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出现了研究社会流动的热潮,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社会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社会流动所作出的积极反应与思考。本文从考察社会学中社会流动研究的历史出发,结合我国社会流动的具体实际,对我国社会流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创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意义的社会流动研究理论、方法体系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出现了研究社会流动的热潮,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社会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社会流动所作出的积极反应与思考。本文从考察社会学中社会流动研究的历史出发,结合我国社会流动的具体实际,对我国社会流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创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意义的社会流动研究理论、方法体系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廉租住房制度是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住房权益的重要举措.在社会流动的作用下,廉租住房管理受社会群体收入双向变动和住房梯度消费需求的影响,呈现出进入—退出—进入的动态格局,其中退出机制是实现保障性住房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但是,目前康租住房退出机制的运行仍面临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收入监澍机制缺乏、规章政策层级较低、激励配套制度欠缺等困境,降低了廉租住房资源利用效能,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本文从加强政策宣传、住房征信、动态管理、制度立法、配套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廉租住房动态管理格局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话语概念,也是西方学界广泛关注的话语范畴。市民社会理论的讨论有必要在一个坐标系统中展开,这一坐标的原点应该是马克思之于市民社会的理论:坐标的横轴是马克思谱系源流里其他理论家的见解,这一体系代表着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性研究范式;坐标的纵轴是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家们对于市民社会(公民社会)阐述,这一体系代表着市民社会理论的建构性研究范式。以马克思理论为中心的多元市民社会理论的比较性研究是探究市民社会本土意涵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田野工作方法的完善是现代社会文化人类学发生发展的开端 ,并对其以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田野工作的发展过程中 ,论争始终与其相伴随。但论争没有延缓田野工作的发展进程 ,也并不影响对它的评价。田野工作仍然是人类学重要的标志性方法。田野工作的发展及其争论为中国的田野工作者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在社会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农民一次教育的缺失,使他们在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对农民实施继续教育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继续教育的内涵,然后分析了继续教育与农民流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立农民继续教育体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现行社会管理模式万能完全适应社会管理需要,亟待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走向法治化,应通过立法先行,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制度基础;培育法律信仰,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  相似文献   

8.
社会流动视角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农民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市场化改革,原有体制的变动,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加,农民工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近年来,一个具有创业意识的群体在农民工阶层中悄然兴起,这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流动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本文探讨返乡创业的现状、社会流动与返乡创业的关系,提出促进返乡创业成为向上流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追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稳定性,对一所公办初中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12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和学业成绩(学习适应)均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些研究结果暗示,对那些持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流动儿童要进行干预,特别要对流动儿童在英语科目上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群体性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视野观照下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语境下 ,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文化研究学科定位的不确定性、主题的开放性 ,使得翻译学这门独立的学科 ,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 ,同社会、历史、权力、意识形态、政治、伦理道德等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翻译活动已不再是一种中性活动。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 ,全球文化既有趋同性 ,同时也存在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对抗。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文化对话中的“桥梁”作用日趋重要。翻译研究的文化构建 ,必将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机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的分析发现:主观社会阶层认同越低的群体对当前社会机会公平的认同感越低;向上的社会流动能有效提升其对社会公平的认可,而其效应主要体现在主观社会阶层认同较低的群体上。在机会公平开放和程序公正的基础上推动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是塑造健康平和的社会心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化诗学的理论视角渗透到当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思潮.在研究对象层面,它提倡非物质文化研究重新回到文艺传播的社会空间,关注文化生产的民间经验;在理论范式层面,它重视文艺作品的社会属性和传播结构,突出非物质文化的社会建构和历史传播;在价值体系层面,它主张从文化符号转向社会文化,从历史传统转向文化认同.文化诗学为非物质文化所提供的,不仅是活态历史的理论视角,而且是民间经验的诗学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本民族语言中都留有痕迹.一切文化都是不同的、独特的.不同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了不同语言之间产生了词汇空缺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由于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意识形态领域不同的信仰,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及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而产生的.要想真正掌握词汇就必须在理解词的内涵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农村女性非农转移和流动的父权制因素探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村女性在非农转移和社会流动过程中相对于农村男性处于劣势 ,父权制通过性别角色分工与性别意识影响其转移和流动 ,使其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要促进农村女性与男性平等地转移与流动 ,必须挣脱父权制性别角色分工与性别意识的禁锢。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社会共生论对社会研究具有的理论及实际操作价值,从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概念操作化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阐述了运用社会共生的视角开展社会研究的问题。分析认为,社会共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存在,各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从主体、资源与约束条件三要素入手,用社会共生论进行理论还原;对社会共生现象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共生关系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明代人口流动非常频繁,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为了与民休息、稳定政局、营造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修筑城池便成为政府政务中的大事。虽然,最初修建城池只是为了应对一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有很多背离素质教育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与赞助性流动不一致 ,但又迫于这一规范对教育制度所释放出的恒常的张力 ,教育制度不得不作出某些让步 ,而导致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彻底地实施。要解决这一问题 ,应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改革社会的用人标准以及改革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具有内在性、深层性,并且最能体现社会活动主体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是衡量和反映社会文化活力的最主要参量.激发文化活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文章试图就如何激发文化创造和发展活力从理论上进行初步探讨,从而给予当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理论支撑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文化翻译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审美原则,从语言、语境、人文三个层次阐述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语言层面上,翻译的本质在于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传递;语境层面上,通过从文本到语境的追溯、探求和从语境到文本的构建、表述过程,使翻译成为多元文化的产物;人文层面上,翻译要求译者具有知识水平、审美情趣、人文品格等综合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