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瑞  张显成 《唐都学刊》2011,27(4):63-65
西北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保存并出土了大量秦汉简牍,西北屯戍汉简异体字来源杂乱,类型各异,我们在对其进行全面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其形体的变异呈现出较为明显规律,即:同化、异化、类化、记号化。了解这种变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解读古代汉字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两汉之际政权更替、政策多变给士人生存以巨大影响,这在冯衍身上得到典型的体现。家族与政治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不仕王莽新朝,甚至充满仇莽情结。功业不立、职务多变、善言不实,使得他不可能受到尚功利的光武帝重用。汲汲富贵、躁动短视,使得他入为外戚宾客,也使得他因此而完全断送了自己的仕途。冯衍不遇典型地体现了两汉时期一代士人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3.
史建刚 《唐都学刊》2009,25(4):38-41
西汉中期以后,随着西汉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在士人中间产生了一股质疑或否定汉祚存在的厌汉舆论,而这种厌汉舆论又深深地影响到儒士阶层的伦理天命观,使其在"忠君"与"天命"天平上摇摆.然畏天命的意识最终占了上风,并最终在士人群体的支持和厌汉舆论的造作下,促成王莽代汉自立.  相似文献   

4.
王文思 《社科纵横》2013,(12):89-91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学期刊开始走上了衰败之路,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日渐萎缩,发行量的锐减使文学期刊的成本大幅上升。期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读者日趋减少,使得办刊经费捉襟见肘,编辑人员生存困窘。一些著名的文学期刊相继停办。众多的中小型文学期刊也陷入举步维艰、四面楚歌的境地。在困境面前,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报刊转企改制的政策,在新的政策面前,文学期刊又该如何把握机遇,走出困境呢?本文先探讨了文学期刊走入困境的原因,然后分析了转企改制中需要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清末直隶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直隶疆域改制的问题也一度被提上日程。为此,直隶地方政府通过增加行政建制,加强了对直隶辖区边缘地区的行政统辖权。同时,直隶还试图通过迁移县治等办法改变大兴、宛平与京师管辖权限界限不清之弊。作为立法机构,顺直谘议局为推动顺天府的行政改革做出了努力。但最终由于清朝中央政府改革思路混乱,造成了地方行政区划改革无所适从而失败,而直隶则通过加强边地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基层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的逐步改造在城市化发展中已经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城中村改制以及创新社区管理成为当前街道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文章就广州三元里城中村改制的现状、特色以及社区管理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郑梅莲 《浙江学刊》2005,(3):195-198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时,民营企业产权模糊、治理机构不完善、融资困难等弱点极大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希望通过股份制改造克服上述弱点,拓展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股份制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且改制工作专业性较强,若法律、财税等相关问题处置不当,将会导致日后的各种纠纷.本文在我们成功辅导了十余家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针对民营企业改制时常见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汉文帝即位伊始,出于维护皇权的考量开始将民爵与牛酒一同赐予百姓。统治者在赐民爵的同时举行饮酒礼,以期厘定新的等级秩序。汉武帝在位时期,通过对外战争掠夺了大量的牲畜并扩大了牧场面积,为汉王朝的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宣元之际,这些被俘获的牲畜很可能会带来大规模的牲畜老病问题。因此统治者进行了高频率的牛酒赐予。王莽时期为了与汉王朝划清界限曾一改牛酒赐予故事,对民众赐予羊酒。东汉以降,随着现实状况的变化,统治者再也没有能力进行频繁且大规模的牛酒赐予。  相似文献   

