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一个名副其实的悲剧形象,《窦娥冤》也因她成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悲剧作品。对窦娥形象悲剧起因的认识,迄今仍存较大争议。本文认为,借高利贷、做童养媳并非窦娥形象悲剧起因,而蔡婆婆在向张驴儿父子叙述被赛卢医勒杀经过时说的"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这句话才是祸根。它把窦娥推向了风口浪尖,是导致窦娥形象悲剧的直接起因。如果再作追究,窦天章一次借那么多高利贷,丢下七岁的女儿去参加科举考试,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属于间接起因。  相似文献   

2.
刍议关汉卿笔下的窦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最成功的妇女形象。善良、反抗则是窦娥性格中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窦娥的形象具有其独特的典型和悲剧意义 ,揭示了造成悲剧性命运的社会根源及封建法律的虚伪、丑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关汉卿戏剧创作的美学理想、窦娥的贞节观念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剧中的窦娥不是什么反抗的英雄,而是一个善良温顺,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千百万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剧未安排的鬼魂伸冤的幻想情节,不是什么败笔,它反映了作家惩恶扬善的美学理想.作家突出地表现窦娥的贞节观念,不是为了歌颂贞节,也不是为了宣传封建道德,而是有其历史原因和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人们对窦娥这一形象存在着误读。从《窦娥冤》的情节、故事源流、前人的解读看 ,窦娥是封建节妇与孝妇的典型 ,这才是窦娥形象的文化内涵。这一形象的出现是元统治下的“贵壮贱老”、收继婚等社会风俗激发关汉卿深藏的民族意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窦娥形象的萌生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经两汉、六朝、唐、宋时期的不断发展,至元代登上戏曲舞台,成为关汉卿剧作中一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其展衍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庶女,汉代孝妇,六朝至宋之孝妇,元代窦娥形象的成型。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创作思想的高明、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作品不仅深刻地描写了人民的苦难,而且也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反抗斗争。他的《窦娥冤》不仅写了窦娥遭酷刑和杀戮,还生动地反映了窦娥的坚强不屈和反抗斗争精神。这里我只就第一折有关蔡婆与窦娥围绕“招赘”事的对白及第三折[滚绣球]曲子,来谈谈窦娥反抗性格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窦娥、赵盼儿、谭记儿是关剧中最具抗争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浓厚的英雄情怀、英雄气概、悲壮性和侠义精神。这种英雄情怀的产生,源于关汉卿进步的妇女观、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元代社会的世俗观念。  相似文献   

8.
如果运用李渔关于戏曲叙事应以"一人一事"为剧情枢纽的"立主脑"理论,分析关汉卿<窦娥冤>的剧情结构,可以认定窦娥一人,拒绝"逼亲"一事,是该剧所立之"主脑",从而论证李渔"立主脑"的结构理论符合戏曲艺术的叙事规律.  相似文献   

9.
《救风尘》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其价值在历史语境中被不断书写、阐释。在明清两代,《救风尘》较少被提及,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在这一时期《救风尘》未见演出,且无改编本,这一现象与元中后期杂剧衰落、明清审美风尚改变和关汉卿地位下降有关。在近代,《救风尘》被改编为评剧《好姐姐》,此后《救风尘》被不断改编为地方戏剧并搬上舞台表演。在现当代,《救风尘》的传播路径更为广泛,它不仅在国内被改编为《梦华录》等影视剧,还传播至海外,受到西方戏剧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他杰出的作品奠定了戏剧这一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基础。悲剧《窦娥冤》是他饮誉至今的代表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主人公之意志,则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窦娥的不幸遭遇,特  相似文献   

