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鲜文论中"天机"这一用语及概念的大体范畴主要借用于中国。在朝鲜古代言及"天机"的文人,涵盖朝鲜朝前期的士大夫文人、后期的委巷诗人及实学派作家等。在中国的"天机论"中,"天机"的概念仅停留在古代艺术理论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思维范畴;但在朝鲜,"天机"概念既没有脱离本来的载体,又在朝鲜朝后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诗论概念范畴,具有更高层次的美学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朝鲜“实学”派学者们所积极倡言的“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实事求是”,容纳外来文化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开明改革主张,是由“西学东渐”形势促成的;这必然促使朝鲜逐步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化知识与思想观念,从而为朝鲜民族通过近代改革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奠定实学基础。因此,朝鲜实学中已经有了近代化价值取向的萌芽,是朝鲜在传统文化走向近代化的转变中产生的一种过渡思想。  相似文献   

3.
清代考据实学与金正喜的实学思想朱七星清代考据实学的求是学风,对于19世纪初朝鲜实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在翁方纲、阮元等人的考据实学思想的影响下,朝鲜实学家金正喜在经学与金石书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终于使他成为朝鲜金石书法之大师。一、金正喜的生平及其对清初考...  相似文献   

4.
李德懋(1741—1793)是一位18世纪朝鲜实学派“四家”著名诗人,曾受到清代著名文人的很高的评价,并在中朝两国文学交流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因此考察清代文人对他的诗歌的具体评价和他接受中国诗文学影  相似文献   

5.
戴震、丁茶山的实学思想丁冠之清代学者戴震(1724-1777)和朝鲜学者丁茶山(1762-1836)是东方实学的两颗巨星,实学的集大成者。他们以“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钱大昕《戴震先生传》,《戴震文集》附录)和“惟是是求,惟是是从,惟是是执”(《...  相似文献   

6.
在朝鲜的历史上,李氏王朝的统治曾长达五百余年之久(1392——1910)。一八七六年日朝“江华条约”的签定,标志着朝鲜长期的封建社会的解体,和李氏王朝后期统治的开端。在日本完全吞并朝鲜之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  相似文献   

7.
18世纪上半叶,朝鲜使节受传统“华夷”观的影响,否定满服。而18世纪下半叶朝鲜实学思想兴起,开始客观地看待满服,认为满服实用,否定朝鲜服饰。朝鲜主导思想的改变影响着朝鲜使节对满服看法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光绪朝伊始,清廷废除封禁,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于是朝鲜移民趁机大量涌入图们江以北地区,终于导致了中朝边务争端。它本属中朝双边关系,应在双方的努力下得到客观公正的解决。但是乙酉、丁亥勘界谈判的破裂,使这一问题成为“悬案”,并为近代中朝政治关系埋下隐患。两国间围绕着越垦朝鲜移民的法律地位及界务悬案,时常发生摩擦,以至发生武装冲突。日本剥夺朝鲜外交权后,便迫不急待地利用这一“悬案”,同中国讨价还价,使问题更趋复杂化。长达近20年的中朝边务交涉,最终在中日之间得到解决。这是历史的悲剧,而且中国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1882年签订的《朝美友好通商条约》是美国对朝鲜实现“炮舰外交”的产物。它加剧了朝鲜的民族危机,使朝鲜一步步走上半殖民地、殖民地化的悲惨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四句教法”及其后学之分化庞万里在王阳明的学说中本身包含着虚无与实有二个方面的矛盾,既有儒家实学成分又有禅学成分。王阳明死后,王门后学发生了思想派别之分化,出现了禅学化和实学化二种不同的倾向,而分成禅学派和实学派两大基本派别。王阳明在后期把“致...  相似文献   

