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民合作社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后农民处于离散状态,组织化程度较低,自我整合能力较差,分散的农户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促成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绝非单向度的关联关系,而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主要表现为:农民合作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合作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奠定了人才基础,缓解了资金压力,优化了法制环境。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行动选择受到村庄权力结构、村庄类型,特别是乡土精英的深刻影响,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和普通农民三层次主体的行为互动是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形式;观念、利益、理性是农民行动的内在逻辑,农民从生存理性到发展理性的转变及农民自身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前景;农民本位的新农村发展观是对新农村建设之路进行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民处于利益的核心层。要确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准确把握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真实需求,才能在满足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时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才能把新农村建设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农民的真实需求对接起来,并把政策落实好,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应从农村急需的公共产品入手,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层次和类型进行分析,使政府确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共同致力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以农民为价值本源与依归、统一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事业,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同时,二者更表现出外在的双向互动,即: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又反作用于农村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利益的整合,包括农民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与文化利益的整合。基于对新农村社区的制度性载体、功能性载体与认同性载体的理性分析,可以探索出农民利益整合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功能耦合,建构出保障农民利益整合的新农村社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边疆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它的特殊性,任务更艰巨、更困难。主要存在如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发展难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发展又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存在;体制上和国家政策实施方面的因素;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素质普遍较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避免形式主义,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城乡经济关系理论的演变进行了回顾与疏理,在此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三个方面的政策设计:财政支出持续向农村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通过制度反哺,重构资源分配和利益分享格局;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农业、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强化城市在政策包容性和城乡产业一体化方面对农村的责任,解决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问题和农民就业机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国毛泽东农民利益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稳定增产;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农民个人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经济利益;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既实现农民眼前利益,更着眼于其长远利益;调整城乡关系,巩固工农联盟。毛泽东的农民利益保障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和国家财税政策调整等都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甘肃省农民增收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应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甘肃省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一,与工业强省地位并列。甘肃省农民增加收入要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素质,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缺的不是国家的政策支持,而是欠缺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主体的新型农民。因此,要通过国家的外化(政府的理性推动)与农民的内化(农民的情愿自致)的有机结合,使农民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追求理性发展的且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现实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与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契合性,它既因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而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然而,农村信用社目前还存在产权关系有待明晰、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企业文化有待升华、外部环境有待优化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它对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尚未得以充分体现.鉴于此,农村信用社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发展对策,以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资源的投入往往被当成合作社运行的最关键因素。通过田野观察粤北H村的农民合作社的组成与运作机制,表明:农民合作社的构造是国家制度资源-基层治理资源-农村社会资源三者互动的结果,即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农村综合改革向农村输入的资源,乡贤资本为代表的村庄社会内生性合作能力,以及基层治理结构中村两委对合作社的促进力量。因此,加强农民合作,完善合作社的制度需要从社会-治理-国家三个层面入手。具体而言国家实施相应的经济扶持政策、提供公共物品,最关键的还是要挖掘村庄社会治理资源和塑造村民主体性这种基础性的社会力量,此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城乡经济关系理论的演变进行了回顾与疏理,在此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三个方面的政策设计:财政支出持续向农村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通过制度反哺,重构资源分配和利益分享格局;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农业、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强化城市在政策包容性和城乡产业一体化方面对农村的责任,解决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问题和农民就业机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民职业化的实质在于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农民职业化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助推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通过提升农民素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现代主体;通过增进农民利益,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当前,农民职业化遭受着农村人才逆流、农业经营细碎、社会保障残缺、职业教育滞后等障碍的阻滞,而这些障碍的生成皆可归因于相关制度的匮缺。因此,推进农民职业化必须诉之于制度构建,包括人力资本归农制度、农业园区经营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惠农工程,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是其两面。应用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以江西省葛镇的新农村建设状况为例,实证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的关系,从中得出启示:两者是辩证的关系,此消彼长,不能同时消失。并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政府持续重视新农村建设,但阶段重点不一样;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素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如此,提高乡村社会自主性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长久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韩国十分重视农业农村立法,通过三级立法体制,形成了较完善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其特征表现在: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配套法规建设自成体系,适时修改法律法规及规则,重视农村建设、农民教育与农业组织立法。韩国的经验与做法启示我们: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立法措施与政策措施,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建议: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发展,立法与政策双管齐下,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密切关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动向,立法与政策齐头并进,切实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立法与政策双向互助,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健全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立法与政策共同发力,持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必须走"科技强农"之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既可推动农村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也可能引起大量农民的失业与贫困,所以制度和政策保证是新农村技术建设不可或缺的前提。新农村技术建设可以尝试如下路径:区分基础设施技术与因地制宜的乡村技术;"小的就是美的";与历史和传统密切结合;与乡村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8.
没有道德意涵就没有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道德意涵始终是合作社的本质特征,没有因合作社 的模式变化而改变。 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异化和理论上出现分歧,主要原因就是 合作社的道德意涵被遮蔽。 重申道德意涵对我国农民合作社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都十分必要。 其必要 性是,理论上达成共识,实践中本质不发生偏移,功能上形成益贫发展,目标上实现农业农民现代化和乡 村共同体的价值凝聚。 重申道德意涵对我国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启示是,以道德为基点促进农民合作社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以组织为杠杆使农民合作社成为乡村振兴的载体,以价值为核心将农民合作社打造成 乡村共同体的新粘合剂。 创新之处在于,揭示合作社被遮蔽的道德意涵,为农民合作社理论研究奠定基 础,为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探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一种自然的产业结构差异,更是一种国家主导的制度设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城乡二元结构因为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和对农村的政策歧视而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剥削性”。19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以及国家惠农政策的推行,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剥削性”不断弱化,而“保护性”的功能则不断增强。维持“保护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中“进可攻退可守”,不仅对农民的利益保障意义重大,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结构的弹性,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价值。从这个意义讲,国家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其目标不应是以激进的方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甚至消灭农村,而应是进一步削弱城乡二元结构的“剥削性”,强化其对农民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之魂,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软实力",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相适应;三是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提高认识,提高硬件设施,创新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让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