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性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论题,“文学是人学”这决定了文艺创作与理论实践必须对于人性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特别对于今日之文艺理论而言,对人性问题的探入不仅有益于拓展人性问题,事实上更关乎文艺理论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回到马克思的思想,寻求深入拓展文艺理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思想的历史就是历史的思想,哲学作为时代的思想,它关照着所处自己时代人的“生存境遇”。马克思对现实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不像以往哲学家那种由哲学到哲学的独白式的复调,而是基于对现实社会问题即对市民社会的关注为解决问题的钥匙。鉴于此,以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为问题的切入点,来论析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所实现的双重变奏即由“哲学的批判”到“社会的建构”这一思想理路,并创建自己的唯物史观,同时也凸显出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早期文本.在该文本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和哲学这两重视角出发来解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第一次用经济学的思想阐释生产劳动的存在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他对共产主义这一未来社会的理解.所以《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是马克思首次集中对共产主义这一思想主题的经济—哲学阐释,这为后来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新认识《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卡尔.波普尔的哲学以“否证论”为其整体标识和理论旗帜,从中引出他的“否证技术”即“试错渐进”的理论和方法。波普尔的此论以研究人的实际活动为要旨,其观点一元地贯彻在他的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政治哲学之中。马克思的哲学也以此为要旨,但他的活动论却是实践论。应该以实践论为核心,一元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的哲学。波普尔的试错渐进理论,揭示了人的认识的和社会的具体活动的机理,这对于理解马克思实践论中关于具体实践的原理,进而理解全部马克思哲学具有很大的启示价值;但这种试错渐进理论,不承认人类总体性实践及其规律,更看不到这些规律通过“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检验作用制约着相对规律的形成和展开,这又是片面的。波普尔只承认“趋势”而不承认“规律”,只承认“科学预测”而不承认“历史预见”,这仍然是由于他不了解人类生活的实践本质,离开了马克思的实践论来“批判”马克思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课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现代性”是当代思想理论界关注的重大课题,马克思在此课题的探讨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性的命运”构成了全部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关怀,马克思在现代性课题上所持的“多元一体”的辩证立场,使他的哲学思考充满了思想的张力和辩证的智慧,并给后世从多方面理解和阐释“现代性”提供了广阔的可能空间,从而使其关于“现代性”的辩证立场产生了多重的、复杂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原发性思想中,“天人”关系问题既关乎人类基本的普遍的生存条件和境域,也关乎人生与人世的方向与可能,是最富有本源性、总体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至于中国两千余年的传统学问,都可称为“天人之学”。近代以来,“我们”的“天下”与“他们”的“世界”相遇,导致天人关系论域发生革命性变革。以实践哲学的、也是现象学解释学的“自我、他者与世界”这一问题意识与思想形式重新诠释天人关系问题,将把这一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激活,使我们意识到人类的生命取向与时代潮流,就是趋向“自然、仁爱、自由与正义”,我们也将由此深度参与世界的开放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史上,马克思一方面承接着霍布斯、洛克以来的理论问题阐释了自然和自由的关系,从人的自然属性中把握到了人的自由属性,提出了现代权利和自由的概念;另一方面,他又在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之理论视角的转换中,确立起了理解现代自由概念的新坐标,从而又修正了霍布斯、洛克以来关于自然和自由的解释路数.从前一方面来看,自由和自然是相统一的;而从后一方面来看,自由则突破了自然的局限,进而获得了更为宽广的意蕴.这看起来似乎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一个矛盾,然而这个看似是矛盾的方面,却使得马克思在既继承又超越过往思想史的双重关系中,真正打开了理解现代社会矛盾的缺口.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马克思的哲学观?什么是马克思哲学观的实质?这在理论界一直是聚讼纷纭的问题.事实上,长期以来,人们多是从恩格斯的视角出发去理解并阐释马克思的哲学观及其实质的.然而,文献学的研究表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哲学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一旦人们返回到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论著的阅读中,立即就会发现这种差别,从而对马克思的哲学观及其实质做出新的定位和阐释.如果说,马克思的哲学观可以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注意:这个短语中的“历史”作为总体性的概念涵盖“自然”于自身之内),那么,他的哲学观的实质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马克思的哲学观?什么是马克思哲学观的实质?这在理论界一直是聚讼纷纭的问题.事实上,长期以来,人们多是从恩格斯的视角出发去理解并阐释马克思的哲学观及其实质的.然而,文献学的研究表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哲学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一旦人们返回到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论著的阅读中,立即就会发现这种差别,从而对马克思的哲学观及其实质做出新的定位和阐释.如果说,马克思的哲学观可以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注意:这个短语中的“历史”作为总体性的概念涵盖“自然”于自身之内),那么,他的哲学观的实质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马克思没有“价值”的普遍概念。马克思那段长久以来引起国内学界众多争议的话实质上是对他所批判的瓦格纳观点的反讽性转述。但不能由此而否定马克思丰富的“价值”思想。马克思的“价值”思想主要是以批判性的方式来表述的 ,因而是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地发掘和领悟。  相似文献   