9.
王慧 《探求》2011,(6):106-109
近年来,新闻出版业要继续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打造合格市场主题和骨干企业,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这就引起出版界的广泛讨论,其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学术期刊是商品,要放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洗礼,纳入市场法则,变学术期刊社为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实际上,学术期刊的非商品性属性决定了学术期刊应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学术期刊应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加大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力度;找准市场定位,构建刊物自身的特色;打造"学者型"的编辑队伍;加强组稿意识,争取优质稿源,打造名刊。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全胜 《学术交流》2007,(1):101-103
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加快,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自买自卖”、审计评估不实、低估贱卖、“暗箱操作”等诸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既有认识原因,如轻视改制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以“运动”方式推进企业改制;也有国家(地方)政策不系统配套、指导作用有限的原因;更有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问题。借鉴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坚持以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改制”,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国有企业改制,进一步完善优化有关改制及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内部审计在企业改制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莉 《学术交流》2006,(8):116-118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目前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管理系统。鉴于企业内部审计在思想理念、管理体制、审计质量和队伍建设上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企业改制,促进职能转变,应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健全内部审计章程,转变审计职能;强化质量控制,拓展审计领域;确定审计目标,规范审计作业;同时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从而,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郑曙光 《浙江学刊》2003,(3):175-180
企业实施公司制改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当前在企业改建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制度性的缺失问题 ,着重表现在 :国有企业改建公司制改建范围不明确 ,将国有企业大多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 ,有悖改制目的 ;公司制改建过程中公司治理结构被扭曲 ,原有的领导体制在改建企业中继续沿用 ,改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改建实践中应运而生的职工持股会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性的法律规范 ,以致于在职工股的设置方式、职工持股会的法律地位、职工持股会的管理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作者认为 ,公司制改建重点应在转换经营机制 ,明晰产权结构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 ,对当前存在的制度缺失现状应通过立法予以规范 ,通过制度设计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朱冬梅 《创新》2013,7(1):83-86,127,128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曾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城中村成为制约城市继续发展的瓶颈。城中村改造的终极目标是融入城市。在城中村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着资产处置及利益纠结、管理体制滞后、居民路径依赖及对未来生活保障担忧等突出问题。要顺利实现城中村融入城市的目标,必须遵循"资产改制—村居改制—社保衔接—拆迁安置"四个环节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曹明 《社科纵横》2009,24(6):44-45
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国有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人才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而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及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良好的薪酬制度无疑对激发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人才的去留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国有企业的股份公司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初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和法国掀起了一股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浪潮。其结果是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促进了经济增长。这股民营化的浪潮 ,给长期受困于国有企业经营恶化的日本政府带来了启示与希冀。经过反复论证和长期谈判 ,1 985年 4月 ,根据《民营化法》,日本国有企业的主体——三大公社中的日本电信电话公社和日本专卖公社改制为股份公司。 1 987年 4月 1日 ,日本国会正式批准《国有铁道改革法》,日本最大的国有企业——国铁 ,实现了股份公司改制。  一、国有企业的沿革与经营状况   (一 )日本国有企业的概念界定 …  相似文献   

16.
赵春雨 《学术交流》2007,(11):93-96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重要基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十几年的国有企业改制已有很大进展:国有企业数量下降,收入、资产收益上升,小型国有企业改制面已达80%,改制和资产优化重组结合推进,企业制度和资产结构同时改善。但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些方向性和结构性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制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霍瑞红 《社科纵横》2007,24(4):57-58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但同期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拉大。“缩小贫富差距,共建和谐社会”已刻不容缓。本文试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等几个因素探寻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国有森工企业经历了"两权合一"、"放权让利"、"两权适当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的改制,通过对国有森工企业改制过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国有森工企业改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国有森工企业的"两危"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没有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目前国有森工企业改制面临的障碍有产权制度缺位、政企不分、资金来源单一、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原国有森工企业制度中并非所有人都实现了效用(利益)极大化,提出应用帕累托改进原则解决问题,相应的提出了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政企分离、拓展森工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国有森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等对策,以期为国有森工企业改制提供借鉴,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汉家改制过程正是《史记》酝酿、构思、著述的阶段,司马迁父子的毕生事业都与改制联系在一起。笔者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汉家改制对《史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催生的畸形城市社区,改制后,村民变居民,村委会变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变经济联社,但是公共财政却不能覆盖。“城中村”改制改造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积极稳妥、依法有序地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同时切实唤醒广大社民的主体意识,努力发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