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4,5(5):92-92
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司研究在各地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由遵义市政协、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和贵州省文物局主办的“播州土司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5月16-18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共遵义市汇川区委、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和遵义市汇川区政协承办,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协办。研讨会的主题为“播州土司历史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生活方式沿袭着明代文化习俗,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基本完整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服饰特色,既保留了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贵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造就了屯堡聚落景观.本文将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景观作为案例开展研究,以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生活方式沿袭着明代文化习俗,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基本完整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服饰特色,既保留了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贵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造就了屯堡聚落景观。本文将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景观作为案例开展研究,以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清代满蒙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对清代的对蒙政策、天下观与国家观念视野下的满蒙关系、文献与历史地理视角下的满蒙关系、文化的角度的满蒙关系的探讨内容。  相似文献   

5.
学术动态     
<正>纪念王锺翰先生百年诞辰暨清史民族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8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会议对王锺翰先生的学术贡献、学术地位、品德修养、治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围绕清史、满族史、民族文献、中国民族史以及文化艺术等展开热烈的探讨。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欧洲少数民族/族群研讨会2013年8月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汉学系/东亚研  相似文献   

6.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4,5(6):88-8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河池学院、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来宾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广西忻城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19—22日在广西忻城县隆重举行。本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0月15日至17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支持的"龙泉驿历史文化名人暨纪念王叔岷先生百年华诞研讨会"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是在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联合举办"龙泉驿百年契约文化研讨会"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成都市龙泉驿区及其邻近的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学术名人众多,如著名心理学家刘绍  相似文献   

8.
李国栋 《民族研究》2004,(4):106-106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召开的“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于 7月 7日至 1 0日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北京、西藏、辽宁、四川、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市的 6 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安多藏区区域文化、游牧经济、社会变迁、旅游文化与现代化、藏传佛教文化、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展开讨论。会议收到论文 4 6篇 ,提交的论文涉及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十几个方面。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学者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学术联系的平台。先后有 2 0余…  相似文献   

9.
纪念陈述先生暨辽金西夏史学术研讨会综述友之,古清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编辑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编辑部等12个单位于8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大觉寺联合召开了纪念陈述先生暨辽金西夏史学术研讨会。大觉寺是辽代名刹清水院故址,陈述先生的骨...  相似文献   

10.
由广西民族大学、泰王国驻中国大使馆联合举办的“壮泰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100多位泰国和中国学者、泰王国驻中国大使、泰王国驻南宁领事馆、中国驻泰王国大使官员、泰国企业家等出席了会议。泰王国诗琳通公主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报告。中泰学者就泰族与壮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历史关系、共同特点、差异性及其原因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壮泰民族历史文化关系的研究。壮泰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覃彩銮  相似文献   

11.
张凯 《民族论坛》2012,(16):18-20,23
2011年8月在湖南湘西召开的首届"中国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就"土司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土司的历史与文化"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与土司历史文化"进行了重点关注,为老司城申遗注入了文化因子。此次会议提出了引入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形成土司研究的大视野。  相似文献   

12.
面具作为安顺屯堡地戏的重要文化符码和标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屯堡文化和地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0月28日至29日,纪念凉州会谈7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武威市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纪念1247年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研讨凉州会谈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此次会议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来自北京、西藏、甘肃、四川、陕西、江苏等地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研究员主持。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  相似文献   

14.
地方文献资源是文献资源的重要分支,也是反映一个地区历史、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性、描述性、概括性资源,是解决一个地区发展趋势、政策选择、教学创新等的重要信息支持,因此做好现代基础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一方面提高地方文献资源的准确性与多样性,另一方面做好地方文献的信息化查询与分享,将资源建设与扩展和资源利用与传播结合起来,发挥出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参考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也才能实现现代基层图书馆的文献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5.
张小敏 《民族研究》2007,(3):105-106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场暨第五届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3-26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主办,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16.
动态与信息     
“2 0 0 4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召开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于 2 0 0 4年 7月 1 2—1 5日与四川阿坝州人民政府、国际教育基金会、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在四川的九寨沟共同举办了“2 0 0 4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大会开幕式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侧重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角度解释社会现象,认为族际婚姻作为民族交往的一种形式,其变迁是生产和经济交往发展的结果。研究以明代、清代民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阶段为时序,分时期梳理和探讨在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迁中,屯堡族际婚姻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对新经济形态下屯堡族际婚姻的现状和变迁趋势作了分析,以服务于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由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与《民族论坛》杂志社共同举办的2013年南岭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于10月26-27日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会议以"南岭民族走廊的学术概念、未来走向"为主题,与会人员围绕南岭民族走廊的范围与研究现状、族群历史与文化、开发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并在相关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9.
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办,我区部分青年藏学工作者发起的《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10日至15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举办。来自北京、青海和西藏各地区的青年藏学工作者共6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其中90%以上是藏族青年代表。会议收到青年学者们有关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宗教、哲学、语言、文学、教育、医学、天文历算等各学科的藏、汉文研究论文50余篇。从青年学者所提交的论文来看大都以藏文为主。与会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观念的冲撞、融合等,历史与时代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历史人类学在注重文献、碑记资料的同时,特别强调田野调查,以增加学术的"现场感",把注意力转向传统历史学的"宏大叙事"所遗漏和忽视的基层社会与地方社会,尤其关注那些被认为是"没有历史的人民"和无文字社会的历史研究.本文对自己在田野中发现的循化县清水乡两个村落之间水利纠纷事件进行探讨,借以解释地方社会的组织结构、权力结构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