11.
“历史现象学”是《回到马克思》一书“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为了这个发现 ,作者质疑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上的合法性 ,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理论构建上不成功。但是 ,作者发现的“历史现象学” ,只不过是马克思透视本质的经济分析方法。这样 ,所谓“历史现象学”就难免在内容上以经济学遮蔽哲学 ,在名称上又以哲学遮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改变世界”是马克思哲学之旨归。1844—1845年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化的时期。马克思从对异化理论的批判继承开始,由抽象入本主义转向对历史现实的关注;通过对鲍威尔“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清算了唯心主义思辨哲学;通过对李斯特国民经济学体系的批判,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基本立场;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实现了从旧哲学的“解释视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视域”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围绕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展开的争论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在马克思之后,"哲学"和"哲学学者"应当并能够做什么?这个问题要求我们在马克思的文本、思想自身的逻辑与我们的当代境遇和任务之间,反复进行解释学的对话。马克思以其"消灭哲学"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思想取向,颠倒了西方的形而上学,开启了一种对于社会进行历史性批判的思考范式。但是,由于现代社会是并仍将是一个处于高度复杂的劳动分工、社会分化和利益竞争之中的社会,人们在经济、政治上实际的等级式差别将持续下去,作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的哲学与理论也将持续下去。因而,我们既不能退向一种无批判的实证主义,也不能继续革命的道德的浪漫主义,而必须认识并把握住"历史性"的相对性、暂时性与其绝对性、永恒性之间的张力,坚持哲学思想与现实世界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批判。这样,也才能够正视"实践哲学"自身的矛盾并防止它发生两种危险。  相似文献   

14.
范晓丽 《齐鲁学刊》2007,1(4):124-12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理论的彻底性即实践能力的思想。马克思的哲学(理性)是一种关注人的现存实践行动的理论,有着深切的生存指向。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深刻的批判纬度:首先它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批判,其次,它以有生命的人的个体性存在为前提和基础,是对人本身的批判和反思;再次,它是一种历史批判和对整个现存生活世界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论断,恩格斯也在相关论著中也提出了这一重要思想,但是后人在马恩的基础上去理解和阐述这一重要思想时,却争论不断,因而在笔者看来,要想正确把握马恩的“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回到马恩的语境中理解它的内涵;其次,需要把握这一论断的目标;最后,需高瞻远瞩,理清这一论断实现所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孔磊 《阴山学刊》2012,(2):101-106
荀子作为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特别重视对于政治伦理哲学的讨论,并提出"隆礼重法"的政治主张。在其哲学体系中,有关"素位"思想的论述具有鲜明特色。荀子继承与发展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以及《中庸》中有关"素其位而行"的思想,并在《荀子》一书中对"素位"思想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与论述。荀子"素位"思想可以从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来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协商民主思想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境域的变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协商民主思想,并发展了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丰富和深化了我国的协商民主思想,为我国民主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对于俄国民粹主义,学界往往根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其定性为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事实上,俄国民粹主义非但不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相反还是马克思晚年探索的重要思想来源。虽然马克思对俄国民粹主义有一个从批评到初步接受再到基本认同的过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没有俄国民粹主义,便没有晚年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重新探索及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主张的提出。  相似文献   

19.
焦萍 《学术探索》2012,(3):24-27
马克思恩格斯从世界视角来思考对外宣传,强调对外宣传存在的必然性、对外宣传必须建立"理论支柱"和考虑物质基础,揭示了对外宣传要素的规律。列宁更多地从俄国的角度来思考对外宣传,形成了针对俄国具体对外宣传问题的思想。深入发掘和认真学习这些思想的闪光点对于当前我们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解读模式有一个从提出到完善和进一步深化的过程。这一解读模式不同于普列汉诺夫的“三阶段说”。“两次转变论”的关键,是认为马克思1843年底思想转变后并未直接达到实践的(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中间存在一个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典型代表的“费尔巴哈式的人本学唯物主义”阶段。马克思此时虽然在论域等方面超出了费尔巴哈,但在整个思维范式上仍然是费尔巴哈式的。同时,在这一阶段,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不是完全拒斥,其中也有肯定的成分,但这种肯定也是在费尔巴哈式的思维范式统摄之下的。必须强调的是,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发展转变过程的研究中,要注意避免六种倾向:即把猴体颠倒为人体的倾向;目的论、烛引式的倾向;用权威来解释权威的倾向;用文本来解释文本的倾向;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理论和实践、理论立场和政治立场相割裂的倾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