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族村落社区的历史和群体的发展历程与整个社会及其变迁相联系,与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相联系。国家行为在昭通回族社区的形成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屯垦点、站赤(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立与昭通回族社区和清真寺的建立之间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国家行为和民间社会处于不断的互动与调适之中。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然而,农村主体并非是同质的,由于性别差异,农村男性和女性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有所差别,新农村建设应该社会性别主流化.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云南一个典型回族社区的新农村建设构建需求进行分析,为相关政府工作人员提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处黄河以西的宁夏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其历史明显具有一种断裂性,这使得其地域文化缺乏历史延续性和浓厚的地方性,这里的回族社区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后,这一地区才真正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缺乏历史延续性的回族社区在一个以移民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里悄悄变迁,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文化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4.
与云南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云南回族歌谣的数量较少。但从其为数不多的民间歌谣中,可透视出其在伊斯兰教义、教规和汉文化双重影响下所产生的“两世吉庆”生死观,即既奋斗今世,又追求后世的现世观和来世观。  相似文献   

5.
回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因素.国家在回族成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行为的具体运作和实施,使得回族群体成为一个更具彻底自我意识或思维能力的历史主体,成为一个更能表征自己或自我的思索或认知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红花乡北塔村这样一个回族村为例,通过其从传统农村社会向城市过渡的特殊阶段即城乡结合部基本生产状况和人们生存状态的描述,分析社区生产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巨大转变,并对民族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发展阶段及城市化的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宁夏西海固腹地一个普通回族村庄的实地研究发现,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是一套伊斯兰教与民间信仰共生共存的体系。伊斯兰教在当地回族社会处于正统地位,同时被正统所强烈排斥的民间信仰也备受追捧。原则上矛盾的两种信仰被当地人融合于现实的宗教实践中,共同满足人们今后两世的不同需求。回族民间的这种信仰实践现象实际上是宗教的工具属性遭遇人的实践理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宗教神圣性和世俗性的全面呈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南京市七家湾回族社区社会文化结构变迁为个案,分别从社区经济、组织、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大城市传统回族社区的社会文化结构,概括出“盘根草格局”的基本特征,描述了城市回族社区社会文化结构变迁的主要过程。文章认为,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变迁决定了城市回族社区社会结构变迁的方向和力度,而社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又会进一步影响社区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而言 ,回族乃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之结果。清真寺在本土化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传承与交融”的双重社会文化功能。这种功能贯穿于唐宋时期的“蕃坊”迄至今日的回族社区。传承即对回族先民所负载的伊斯兰文化的传扬与继续 ,交融则是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主体文化—儒家文化进行充分而自觉的整合 ,从而使处身异质文化氛围里的回族穆斯林在中国社会得以生存。清真寺与云南回族社区的嬗变 ,为此提供了一个可资参照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植根于社区和谐之中。深刻认识文化的功能、认识民族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民族社区的和谐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在阐述文化的分类、功能、民族文化与社区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对既往回族社区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和评述,提出应重视回族文化因素,加强回族社区研究,积极探索回族文化因素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和功能的发挥有其十分必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宁夏回族民间故事为例,着重对回族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家庭伦理、公共伦理和生态伦理思想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概括。认为回族民间故事中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宗教性、易接受性、时代性和朴素性特点;其中的优秀伦理思想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弘扬,其消极成分应予以摒弃。  相似文献   

12.
乡村都市化使卷入的回族家庭在新的行政社区寻求宗教认同,进行文化构建活动。民乐回族社区是银川伊斯兰文化建设最为活跃的社区,清真寺、阿语学校、民族幼儿园三者负载着文化传播功能。村落共同体的解体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交往方式,精神社区的认同超越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它是回族以伊斯兰文化强化族群边界的精神纽带。随着居民与流动人口比例的消长,社区也可能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社会学学者杜赞奇的"权力文化网络"分析模式,当前对云南沙甸这一典型回族农村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个案研究,是政治人类学的重要课题,在云南少数民族社区中具有典型意义,体现出村寨政治、经济和宗教三方代表的权力主体在共谋互存以及发展中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关系变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见的现象之一.城市民族区社会关系的变迁更深深地印上了时代的痕迹.顺河回族区回族社会关系的变迁主要表现在家庭关系、社会组织关系及民族关系上.为了适应不断变迁的社会关系,当地基层政府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回族同胞更应当尊崇生活理性的选择,重塑其传统社会关系的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位于河湟民族走廊的临夏八坊回族聚居区为视角,通过对其成因的多种叙述,以及其所处的多元生态文化和多民族共居融生的历史、各民族多种生计间的互补、聚居区所处的宏观与微观资源环境中的生计选择等因素的分析,阐释八坊回族聚居区一体多元伊斯兰文化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在和谐社区建设中,民族文化具有特殊价值,尤其对于具有民族多样性的社区来说,必然不能忽视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回族社区的事例表明,民族文化对于社区管理的规范、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文化的丰富、社区认同的建立等方面不仅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更能在文化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少年宗教信仰日益呈现发展的态势,特别在西部地区。陇县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研究表明,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民俗传统文化、家庭因素、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社会上各种宗教活动、经济发展落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对青少年宗教信仰起到重要影响。对此,要加大教育力度,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构建和谐的社会—家庭—学校氛围,加强对宗教场所,尤其是民间宗教场所的管理,合理布局学校网点,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与特定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很强的路径依赖关系,离开传统文化,现代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化是传统文化合乎其自身历史逻辑和与时俱进的必然发展.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自然进程,而不是对传统的拒否.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社区个案显示,城市社区结构变迁对民族文化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9.
Jamaat作为一种独特的族群社区,是回族穆斯林族群的社会存在形式。在历史上,它不仅是伊斯兰文化移植中国的标志,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范式(Matrix),又是回族形成的母体。在多元异质文化的都社会,jamaat作为一种亚社会与族群文化,通过一系列文化符号标识,硬化族群边界,强化族群意识,增进族群认同,维持自身在城市社会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以回族乡村寺坊和寺坊组织为切入点,通过对转型期回族乡村社会对社会工作需求的分析,讨论回族寺坊组织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发挥。从回族寺坊组织成员的特征出发,重点分析回族寺坊组织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从而探讨民族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展开时,如何通过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区的内部组织资源来进行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