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其代表作《马戏团之夜》中融合了多种叙事技巧。从叙事学中有关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安吉拉·卡特如何通过叙事者声音和聚焦分离与重合这两种情况来书写女性主义主题。《马戏团之夜》表达了女性因父权压迫而承受痛苦,女性意识亟待唤醒并需要联合女性间的姐妹情谊来反抗父权压迫,从而获得公平的生存机遇。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书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这种书写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表现为以地方经验来反抗单一化的民族国家叙事。这种叙事的维系有赖于相对完整的乡土经验,但随着中国越来越卷入一种全球化语境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性书写日益失去其存在的现实依托。《漫水》是一篇优秀的小说,但它的那种淡化历史意识的“诗意化”书写方式在今天很难具有可持续性。文学需要在历史与想象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既要有真正的虚构能力,也要有足够的历史意识。在诗歌与历史的对话中,地方性书写仍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短篇小说巨匠门罗以擅长书写女性叙事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播弄》是门罗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一对"陌生"恋人因命运的播弄,恋情无法修成正果的悲伤爱情故事.叙事策略是这篇小说的特色所在,尤其是叙事时间是该小说的点睛之笔.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从时序、时距、频率方面探讨小说《播弄》的叙事时间及叙事审美艺术,以期更好地理清门罗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安排叙事时间的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短篇小说巨匠门罗以擅长书写女性叙事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播弄》是门罗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一对"陌生"恋人因命运的播弄,恋情无法修成正果的悲伤爱情故事.叙事策略是这篇小说的特色所在,尤其是叙事时间是该小说的点睛之笔.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从时序、时距、频率方面探讨小说《播弄》的叙事时间及叙事审美艺术,以期更好地理清门罗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安排叙事时间的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二十年 ,是中国长篇小说由传统叙事模式向现代叙事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一批“新小说”家将接受新知与转化传统并重 ,在创作实践上进行着艰难的探索 ,对小说叙事角度的转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老残游记》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一篇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6.
《小世界》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之一,其小说根植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采用新批评方法、结构主义观点以及巴赫金诗学观进行创作,在深入挖掘学院小说中体现的文学危机、文学理论危机和高等教育危机同时,凸显了作品对话性、复调性的艺术原则。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呈现出"去中心"或"拼凑模仿性"等狂欢化的艺术形式,鲜明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梦当好处成乌有》《知在》《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是张洁作品神秘主义叙事的代表,被誉为“玄幻三部曲”。3部作品一脉相承,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神秘主义叙事,包括设置奇异的“人”与“物”、书写离奇混沌的体验和安排“玄而又悬”的悬念与反转。张洁的神秘主义叙事来自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中外文学资源的吸纳以及主动求变的创作追求。作品主题与技法的革新代表着她在创作上的突破,为新时代文化语境下的神秘书写增添独特一笔。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之外,其较高的叙事 成就也是值得关注的。本文将从叙事线索、叙事者、叙事时间这三个方面对《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并尝试将《孔 雀东南飞》与其前期及同期的叙事诗相比所体现出来的独到之处归纳出来,从而证明《孔雀东南飞》的叙事成就。  相似文献   

9.
冯至兼有诗才、史才和文才,这使得《伍子胥》既是小说,也是诗,更是哲学。《伍子胥》是冯至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诗化叙事是其典型的艺术特色。小说的人物话语与视角设定、空间设置与意境营造等叙述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既体现了《伍子胥》诗化叙事的显在特征,也是解析其诗化叙事艺术效果生成机制的重要途径。《伍子胥》在冯至创作的叙事性作品中独具一格,既不同于其早期的叙事诗,也不同于同期创作的《杜甫传》,这既表现在形式体制、创作目的等方面,更表现在话语形态和生命体验等层面。在中国现代小说史诗化叙事潮流中,《伍子胥》在抒情笔调、历史书写、人文内涵等方面保持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他在作品中体现出的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受到了众多文学评论家的关注。近些年来,从人物的叙事视角解读作品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从叙事模式的角度对作品作出细致分析的还不多。从叙事模式的角度看,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变革了传统的全知的叙事视角,采用了以内聚焦的叙事模式为主,同时辅之以恰当的全聚焦和外聚焦的多元化叙事模式把内容与形式比较完美地统一起来,使得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得到进一步的表现,更好地刻画了人物、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1.
以《呼啸山庄》驰名文坛的英国19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也以诗才傲世。在诗歌创作中,艾米莉吸收了浪漫主义诗歌的精髓,同时,她独特的个性和孤独的生活方式又使其作品游离在主流文学的边缘,显得特立独行。她在创作贡达尔诗歌时,多视点、多声部的叙事技巧消解了传统叙事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触及了存在的本质,使作品流露出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文章将就多声叙事对传统叙事整一性的消解来探讨贡达尔诗歌中的两个叙事诗序列。  相似文献   

