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动态语境既可理解为一种语境观,也可指一种语境类别,而后者却是语用学研究迄今所忽视的。本文即从歧义的“动态语境”概念里,分离出这种视听意义上的动态语境,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语境两分法的主张,并详细探讨了这种动态语境的特点、语用功能、符号载体、静态语境与它的转换等。对动态语境的研究有很好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一组静止不变的、用以制约交际和话语理解的共有知识的集合;认知语境规则从认知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将交际主体的能动性纳入话语分析中,说明意义推理的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认知语境和传统语境在对语境因素构成的描述上相似,但对语境运作方式的解释大相径庭。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是进步,但对认知语境运作方式的探索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语境对语义制约的过程中,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对象.静态语境就是传统语境,把语境看作一种客观存在;动态语境就是"认知语境",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语境对言语编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语境制约语义单位的选择;2.语境使语义单位被省略;3.语境使语义单位变异.语境对言语译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与上面的过程相反,体现在:1.语境使语义单位还原为表达者所选择的意义;2.语境补充被省略的语义;3.语境还原变异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境观的差异,语言学界对语境分类的看法很不一致。要解决语境分类问题,首先要解决对语境性质及其构成因素的认识问题。语境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动态生成性;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结构性。因此,语境分类应以“语境相对于言语行为的过程”为理论框架,突出语境动态生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意义和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概念。语用学研究的话语意义不同于语义学研究的句子意义,语用学研究话语意义时必须考虑语境因素。语境是动态的,意义的建构离不开对动态语境的准确理解,要实现语用研究中的交际功能必须在动态的语境中去建构说话人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态交际中的语境运作机制是以语言语境为言谈交际的基础,在借助认知语境所提供的交际双方各自背景知识(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互动(协商及顺应交际双方彼此的认知语境)以实现最佳语境效果;社交语境如文化语境、社交距离和社交权势为言谈交际提供社会变量和动因,情景语境构成言谈交际的外在动因,随着交际双方协商的共现语境知识的生成最终达成最佳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7.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在语境中生成发展的,虚假拒绝语也不例外。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环境,而是动态发展的认知语境。语言使用者顺应语境作出选择,以维持言语行为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语境的动态发展,语言的可选择范围也相应改变。虚假拒绝类言语行为就是语言使用者顺应当前交际语境所作出的选择。基于语境顺应论和认知语境论,能更有效地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顺应语境作出虚假拒绝。  相似文献   

8.
从关联理论看语境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出发,探讨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特点,即语境的动态性以及可选择性.和传统的语用学观点不同,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在交际过程中需要对语境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语境是语义理解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理解语境应注意两方面因素,一方面语境是动态的过程;另一方面,语境的纵向分层次排列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语义.达到顺畅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础,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语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语境的定义、语境的分类及其特征,并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语境构建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以动态语境观出发阐述了建构合理的跨文化语言语境,文化语境和交际语境。以期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强烈的语境意识,成功的达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在语用学范畴 ,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语境对意义的影响。指出语境分为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 ,所述的意义不是静止的、文字本身固有的意义 ,而是在某特定语境中实现了交际功能的动态的意义。意义依赖语境而存在  相似文献   

12.
语境与话语分析的研究从传统单一的语境特征描述开始,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过程,但都没有突破静态的研究,即只强调话语的情景场所,而忽视了话语参与者在每个话轮情景中的改变。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理据上阐明了动态语境研究的合理性,注重话语理解过程的语境变化。本文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研究动态的语境观察对话语选择的影响,从实践上证明话语的选择取决于不断变化着的语境,这也为话语人际意义的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境观是对语境的静态研究,文章试从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探讨语境的基本特征,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境是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形成的,语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可显映性和可建构性。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认识语境的基本特征为语境学和言语交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语境的动态构建。运用框架理论分析了语境的动态构建过程,指出在语境构建过程中,交际者不断激活存储在记忆中的言语的框架,框架间信息进行联接建立语境假设,实现了语境的动态构建。  相似文献   

15.
语言在不断的变迁中。由于经济、政治等原因,每个时代都存在特殊的具有标识时代意义的语言或词语。时代标识语具有时代性、高频性和近代性的特点,时代标识语的形成与所处时代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发展、媒体传介和文化因素都有关系,时代标识语的本质是人类对社会语境的认知产物。  相似文献   

16.
认知心理语境对于动态言语交际有着重要意义。借助红楼言语例证的分析认知心理语境因素,揭示个人认知心理语境和社会认知心理语境对红楼言语产生的影响及其与言语得体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在动态言语交际中,既要关注交际对象的认知心理,又要兼顾社会认知心理的语境,努力做到言语得体,顺利达成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任何形式的话语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同时在不断的话语活动过程中又产生新的语境.语境决定着交谈的话题和内容,决定着角色的体现和转变,同时,话语方式及话语语境又是话语参与者身份构建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