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前,虚假的统计数字已侵蚀到不少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制定的正确性。尽管国家统计部门每年都要组织统计数字质量大检查,不少省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以及出台的地方法规,对一些统计违法的案件进行查处,但虚假的统计数字现象和危害仍日趋严重,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4.
1、强化利益约束机制。   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多种经营分配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利益多元化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起来,如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上级利益和下级利益之间的矛盾、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必然要使各地方、部门的经济利益分割,这种情况下,必须强化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监督机制,消除各种虚报动机向虚报行为转变的可能性。   2、增大虚报者的风险。   增大虚报者的风险主要是造成一种虚报者望而生畏的环境,扼制虚报动机变为虚报行为。我国的《统计…  相似文献   

5.
以统计体制改革为中心统计体制的改革是各项统计改革组织保证,不改革现行管理体制,统计就无法“突出重围”,健康地自下而上地正常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改革统计管理体制,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取向。第一,向人、财、制度方法的垂直统一管理过渡。国家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以三支调查队为基础,设立由国家统计局直接垂直管理的大区统计机构。机构的疏密及其人员多少的设置应根据各地区人口、基层单位等统计对象的分布加以安排,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企业较多,可以安排得密一些,内陆省份地广人稀,可以安排得疏一些。将县级统计机构人员调整后…  相似文献   

6.
关于统计数字虚假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统计数字虚假的表现及弊害 统计虚假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1)利益诱导型。据某些经济利益的代表者为其自身利益,利用虚假统计数字骗取经济上的利益或政治上的荣誉。例如:为争取某项资源的占有或使用权而瞒报统计数字,为调减某项指令性计划指标而瞒报统计数字。为骗取某项经济利益(如奖励)虚报瞒报统计数字。为骗取某种政治荣誉而制造虚假统计数字。(2)统计偏误型。例如,统计制度方法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导致统计数  相似文献   

7.
虚假统计数字使领导决策失误,计划脱离实际,坑害了国家也坑害了人民。那么有没有办法预防或消除虚假统计数字的危害呢?笔者认为从根本上杜绝虚假统计数字的泛滥,需做以下工作: 第一,改变统计局的隶属关系。各级统计局重要的职能就是进行统计监督。检查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执  相似文献   

8.
(一)《统计法》规定各级单位在上报统计资料和进行信息披露时要做到准确、及时、完整,不允许“虚报、假报、瞒报、纂改”统计数据。为此,有的官员既要片面夸大自己的成绩,骗取领导信任,获取某种荣誉或利益,又要避免“触雷”(违反《统计法》),于是在通过各种报表...  相似文献   

9.
10.
从虚假统计数字谈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透视统计数字造假现象 前段时间,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攻击中国,其中,统计数字虚高是“崩溃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认为中国经济的高涨增长是中国的统计数字造出来的,中国经济不是走向繁荣,而是将走向崩溃,当然,这完全是胡说。因为中国有一套完整的统计法律体系,有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还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独立的三个调查队。另外,中国还有每年一度的统计执法大检查制度,这些都为统计数字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即使在发达国家,统计数据也不可能绝对准确。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我国统计体制的原因,我国的部分统计数据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我国每年开展的统计执法检查结果看,虚报、瞒报、漏报、篡改统计资料大有人在,通过统计执法  相似文献   

11.
统计数据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反映,一向被视为经济工作的“晴雨表”,是党和政府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宏观管理调控的基本依据。可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个别地方这一能够真正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失灵了。失灵的统计数字像病菌一样,在各行各业滋生、蔓延,误导了决策、坑害了干部、败坏了党风、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一种极为有害的腐蚀剂。  相似文献   

12.
一、成因 (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产生数字腐败的主要原因.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实事求是原则,订计划、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好大喜功.他们在检查考核基层单位时,往往出现"四多四少":听汇报多,深入基层少;听干部意见多,听群众意见少;看报表数字多,考究真实性少;看表面现象多,探究事实本质少.  相似文献   

13.
《统计法》已实施20余年,但统计数据虚假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文章从统计体制、统计方法、执法缺陷等方面探析了统计数据虚假成因及治理对策。同时,现行《统计法》亟需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4.
“官不是干出来的,而是用数字提出来的”,这是对现时部分基层干部的写照。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村农村人均年收入1900元,上级却要求增加500元,一句话,农民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2400元;另一例更让人瞠目,某村农民人均年收入最多不过1500元,可乡里却指定要报2900元,相差近一倍。一些村镇干部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在统计数字上做文章,说到底无非是为了那顶“乌纱帽”。据说某县为摘掉贫困帽子,不惜牺牲农民利益,将农民人均年收入由400元提高至1000元,玩起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游戏,使得统计数字成了部分掌权者手中的“橡皮泥”,任…  相似文献   

15.
张传富 《统计研究》1989,6(1):50-51
一、统计数字不实的主要原因 (一)人为干扰,弄虚作假。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仍然存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以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家对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经营者为了本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人为的干扰统计数字。如为了多分成,往往多报产值、利润;为了逃避或少纳奖金税少报奖金,或将向职工发放的实物、饭票等工资性收入不纳入统计。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最近,贵州省纳雍县统计部门根据县委的指示,对统计数字的正确性问题作了研究,认为目前数字正确性差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1)数字有矛盾。例如,深耕总面积,不等于分深度统计的面积之和;小麦一般丰产地加卫星地的播种面积,超过了总的播种  相似文献   

19.
数字是统计的语言,它不同于数学上的数字,它不是抽象的数景表现。统计上的数字体现的是事物的数量特征,揭示的是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必须保证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所谓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是指统计数字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客观实际情况的程度。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真实的统计数字是党和政府及企业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些人经不住铜臭味的诱惑,为升官、敛利、噪名,随意编造数字,欺上瞒下捞油水,它已如毒瘤蔓延至社会各个层面、领域,其财务活动也未幸免,造假也极具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