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思考王绍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规定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和国家确定今年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有必要深人探讨与之有关的若干问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多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将在年内试水。为了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探讨改革的策略和路径,助推中国改革阔步前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不久举办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本届论坛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为主题,来自国内外重量级政要、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经济改革的基本历程及特点自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历经风风雨雨,已经走过了十多年艰难曲折的路程。十多年的改革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原有经济体制的任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改革开始起步。从1978年到1984年,经济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农村改革大大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结束了农业生产的长期徘徊局面,造就了持续数年的农村经济超常规增长。二是多种经济成分迅  相似文献   

4.
<正> 从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治理整顿起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的调整过渡时期.在我们看来,这个过渡时期是衔接改革试验阶段和改革全面深化阶段的必然时期, 调整过渡期,是遏制高速度的高佳时期.在指导思想上,既要克服经济发展中的急于求成的"速胜"思想,也要克服在治理整顿中急于求成的"速决"认识.而须把治理  相似文献   

5.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于1984年4月17日对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原则决议。有关经济改革准备的研究、讨论、调整以及设想制定工作的第一阶段从此结束了。我们之所以把它称为第一阶段,因为在行政和立法方面还有大量的任务没有完成。我们将在几年内实现对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发展,而大部分变革决定将在1985年作出。我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那些有深远意义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最适宜的行为方式。这种方式是合理的,它能避免过多损失以防止落后状态的延续。正当不断革命和夺取政权时期所确立的社会、经济等结构处于僵化状态时,改革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6.
亚纪书房,东京,1987年,285页.中国经济自1984年以来,再次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经济方面来看,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采取的调整政策,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以此为基础,中国进人了提高质量和进一步选择消费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东方文萃     
改革要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的特点赵紫阳总理在会见来京参加建国三十五周年庆典的华人学者时说,定于十月份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将要通过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从这个文件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改革的蓝图。这是一个历史性文件,它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  相似文献   

8.
十二届六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继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广大理论工作者理所应当地认真学习《决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和宣传。一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特征之一。为实现这一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就要致力于民主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公元1984年,中国东北的肥沃黑土上,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相似文献   

10.
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必须进行形象革命。如果说,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算起,那么,在中国全面展开的以搞活国有企业为关键、重点和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15年了。但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从战略上进行企业再造、企业革命和形象革命,使其与市场机制相融,从而发育和成长出众多的中国名牌和世界一流的企业的根本任务,还没有真正解决。这就是目前中国企业形象策划设计界应当担负起来的重大使命。中国企业形象革命、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形象革命,必然有其固有的特殊…  相似文献   

11.
据南斯拉夫《社会学》杂志1984年第1—2期报道,南斯拉夫社会学联合会主席团于1984年5月8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七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该联合会今后一段时期的活动作出了几项重要的决议。会议首先研究了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社会学协会的工作情况,研究了南斯拉夫社会学联合会各小组和理事会983年11月份以来的工作。并确定了1984年的工作计划: (一) 1984年11月8日至10日在南斯拉夫的斯普里特市举行题为“社会学和社会实践”的专题讨论会。专门组织两次圆桌讨论会,这两次讨论会的题目是:“联邦经济稳定问题委员会材料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变化和社会学”。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5年第14期辟《中国进入世界市场》的专栏,报道了1985年8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举行的关于"中国进入世界市场"会议的情况,并发表了在该会上宣读的一些论文.这次会议是由澳大利亚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和阿德莱德大学联合组织的.会议讨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各个方面,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经济实践的影响.讨论的重点放在中国最近对外贸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朱荣科 《求是学刊》2001,28(3):39-46
解决中国经济瓶颈,是"十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文章从"软"和"硬"两个方面挖掘了中国的经济瓶颈,在提出产生瓶颈的现象和原因的基础上,简要地给出解决的办法,以期达到加快中国经济改革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4年第4期(季刊)报道,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总学部于1983年12月20日在莫斯科举行全体会议,着重讨论如何贯彻执行苏共中央6月全会(1983)决议和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关于加速国民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措施”的决议。  相似文献   

15.
据苏联《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84年第1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于1983年9月20日举行全体大会,讨论苏联历史学家的任务问题。历史学部院士秘书C. Л.齐赫文斯基在会上作题为“关于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贯彻执行苏共中央1983年6月全会决议的任务”的报告。报告人指出,苏共中央1983年6月全会的决议对苏联所有历史学家的活动都有直接的关系。决议规定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要从质量上提高历史科学的效率,而这本身要求有丰富的题材和使历史研究的内容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轨迹、特征与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帆 《学习与探索》2007,(6):123-130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反差指数和二元对比系数等指标进行测度,可以将1952年以来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划分为1952—1970年、1970—1984年、1984—1993年、1993—1997年、1997—2001年、2001—2004年共六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化存在多次反复波动和迂回,其特点主要有纵向上的演进性,横向上的滞后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性三个方面。特别是,这种转化正处在"倒U型曲线"的跨越拐点阶段。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相对迟缓性,以致在资源配置、农业发展和收入分配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应制定更有效的公共政策,以降低交易费、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演进,从而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获取经济继续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法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备受国内外学界的争议.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推进则主要得益于有关推进与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成果的一系列法律(尤其是民商法和经济法)改革.法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法律作为经济改革的护航者提供着"双轨制"激励以及中国式的特殊制度弹性,而作用的变化趋势则是向正统理论回归.  相似文献   

18.
刘世定 《社会》2008,28(3):41-45
若论"改革开放"30年来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基础性变革,则产权结构的改革应属其中最重要者之一.它不仅引发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绩效,而且在制度变迁的实践和学术研究方面,也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邓小平的中国已成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的特殊模型.七十年代外交大转变之后,大规模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将中国推向社会主义世界的特殊位置.彻底的改革?还是一次或多次的改革?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人们往往用下列形式表现中国的政策:现代化、对外开放和改革.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现代化是否在开放之后?还是开放或现代化带动改革?或两者都要取决于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取得了年均9.8%的增长率,被称之为"中国奇迹".其根源在于中国在分权改革的同时维持了一个相对有效的政府间竞争市场,地方政府官员在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目标的锦标赛制度下,为完成政绩考核展开多种形式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间接促进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了基础设施,吸引了大批的外商直接投资,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官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获得了晋升.近年来,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出现了"异化",表现为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与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经济呈现粗放型增长.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主体的成熟和社会力量的成长对政府行为边界的限制作用在逐渐显现,这成为推动政府竞争步入良性轨道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