰西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谓"实践哲学",就是"一种绝对的创造性活动"。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元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简言之,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20.
霍尔巴赫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中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系统地总结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形成了完整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前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水平。因此,学习霍尔巴赫的唯物主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过去,人们对霍尔巴赫哲学思想的评述主要侧重在战斗无神论方面,对于他的自然观则很少进行专门的评述,至于他的自然观中的辩证法因素,几乎没有涉及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