12.
文学研究“视听失衡”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究其他感官因素,其中听觉研究首当其冲。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一种特殊的文体,对于文本声音的再现有着比其他文学作品更高的需求。以往对艾青诗歌的研究,鲜少立足于听觉视角来分析其叙事功能和意义。在此背景下,采用挖掘艾青诗歌中的声音景观书写类型、归纳文本声音的再现方式、总结声音景观构建的意义,以期最大化还原诗人在文学创作中拟建的听觉空间,让艾青诗歌更立体更多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3.
因聚焦模式即叙述眼光、叙述声音、以及叙述者对人物心理介入程度的变化,使史传文本《西门豹治邺》和话本小说《乔势天师禳旱魃,秉承县令召甘霖》在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情节结构发展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叙事效应差异。传统叙事模式有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文体有各自的叙述习惯,不能一概而论为"零聚焦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中女性叙事空间的建构展开分析。文章兼具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从多重女性叙事声音、叙事节奏与层次、隐喻的叙事系统等方面探讨了《盲刺客》如何展现处于失语状态的女性生存境遇,并借由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系统打开新的叙事空间,建构起女性书写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易卜生的诗歌在叙事中抒情,寓抒情于叙事,即使是在抒情诗中也体现了浓厚的叙事意味,并表现出叙事上的独特之处。他在创作过程中,以自身的敏锐和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将自己的人生体悟和思想情感寓于新创造的人物形象之中,立像达意,借物言情,并不断突破读者的期待视域,使其作品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 ,并以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特征和发展为参照系 ,对《聊斋志异》的叙事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的叙事角度大体上可分为中立型叙事角度、第一人称叙事角度、戏剧式叙事角度、全知叙事角度和限知叙事角度 ,并分别以某些典型作品为例作了细致的论证分析 ,由此不难看出 ,蒲松龄在运用叙事角度方面的清醒意识和高超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8.
《利簋铭》和《天亡簋铭》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西周最早的两篇铭文,《利簋铭》记载了武王伐纣事件,体现了史官叙事向私人叙事的过渡状态;《天亡簋铭》记载了灭商之后十二天武王祭祀文王和上帝、众神的事件,出现了三线索叙事,使用了抒情手段和修辞格,构建了立体叙事场,显示了明显的写作艺术追求。两篇铭文开创了西周私人写作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汉字字形叙事之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乃斌先生《论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刊上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一文中提及“古老的中国文字,就是为记事--叙事而产生,而进化,而成熟的”观点,并有所示例。班固汉字“六书说”中有“象事”、“象意”两项,董说也许可与之印合。董说似还可以拓展许慎“六书说”中有关“会意”等构字法的诠释思路,为汉字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故在借鉴总结前人说法的基础上,试对汉字与生俱来的象形表义、音义结合、立体叙事的特点进行粗浅解析,以回应补充董先生的观点,并说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之源远流长和植根之深厚。  相似文献   

20.
《鼠族》是由上下两部组成的图文小说,讲述了关于纳粹屠犹的血腥历史,阿特作为一名漫画家记录了其父亲弗拉德克从战前到战后的记忆,并且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再现了其父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痛苦经历,让读者对大屠杀时间对当事人以及其后人带来的创伤影响有了直观的了解。《鼠族》是第一部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图文小说。其独特的多层叙事风格以及双层多人物的聚焦给这部小说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从《鼠族》的叙事风格和聚焦来研究其特殊的叙事策略及其带来的影响,可以为读者进一步解读《鼠族》提供更多的角度和可能性。结合经典叙事学家雷蒙-凯南对于聚焦的定义,研究了《鼠族》中聚焦的特殊表现,重点探究了图文小说中聚焦的表现和标志,图文双轨的多重叙事层,音轨和画轨中的聚焦,两种叙事聚焦相互影响,最终导致对叙事可靠性的质疑,拓展了雷蒙-凯南对于传统叙事学中聚焦的定义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