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界普遍认为新时期意识流小说是外来文艺思潮影响的产物,是对西方意识流小说进行观念移植、技巧模仿的结晶。在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中存在着"西化"倾向,新时期意识流小说应该有两个"源头",一是西方意识流文学,发挥着外来因素的启发和诱导的作用,决定了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名称和表述方式;一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资源,影响了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和实际,是新时期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内在依据和土壤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一 西方荒诞派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战后的西方世界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精神创伤,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全面的幻灭感。在人们的心目中,上帝已经死了,昔日那种坚定的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所运用的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不仅包括现代主义文学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中的各种文学流派,也包括现代主义文学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前奏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伴随着西方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以影响的是西方的社会思想与哲学思想。而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小说最初的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是现代哲学思潮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思想,并不是现代主义文学文本。虽然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初期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我们这里借用已有的对1917年-1927年文坛小说译、著状况的调查,及其结论:“‘新小说’家的译作比创作更偏离传统小说叙事模式,五四小说家则反之。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4.
<正> 任何一个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受到既存文学的影响。在莫言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文学的浸染,更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存在主义等等。莫言吸收了这些异域的营养,又保持着固有的民族文化血脉,创造出  相似文献   

5.
回望新时期文学30年,审视新时期具有先锋特质的作家作品,发现、发掘先锋小说叙事革命中蕴含的先锋性,着重分析先锋小说对文学真实观的解构和建构,及其在文学审美品质上的回归,从先锋小说在对“五四”文学革新与审美传统的承继和对先锋后小说创作的影响上,来探寻先锋小说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和军 《齐鲁学刊》2015,(3):151-155
中国新时期第一篇借鉴西方意识流文体创作的小说,是茹志鹃发表在《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之后,国内文学界掀起了对意识流小说的探索热潮。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主要从意识流的属性、功能和内涵;意识流的价值、影响和意义;意识流的问题、启示和反思三个层面展开。对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实绩和问题,目的在于突出意识流小说在审美意蕴及艺术手法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永林 《江汉论坛》2004,(2):104-107
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民俗越来越受到作家们的青睐,并在其作品中被大量描写。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民俗描写提升了作品主题的深刻性、凸显了作品内容的时代性、烘托了典型环境的多彩性、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性。新时期小说创作重视民俗描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作家对民俗文化的深刻体验,又有时代对民族精神的强烈需求,更有文学对民族传统的迫切追寻。  相似文献   

8.
探究新时期小说创作日趋繁荣的原因,不能不注意到它发展的背景。由历史大变革引起的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固然能激起作家强烈的创作欲望。但是,只有在今天这个开放的时代,我国的当代文学才有可能进行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交流,以文学观念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更加深刻地表现社会生活发展的进程,获得如此众多的读者。鲁迅先生曾经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回顾新时期文学走过的道路,作家立足于我国现实,向西方现代文学借鉴,是使小说创作向丰富、多样化发展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9.
在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模仿、借鉴及由其启发而逐渐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新时期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对传统叙事法方法论的突破和延展是较为广泛的,如在文本的去主体化、叙事的破碎与断裂、语言结构的拼贴、情节的漂移、界限的消解等诸多方面,均体现出新时期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小说将叙事从一种小说创作的方法提升为小说创作的本体性意义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小说创作中,以社会群体为题材的创作当首推“知青”小说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这不仅因为知青生活为创作提供了丰富而又富于文学价值的生活素材,更因为知青群体里脱颖而出一大批有实力的作家,他们的知青生涯将使知青小说成为其创作道路上最有份量的作品。相比之下,我国的工农兵大学生也有百万之众,而这一段在当时无限辉煌,后来又无比尴尬的人生经历却很少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见到踪迹,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王曦昌的新作《紫色学历》,这是新时期文学史…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至上世纪末,是重庆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小说创作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构成内容。本文从多个侧面对新时期以来至上世纪末重庆小说创作的发展态势作了提纲挈领的勾勒,对其中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逐渐式微,现代主义倾向的实验小说又难以走出困境,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一批描写普通百姓生活而且小说形态上有着某些共通特点的新写实小说便在当代许多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中诞生了,这也是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影响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一大批被人津津乐道的新写实小说当中,刘震云的&lt;一地鸡毛&gt;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性作品.……  相似文献   

