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根据1991年1月-1999年12月中国进口、出口与总产出等月度资料,对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进行分期协整检验,结果发现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同时期的关系有所不同.1991年1月-1995年12月期间进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出口与经济增长负相关;1996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则都正相关.这同时也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现在已摆脱供给约束,正在向需求约束转变.  相似文献   

2.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以来我省对亚洲地区尤其是危机发生地区的出口明显减少,而进口则显著增加,据海关统计,l至5月份我省对亚洲地区出口28·4亿美元,进口25.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下降2.2%.进口增长30.4%。其中:对印度尼西亚出口下降53.7%,对韩国和泰国出口分别下降39.l%和30.3%,对马来西亚和香港地区出口也下降9.1%和5.7%。对日本、新加坡的出口虽然增长4.6%和3%,但其增幅明显回落,其中5月份对日本、新加坡的出口则分别下降9.1%和2.3%。与此相反,我省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则大幅度增长。其中…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增长,明显地提高了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因为出口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对出口模型的研究文献远比进口的文献多.但是,对进口函数的研究,对象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进口增长的规律,是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实施有效的对外贸易宏观政策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丹  何雅兴 《统计研究》2020,37(3):3-19
在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格局下,我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难以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因素需要从出口国外增加值的演变动态过程中进行分析。本文根据出口中原材料的来源地和国家间增加值的核算平衡关系建立生产核算模型,直观地测算了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将出口中国外增加值的变化分解为进口国增值能力、进口国技术水平、国际贸易联系、我国技术水平、出口水平变化五部分,并讨论了我国出口边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沿着二元边际变动是影响我国出口国外增加值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进一步从微观层面分析出口边际的变化,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水平企业发现,国际贸易环境、规模经济和政策扶持仍然是我国制造业企业持续出口的外在条件,而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因素则为我国高技术企业在海外市场生存提供了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由于出口和消费所受国内外制约因素较多,因此相对而言,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更具有主动性和操控性。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前提保证,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对加快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服务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发展最迅速的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贸易增长远远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日益成为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承诺,在金融、零售、电信和专业服务等重要的服务领域,上海都是先行开放城市之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面临更为紧迫和严峻的形势。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发展服务贸易成为保持和扩大上海外贸优势,促进上海整体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综述 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问题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他提出的动态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口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是本文关注的主要议题。本文在原始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只分离出进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以及同时分离出进口及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建立了测算三大需求因素对GDP形成与增长的三类投入产出表模型,并通过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如果采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及其投入产出模型,仍不能较准确地测算消费、投资与出口对GDP形成与增长的贡献;分离出进口产品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给出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由于未区分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出口贡献存在高估现象;而采用区分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的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国内产品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对GDP形成与增长的实际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1978-2002年辽宁省的进口、出口和GDP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进口和出口与GDP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出口与GDP,进口与GDP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是进、出口增长的原因,而进、出口的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曦  冯文光 《统计研究》2009,26(6):3-12
 针对我国汇率和利率制度的特殊安排,本文首先建立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以体现我国特定的经济结构。我们证明,在外生变量的约束下,我国存在一个产出、价格、货币供给、出口和进口相互作用的一般均衡系统。然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指导,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我们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结论是:升值对国际贸易的作用过程呈现“J曲线”效应;升值减少了内生货币发行并确有助于抑制价格水平;升值在短期内降低了总产出,但长期内则稍有助于产出增长;升值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本文还阐述了升值动态作用的经济学机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宇 《统计教育》2009,(3):8-11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利用天津市1981—2006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显示,长期而言,经济增长与进出口之间构成了稳定的均衡关系;协整分析方程显示,在长期内,进口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一步说明进口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是天津市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采取措施改变目前的外资出口加工贸易模式,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而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利用1997、2002、2007三张投入产出表,分析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逐步提升,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源角度与收入分配方面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提出在推动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过程中,有必要主动利用国家政策介入收入分配调整,推动企业主动采取技术创新,才能改变出口导向模式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笑梅 《浙江统计》1997,(10):17-18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潜在的生产能力的扩大以及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增加量或增长率。经济增长方式则是指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就是要求经济增长由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来实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目前,我们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它不仅是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晶 《统计教育》2005,(6):48-50
针对对外贸易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的争论,本文根据1978一2003年我国出口、进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并根据格兰杰(Granger)定理运用EG两步法建立三者间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揭示了出口和进口增长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浩  李晓庆 《统计研究》2018,35(1):43-52
基于中国微观工业企业数据,本文统计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进口贸易的基本情况,并实证分析了进口投入品对中国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贸易企业、纯出口企业和纯进口企业相比,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的就业规模最大、就业增长最快、就业创造最多、就业破坏最少,就业增长稳定性也最好;进口强度、进口产品数、来自低收入国家进口、资本品进口、异质产品进口对企业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对企业就业增长效果更为显著;进口投入品仅对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就业增长影响显著,而对纯进口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今后,我国扩大进口贸易的相关政策应该进一步的战略性细化,针对不同类型商品进口、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制定有差异的政策,并高度重视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在就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珏 《统计研究》2024,(2):29-39
本文利用基于普适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增长4因素分解方程,识别了我国对太平洋沿岸18个国家1998—2019年间进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是我国对亚太地区进出口的主要驱动因素,在进、出口方向的贡献均超过60%;贸易成本下降对区域贸易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我国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贸易分解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内同质性。此外,多边阻力项在我国对亚太地区进口增长中起到阻碍作用,表明我国同期还从世界其他地区大量进口产品;而多边阻力项在我国出口增长中的影响相对较小。贸易壁垒对中美贸易的阻碍在2013年之后持续增强,尤其是在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方向。本文在贸易效应识别和测算领域提供了新的统计分解模型,研究结论为我国未来区域合作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漆先望 《四川统计》2012,(10):58-58
今年,我国以及四川省经济明显减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欧债危机加深导致出口需求锐减、管理通胀预期的滞后效应等直接原因,更有发展阶段更替的深层原因。我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传统消费结构和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减速的阵痛实际是发展阶段更替在催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因此,要主动适应需求变化,积极扶持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中国国际贸易进口和出口的数据分析,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和条件异方差理论,对国际贸易进口的差分数据构建了6月份及8月份的自回归平均移动模型和,并应用进口增长率自回归平均移动-条件异方差模型对国际贸易出口增长率进行了波动率和变化率的拟合估计.根据所拟合的模型,发现在8月份拟合的自回归平均移动-条件异方差模型下的国际贸易进口差分数据更接近实际的国际贸易差分数据,并且国际贸易进口增长率差分对出口增长率差分的波动率具有正向的作用.中国国际贸易进口具有滞后的时间效应,并且中国国际贸易进口差分波动率对出口差分有正向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虽然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至关重要.尤其是近几年来我省投资连年保持了较快增长,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但随着投资的快速增长和投资规模的扩大.这种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对资源、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好投、资、消费、净出口三者的比例关系,逐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张亮 《统计与决策》2008,(3):108-110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出口的贡献。我国要加强自主创新,改变纺织品服装出口依赖于进口的局面;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弹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