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公关》2013,(4):83-84
全球知名公关公司万博宣伟及其研究合作伙伴KRC Research于今年6月份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多数全球企业高管(76%)认同并鼓励首席执行官积极运用社交媒体,并认为首席执行官参与社交媒体活动能提高公司知名度,改善经营成果及员工参与度等等。万博宣伟首席声誉战略师Leslie Gaines-Ross指出:"各公司的  相似文献   

2.
数字革命最终会加强新闻业,但目前为止更擅长经营web的是公共关系行业。一个世纪以来,公关一直是个有组织的行当,其在商界的重要性在于建立声誉。如今,数字通信的快速和无所不在既令声誉更加脆弱(发条推文就能让一位首席执行官成为历史),也让企业及其领导人开辟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传播渠道,跳过记者这一恼人的中间环节。实力平衡发生了转变。由企业和机构制作,通过社交媒体直接发送给受众的“品牌导向型新闻”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3.
企业声誉作为经济要素作用重大,相关研究成果众多且较为杂乱。为清晰地认识声誉理论研究发展脉络和研究重点,对声誉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对比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企业声誉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的异同,在声誉概念、声誉形成、影响声誉的因素以及声誉作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学以信号传递和博弈论为基础,解释声誉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原理。管理学借鉴经济学研究声誉的成果,继续研究声誉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逐渐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区别于经济学研究范式,展开以企业声誉为主要对象的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新冠病毒肺炎流行威胁的背景下,企业品牌危机爆发频繁,消费者报复行为成为企业经营必须认真应对的问题。基于认知失调理论,从品牌危机的消费者响应视角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危机类型对消费者报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声誉对消费者报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声誉能抑制消费者报复行为;品牌危机类型对消费者报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象征型危机情境比功能型危机情境更易引发消费者报复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品牌危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做好核心产品,还应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竭力避免被消费者视为伪善、失德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基于价值链视角,构建声誉的价值支持系统和保险业的价值链模型,并从价值链模型中的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三个方面来确定保险业声誉价值的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得到影响保险业声誉价值的影响因素,并将其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市场占有、社会责任披露程度、盈利能力、工作环境、产品与服务质量和财务稳健性。保险业应从这六个方面入手,塑造和提升企业声誉价值,建立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考察产品伤害危机中消费者对企业危机处理行为的满意度与消费者公民行为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声誉、风险感知作为前因变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和验证了危机情境下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者行为反应的概念模型。针对2014年一汽大众汽车召回事件进行了案例研究,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企业能力声誉和风险感知能够显著影响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对处理措施较满意的企业有较高的公民行为意向,此外,仅仅社会责任声誉就可以缓解消费者风险感知。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构建“工匠精神—企业声誉—企业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并结合206个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样本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制造业从业人员工匠精神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企业声誉对企业创新绩效所起的作用,揭示了工匠精神及企业声誉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工匠精神对企业声誉和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声誉中的可信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在工匠精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如何提升企业的声誉日益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文中探讨了企业战略性声誉管理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进而构建了企业战略性声誉管理的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9.
企业声誉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声誉机制是维护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声誉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经济学角度,首先阐述了企业声誉的涵义及其特征;其次运用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剖析了企业声誉机制生成的机理;最后结合相应的结论提出了建立企业声誉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风险投资不仅能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帮助,还能为企业带来商业资源及管理经验等非财务性的支持。但由于高科技创业企业技术专业性高及未来发展不确定性较大,风险投资机构将面临决策难题。此时投资者可以将创始人声誉作为判断信号,从而选择投资对象。本文结合声誉理论及创业企业特征将创始人声誉划分为学校声誉、商业声誉、政治声誉以及社会声誉四个评价维度,并以2009—2015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319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Logit模型验证创始人声誉与企业获取风险投资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始人声誉有利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其中学校声誉和社会声誉的作用最显著;不同维度的声誉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创始人的社会声誉对学校声誉有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1.
IBM第二任首席执行官Thomas Watson的观点:“我相信,在企业中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差异通常可以追溯到这个组织如何将其人力中的人才与活力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2.
正确测量顾客公民行为是研究顾客特征对顾客公民行为与企业声誉关系影响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探查汽车销售行业中的顾客公民类型构成的基础上,对顾客的个人特征对顾客公民与企业声誉之间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汽车销售行业中顾客公民行为主要包括5种类型,即依次是关系展示、顾客沟通、活动参与、改进建议和顾客责任;顾客公民行为对企业声誉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不同特征的顾客,其顾客公民行为对企业声誉的作用也不同,随着顾客学历和年龄的增加,顾客公民行为对企业声誉作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战略对企业声誉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声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对于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企业声誉的维护与提升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对此,文章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研究战略选择会给企业声誉造成的影响,发现如果企业没有预先采取维护企业声誉的措施,那么执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的声誉会低于专业化经营的公司,而不相关多元化的企业的声誉又低于相关多元化的企业。鉴于目前处于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大多都将多元化作为基本的发展战略,因此在企业发展中尤其应预先考虑战略类型的变革对企业声誉的影响,制定应对策略,从而维护企业珍贵的声誉资本。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再融资市场的蓬勃发展,再融资承销的竞争日益剧烈.理论界普遍认为声誉和关系是投行竞争再融资承销中两个重要的影响机制.以2001-2011年沪深两市310家SEO公司为研究样本,可对投行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在投行竞争SEO承销业务中的作用进行实证考察,并能进一步探讨“关系”与“声誉”这两种影响机制的相互替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投行与上市公司“关系”越紧密,即如果该投行是公司IPO的承销商,或者在公司IPO时的承销份额越高,或者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那么它越有可能获得公司SEO的承销业务;然而,“声誉”会削弱“关系”的影响,只有在投行声誉较弱的情况下,“关系”才能发挥作用.这说明,在一个以“声誉”为主要竞争指标的市场当中,投行会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这不仅有利于承销市场秩序的构建和市场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证券业和资本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2004-2008年“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研究组与参照组之间的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明显差异,回归结果表明,良好的公司声誉能够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研究结论不仅为声誉机制的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机理方面的直接证据,而且也为转型经济国家在市场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场风暴突袭了全球的大企业。企业必须立即作出反应,积极开展企业声誉管理,以应对这场挑战。  相似文献   

17.
“声誉管理”是近年来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全球传播和社会化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国家、政府、企业和各类组织的声誉在其综合实力的评价当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8.
国家品牌、形象与声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欧美一些民意调查研究机构陆续公布了新一轮的“国家声誉”排名。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中国的“国家声誉”排名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甚至还有下降。虽然这类调查难免带有一些偶然性和偏见的成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如何把奥运期间种种“无与伦比”的“非常态”日渐“常态化”,最终完成中国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全面转型.是我们面临的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商业周刊曾经做过一项调查:64%的公司主管深信企业声誉主要来自CEO声誉。英国也有类似的调查:49%的意见领袖认为CEO声誉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声誉的好坏。整体来说,CEO声誉对企业声誉的贡献度高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经营者声誉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声誉模型,探讨了声誉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效应、以及声誉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一定时期内,在声誉效应的激励机制下,让国有企业经营者手中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对企业的运作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