13.
杨彬 《江汉论坛》2003,(9):113-115
新时期小说思潮迭起、流派纷呈,除现实主义小说外,先锋派小说、新写实小说、新生代小说以其完全不同于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在新时期的文坛上异彩纷呈,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特色.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几个具有代表性创作流派的真实观的研究,揭示新时期小说流派发展嬗变的精神内核是新时期社会生活由单一走向丰富、人们内心世界从服从共性发展到崇尚个性的深层反映.  相似文献   

14.
苏联卫国战争文学"第三次浪潮"与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战场小说都突出了战争中人的思想、情感、性格与命运的描写,在审美观念、创作视域乃至创作话语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人性、历史哲思、悲剧意识特征明显.但苏中各自的文化道德传统与社会现实背景及文学基础,又决定着苏中战场小说各自发展的轨迹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袁红梅 《天府新论》2007,(2):141-146
意识流小说流行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英美法等国家,它所体现的文学观念、叙述方式、艺术技巧等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时期,意识流作为西方现代文学派别和思想的一种被介绍到中国,并成为最早被接纳的对象之一。意识流在新时期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意识流主要是作为一种小说流派和艺术技巧被介绍的,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第二个阶段从1985年到1989年,这个阶段出现了大量介绍意识流的文章,人们开始了更为客观全面的介绍和分析;1989年之后到90年代中期可以看作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意识流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梳理,不难看出在意识流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有意或无意地突出了意识流在对社会批判和认识价值方面的意义,并且尽量从和现实主义相一致的地方说起,从与当时的文学观念相吻合的内容开始;同时,意识流的传播者还运用了剥离内容和形式的阐释“策略”,突出了意识流小说审美和艺术技巧层面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小说创作经过十年动乱的空白,随着历史的急骤变革,生活的快速演进,新时期小说的面貌格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和渗透。这种横向影响对中国文坛的冲击力量日益明显和强大,引起了文学界极大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本文试图对现代主义因素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存在的实际状况作一粗略考察,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卢布林的魔术师》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艾萨克.辛格的一部颇受好评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辛格用文学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另类"的人——雅夏。主人公雅夏的宗教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转变无不表露出与周围环境的截然不同。他另类、有个性、反叛、追求自由、注重个体感受,而这正好与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萨特的自由选择、世界的荒谬性等观点,可以说是对小说精辟而恰如其分的注解。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对小说进行剖析,以此能够展示出辛格在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存在主义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新时期小说受到了读者的冷遇,圈子内外产生了隔阂。造成隔阂的原因固然有读者观念转变后对小说热度的降温,但这仅仅是表象,产生隔阂的症结在于读者观念转变和阅读兴趣有了新的选择后,小说创作没有作出新的价值取向,在与读者的关系上没有作出丝毫的调整;在主体意识强化之后,小说的作者将文学的自主生存方式与文学表现的具体内容混为一谈,排斥客体,否定社会效应,小说创作也就远离了读者。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在主题意蕴方面,和西方的存在主义文学有相通之处,但这种认识一般仍停留在直观式的总体印象上。笔者认为,二者之间不但在精神向度上,而且在一些具体的表现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相似、契合之处。比如说《围城》和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萨特的小说《墙》,先后都用  相似文献   

20.
杨扬 《社会科学》2003,1(8):102-111
“五四”前 15年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发轫期。主要表现在 :新思潮的涌现 ,构成了新的学术研究的社会需求 ;在文学研究领域 ,小说创作的繁荣促进了小说研究的发展 ;外来思想影响到世纪初的中国文学研究 ;传统文学研究依然有名家名作产生 ;文学史研究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