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土家族摆手舞是流传和盛行于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看,土家族摆手舞在实现个体社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因此,提高对摆手舞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将摆手舞融入到民族地区学校的活动课程中或者将摆手舞进行现代性创新,实现土家摆手舞的保护与对土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困境与出路:来凤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也是土家族祖先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现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然而来凤摆手舞在发掘与传承的历史进程中,却存在着政府重视不够、外来文化影响、缺乏经济支持、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现实困境,为此,文章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摆手舞是土家族标志性的文化形态和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当前正面临文化生态变迁的困境,也面临保护和传承的困境。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保护摆手舞的文化生态,并加大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使之能够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正>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摆手舞)主要流传于重庆市酉阳县土家族人民中,是一种以摆手为基本特征的祭祀性舞蹈。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摆手舞)以祈求幸福吉祥为主题,是土家族人用以酬报先祖的重要形式,是一个庞大的艺术载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摆手舞及场地的名称,摆手舞的表演时间及程序,摆手舞的社会功能诸方面进行了探索。认为,摆手舞是一种土家族的重要文化活动;摆手舞的内在实质是一种傩文化,它的社会功能是祓除不祥。  相似文献   

6.
梯玛是土家族的宗教人员,担负了传承土家族歌舞、祭祀等仪式的职责,是土家族古代社会重要的民族文化传播者。土家族梯玛的文化传播功能大体上分为几个方面,其一是他们主持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传承土家族民俗;其二是他们为土家人行医诊疗、调解纠纷,传递医药知识和社会伦理观念;更关键的是,梯玛活动留下了号称“研究土家族人文历史的活化石”的《梯玛神歌》。  相似文献   

7.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祭祀舞蹈。从摆手舞的产生、发展、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看,其所表现出的民间祭祀功能十分突出。本文即是运用艺术发生学的理论探讨土家族摆手舞的祭祀功能。  相似文献   

8.
摆手舞的社会功能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的社会功能及发展趋势黄兆雪摆手舞是流行于湘西、鄂西土家族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它融土家歌、舞、乐剧及民间体育、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关于摆手舞的起源及其发展情况,许多学者、专家都作了详细的研究。但是对于摆手舞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很少...  相似文献   

9.
群舞《太阳出来咯》根据土家族男儿的成长过程进行编创,将土家族的生产劳动及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完美地融合到一部舞蹈作品中。该作品借鉴了土家族摆手舞和茅古斯舞的表现手法,利用了当代舞的编舞技法,充分展现了土家族的舞蹈韵味。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达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该文通过对摆手舞和巴渝舞各自不同的产生年代、产生地区、民族属性、主要内容、艺术风格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论述,得出摆手舞源于土家先民原始社会的劳动生活,并非巴渝舞在民间流传发展的产物,即摆手舞非巴渝舞的论点。  相似文献   

11.
从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取盘瓠与辛女传说、苗族鼓舞、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辰河高腔、苗族挑花、剪纸(踏虎凿花)、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调研,发现其产业转化过程中存在传承人文化水平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大部分已经老龄化等诸多问题。围绕政府、企业、市场、民众、传承人5种因素分析了影响非遗项目产业转化的原因。针对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5种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探索了不同的产业转化机理,有望为全国其他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的产业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龙舞”形式内容、功能特征和价值意义的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人龙舞”的起源、结构、功能特征和价值意义.研究发现“人龙舞”具有中原“龙”文化和海洋文化双重特征.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功能、人的社会化功能和健身娱乐功能;其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强身健体、推动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踏歌是在中国古代各民族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也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种舞蹈在古代分布在三个区域: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如今,踏歌在内陆腹地销声匿迹后,却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仍然盛行。通过对踏歌的特征、文化传播带和在民族舞蹈中的遗存的论述,以揭示踏歌的历史作用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长鼓舞蹈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广泛流传的"芦笙长鼓舞"既使用长鼓又使用芦笙伴奏,且其所使用的长鼓比其他瑶族地区的要长、要大,在我国瑶族舞蹈史上较为罕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的艺术特征,旨在继承和发扬这一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为繁荣民族文化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为流传的芦笙舞、摆舞、跳歌等舞蹈,是拉祜族社会生活中一种较为集中的文化体现。拉祜族舞蹈集宗教、礼仪、娱乐、艺术为一体,每一个舞蹈所表现的形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女性参与“非遗”传承面临着特殊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国内外“非遗”舞蹈女性参与研究文献的梳理,结合新媒体时代我国“非遗”舞蹈传承研究现状,文章发现目前我国“非遗”舞蹈女性参与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尚存在若干不足。新媒体时代女性参与“非遗”舞蹈传承与保护,不仅要充分发挥女性对网络社交平台的独特优势,借助身体的动态影像实现“非遗”舞蹈传播;更要关注在交互过程中通过个体经验阐释“非遗”舞蹈的文化精神,提高性别意识,发出女性的主体声音,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共同寻求真正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9.
技艺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木匠技能传承和大本曲技艺传承为代表的白族技艺文化传承,既传承着汉文化因子,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一些行规和习俗.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