11.
茶山丁若镛作为朝鲜王朝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术体系宗于孔孟,将自身之理论学说标榜为“洙泗学”,并构筑了体现其时代要求的经世哲学。从朝鲜王朝的社会现实出发,吸收了西学、考证学中的积极因素,对宋明理学思想作了最新诠释,从其“性嗜好说”“权衡”“知则必行,行则必知”等理论出发,亦可验证丁若镛的经学思想中含有诸多王阳明“心学”的思想内涵。可知,处于朝鲜王朝“异端”论打压下的王阳明“心学”对其末期实学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亦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十七世纪在朝鲜兴起的实学,到十八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兴盛发展。丁若镛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朝鲜进步的唯物论哲学家,是朝鲜开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卓越的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实学思想在朝鲜哲学史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朝鲜诗人丁茶山是实学派代表诗人,李朝实学之“集大成”者。丁茶山诗论中的文学思想体现在其文学观念、创作思想和审美理想等方面,核心是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为了更好地发挥诗歌的“补政”功能,丁茶山主张诗人作诗首先要以儒家经典提升志向、以实用之学、民族之学增广见闻、加强修养,而后“触物兴感”才能成就佳作。“抑扬顿挫”、“形似传神”与“清新的民族风格”是丁茶山追求的审美理想。他在诗论中体现的文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学色彩和美学价值,这不但成就了丁茶山自身创作实践中的鸿篇佳作,而且在朝鲜文坛上大放异彩,对当时和后世诗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朝鲜古代诗歌发展到朝鲜朝中期,进入了它的全盛期。山水田园文学作家队伍庞大,作品数量浩大,但他们都有基本相似的或者说共同崇尚的艺术风格,即,“自然天成”、“不文而为文”。  相似文献   

15.
韩愈散文在朝鲜古代千余年的传播与接受中经历了由高丽朝文人士子自下而上的推动、朝鲜朝初期深度参与意识形态建设、17世纪达到高潮、朝鲜朝后期发生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韩愈的不同散文作品契合了朝鲜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社会和思想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被融入民族审美文化之中,甚而成为朝鲜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由此,中国批评话语影响、朝鲜古代的政治生态、民族散文批评话语构建的需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韩愈散文的典范地位,表现出了中国古典散文域外传播和接受的典型特征,在东亚范围内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朝鲜实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李栗谷开拓的实学思潮,渊源于儒家思想,但是又有着鲜明的理论特色。栗谷以其儒家立场从“为政—民本”的实学理论架构出发,拓宽出儒家政治道德意义里的为政之道,并显示出栗谷在这种意义中的论证所包蕴的儒家立场之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一)斯大林把民族形成看成特定的历史范畴。他说:“民族不是普通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因为只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才能使民族的基本特征最后形成。朝鲜民族的形成是同朝鲜资本主义的发展相联的。第一,在朝鲜,资本主义的因素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才产生,到十九世纪后期有了发展。1876年,李朝封建政府在日本武力的威逼下同它签定了江华条约。之后,朝  相似文献   

18.
《热河日记》是十八世纪朝鲜杰出的实学思想家、现实主义作家朴趾源的代表作之一。《热河日记》是朴趾源本着“实事求是、利用厚生”的实学思想,于一七八○年作为恭贺清朝乾隆皇帝七十寿辰的朝鲜“入燕使节团”随员,到中国辽东、辽中、辽西、燕京、热河等地考察,回国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随感心得撰写成的一部庞大的纪行文。《热河日记》共二十六卷,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文笔流畅,见地深刻。它是一部反映我国乾隆盛世时交通、建筑、贸易、物产、文学等以及人民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的真实记录。正是通过这部著作,朴趾源阐述了他的实学主张。  相似文献   

19.
清前期的朝鲜“仁祖反正”辨诬,是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中的重要事件。明臣袁可立曾主导调查朝鲜政变一事,并在查明情况后为朝鲜助封,从而推动了朝鲜请封的进程,也对明末清初史书中关于“仁祖反正”的记载产生了很大影响。朝鲜君臣对仁祖请封过程中袁可立的重要助力作用有着清晰的认识,但在辨诬时却对其进行重点抨击。在辨诬过程中,朝鲜为达到目的多次向清朝提及袁可立,进而影响到清代关于袁可立的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20.
梁庆遇《霁湖诗话》是朝鲜朝中期诗话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在朝鲜文学史尤其是诗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霁湖诗话》以唐风为“千古正脉”,作诗强调“直溯真源”,为朝鲜朝中期诗风由宋转唐提供了诗学理论依据。《霁湖诗话》开朝鲜诗话专门进行诗律批评的先河,体现了朝鲜中期诗话的新特点,代表了朝鲜朝中期诗家追求“诗律正脉”的诗律观。《霁湖诗话》从诗体、平仄、押韵及诗律评点等几个方面展现了梁庆遇的诗律观,在体现崇唐态度的同时,针对当时亟待解决的朝鲜文人作诗因不精音韵而疏于押韵的问题给出了行之有效的作诗之法。尤其是梁庆遇对待“通韵”的严格态度,标志着朝鲜朝中期诗家诗律观的一大进步。《霁湖诗话》的出现标志着朝鲜诗话从关注诗律进入到专论诗律的新阶段,在朝鲜诗话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