11.
关于《窦娥冤》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冤》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它自问世以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专家、学者写了不少评论文章,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致或比较一致的意见.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分歧.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以就教于广大谈者.一、关于高利贷剥削在造成窦娥悲剧过程中的作用众所周知,高利贷剥削是元代蒙古贵族统治下的产物.当时既有官办的斡脱所,又有私人开的解典库,至于民间在钱财往来上也往往是高利的.生活在元代,又经常接近社会最底层人们的关汉卿,对此当然是相当清楚的.毋庸讳言,《窦娥冤》是接触了高利贷剥削这个元代突出的社会问题的.在《窦娥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之所以被誉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亦无愧色”①的杰作,是与主人公窦娥形象塑造得十分出色分不开的。窦娥在婆婆临危之际屈招了“药死公公”的罪名,结果婆婆得以保护而她自己却失去了生命。窦娥的凛然气概令人赞叹不已,但从某些论者的话里话外看,窦娥虽死得激动人心,即未必“大义”,理由是窦娥“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等封建伦理观念”,是在“按照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指示,吸食起世上大量推销的迷信鸦片,进行自我麻醉。”窦娥“可称是封建社会的杰作--‘孝女’、‘节妇’的典型了。”如果照此逻辑推之,窦娥充其量不过是封建殉道者,她为婆婆而死的意义也颇值得怀疑了,而“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自然也就有些愧色了。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卿杂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女性 ,而且有悲剧有喜剧。但是无论悲剧还是喜剧 ,在其中的女性人物身上都闪烁着斗争与反抗精神的光辉。无论是冤屈感天动地的窦娥 ,还是勇敢机智的赵盼儿 ,美丽聪慧的谭记儿 ,全都寄寓了底层人民的理想 ,同时也鼓舞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民反抗强暴 ,争取公理的斗志。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是臧懋循根据当时民间流传的“坊本”选录,传刻过程中少有染指,今本是忠实于原著的。结构上四折加一个楔子,全剧概由旦角窦娥一人主唱到底,严格遵守元曲体制,而且戏剧性很强,语言本色。无论是结构形式,还是表现技巧,《窦娥冤》都堪称元杂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悲剧《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晚年剧作,是他现存十七本杂剧中最优秀的代表作,而且历来被推崇为元杂剧之首。剧本通过年青寡妇窦娥备受欺凌含冤而死的悲剧命运,广泛而深刻地揭露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通过窦娥从“顺民”到“叛逆者”的觉醒过程,异常强烈地鼓舞了被压迫者的斗志。它是我们认识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窦娥冤》所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被人称颂,并誉满中外,主要的一点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剧中女主角窦娥形象。窦娥是被压在  相似文献   

16.
历来人们认为,关汉卿的作品是对被压迫者的生活及斗争的反映,这种说法实际上也许既不客观也不全面.通过对关汉卿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及与人物相关的时代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发现关汉卿的作品更多的是对人的价值的评判,是对理想人物的塑造而不是对现实人的反映,关汉卿演义出的时代理想人物的精神是斗争,素质是智慧.  相似文献   

17.
《窦娥冤》是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悲剧代表作.尽管已时隔七百多年,它那巨大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感染着读者观众,使得“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晋叔《元曲选序》).为什么《窦娥冤》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人民的检验,如此撼人心魄?作为悲剧艺术的珍品,它成功的主要原因何在呢?我们以为,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作者塑造了一个真善美的主人公窦娥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的《救风尘》是一部著名的喜剧,但其中包含着严肃的主题。他从各个方面透视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生活状态,并对她们在婚姻中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杂剧而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曲,今存小令50多首,完整的套曲12篇。由于他的伟大成就。关汉卿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同时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极高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20.
元代作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之所以被誉为“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杰作,是与剧中的主人公窦娥形象塑造十分出色分不开的。窦娥在婆婆即将遭殃的时刻屈招了“药死公公”的罪名,结果婆婆得以保护,自己因此失去了生命。窦娥的凛然气慨令人赞叹不已,但从某些论者的话里话外看,窦娥虽死得激动人心似乎未必“大义”,理由是窦娥“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等封建伦理观念”,有的论者干脆直呼窦娥为封建社会的杰作——“孝女”的典型。如果照此逻辑推之窦娥充其量不过是封建殉道者,她为婆婆而死的意义也就值得怀疑了,而“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自然也就有些愧色了。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一个“孝”字上,它到底是姓“封”还是姓“人”?答案仅从定义出发由理论到理论空对空的一大套恐怕是难圆满的,正确的答案必须从具体作品中寻找,深入到具体的戏剧矛盾冲突中,始终把握作品总的创作倾向才在可能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