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许多年鉴在数字用法上总存在着一些瑕疵和纰漏,这应当引起年鉴编辑人员的注意。年鉴中的数字表述要按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进行操作。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而且是全世界通用,故年鉴中的数字除必须使用汉字数字外,一般情况下应当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年鉴全文保持相对统一。下面结合这几年工作实际,谈谈规范年鉴数字表述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数字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内容。可以说,任何年鉴中的任何条目,都要有数字,否则所记内容便会失去力度、精度,给人一种缺乏依据或者不够精当之感。但在数字的应用上,笔者发现许多年鉴使用数字时多有不规范、不正确之处。下面仅就此方面谈两点意见。如有不妥,望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镇江年鉴》重视规范数字用法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使年鉴编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一、基本情况 《镇江年鉴》1992年创刊之初,就依据1987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公布的  相似文献   

4.
年鉴资料是由数字资料和文字资料所构成的。这里所说的数字资料,是指以数字或图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资料。数字资料用得好,可获得简单明了、明晰易懂、说服力强和信息容量大的  相似文献   

5.
出版物的差错与编校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校质量关系重大 年鉴研究会决定开展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活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必将推动全国年鉴编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何谓编校质量?《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这样定义的:编校质量就是编辑加工和校对的质量。《规定》将图书的质量分为两大项:内容项和编校项。编校质量表现在出版物上就是有无差错或差错多少。《规定》还提出了编校质量的量化标准:差错率低于0.25/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3日至4日,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在京郊云坊国际酒店召开了“2008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年鉴分会)”,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的许进录常务副主任、王相钦副主任、朱诠副秘书长、蒋琦副秘书长、中央级年鉴工作委员会梁书生主任(及其他多位副主任)、企业年鉴工作委员会刘贤福主任,及北京的部分年鉴同行共5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2019年,国务院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金融政策要大力支持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激发内生动力.数字乡村发展离不开金融,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当前福建省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差、金融征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借鉴美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地区征信建设、增强农户数字金融素养等建议,以期助力福建省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鸿沟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数字鸿沟与数字机遇是技术悖论在信息社会的突出表现。数字鸿沟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但它实际上表征着丰富的内涵,可从技术、制度、文化和价值等多个层面去透视和把握。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既要积极地去应对,又不失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索引的编制在年鉴界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索引的排序还是个薄弱环节。一是排序中的差错多。笔者查阅了50部年鉴,除《杭州年鉴》、《上海年鉴》没有找出差错外,其余48部年鉴都有明显的差错。二是用计算机排序所占比率还不高。在48部有差错的年鉴中,不用计算机排序的有30部(根据笔者找差错时的分析判  相似文献   

10.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数字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既包含了“数字中国”概念的学理性问题,也包含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性问题。因此,探讨如下问题对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数字中国”这一概念展开分析,研究“数字中国”的概念源流,并以此作为“数字中国”概念的分析背景;其次,研究“数字中国”的范畴演变,重点分析“数字中国”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再次,研究“数字中国”的框架逻辑,以此解释如何建设“数字中国”;最后,研究“数字中国”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讨论,不仅可以对“数字中国”产生更为科学理性的认知,也有助于把握“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微观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使用CHFS数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存在促进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城乡与年龄差异性。要大力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年龄段的协调发展,提倡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多样化,减少投资极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并再次定调“双碳”目标。数字经济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明显的赋能功能。但低碳并非数字经济的天然属性,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带来新挑战,包括碳排放问题、数字技术适配问题、环境监管问题等现实困境。“双碳”目标中数字经济发展受到主体有限理性、边际排放成本与认知偏差等要素影响,单边的支持政策将引发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形成“绿色悖论”,需要运用多种政策措施的组合优化。通过借鉴发达国家与国内部分地区的有益经验,今后应当在支持技术创新、完善制度框架、促进多元协作的基础上强化数字低碳与低碳数字的融合发展,构建“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做到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13.
颜昌武  叶倩恩 《学术研究》2022,(2):51-58+177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数字利维坦"的兴起与扩张,使得每一个个体都有沦为数字难民的危险,即使那些熟练使用数字技术的人,也可能无法摆脱数字的控制。要驯服"数字利维坦",就必须正视数字技术的隐忧。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观察数字技术阴暗面的整体性视角,在此视角下,破解数字难民的困境,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权利问题,更是一个观念问题。"数字利维坦"的兴起与扩张,使得每一个个体都有沦为数字难民的可能,即使那些熟练使用数字终端的人,也可能无法摆脱数字技术的控制。要驯服"数字利维坦",就必须破除对数字化的迷思,还原其工具理性的本色,警惕其对价值理性的潜在威胁。在对公众数字权利加以保护的进程中,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财产的数字化以及数字化相关财产的问题不断涌现。数字财产虽然得到《民法典》的认可与保护,但未从法律层面对其进行类型化,因而实践当中对数字财产的法律属性认识不一致,导致涉及数字财产案件审理尚无统一法律依据,在裁判结果上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其中数字财产的能否继承以及继承过程中如何分割数字遗产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虽然Web3.0环境下,数字财产在不同的网络平台直接实现流转,并且基于第三方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持下,能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以此实现数字财产在不同网站上互交,但此仅能认定和解决数字财产的流转,而数字财产的法律属性、数字遗产继承相关问题得不到全面解决。文章从民法解释学的角度,基于《民法典》基础理论研究,认定数字财产以及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同时探究数字财产的法律属性,以此解决数字财产的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时代的新生事物,作为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数字乡村建设与网络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数字下乡”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技术、现代化与乡村发展的关系问题,数字要成功下乡,必须应对和解决数字乡村建设相关的现代性困境,如供给效率困境、“数字鸿沟”、小农户衔接困境、数字技术兼容困境等。有效推进“数字下乡”,需朝着构建多主体共建共享建设模式的大方向努力前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居民家庭的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居民个体的数字能力与数字金融能力决定了家庭能否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可以实证分析数字能力与数字金融能力对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能力和数字金融能力对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机制分析的结果看,收入效应、网购与缓解流动性约束是数字能力与数字金融能力促进消费水平提升的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力可以显著促进消费升级,但是数字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能力与数字金融能力均对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提升影响更大。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展新基建,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另一方面,加强对数字金融尤其是数字消费金融的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发挥数字金融对居民家庭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字艺术正建构着人们的生存,也引发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美学问题.审美距离的变化、身体的数字演绎以及数字艺术的符号化构成了审美主体性的问题视域;"真实"、"遥在"、"丑"重构着美感的生成;数字艺术产业在铸就辉煌的同时也生发了新的美学问题.数字艺术在建构美学理念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解构,对这一悖论的揭示和探究,对于美学理论的营建及人们的当代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覆盖全国的信息资料库,怎样更好地将年鉴信息与社会共享,是年鉴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经济建设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同样,信息化也是我国出版产业加快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是推动出版产业升级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年鉴信息化过程是各种年鉴发展的必经之路。 《福建年鉴》创刊于1985年,已有19年  相似文献   

19.
2002年5月,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决定,自2002年起举办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活动,并指定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和《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社(以下简称杂志社)共同承办。学委会和杂志社认真总结了1996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年鉴校对质量评比  相似文献   

20.
数字人民币基于信息共享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和保障,推动数字经济主体间协调合作;数字人民币通过加强数字经济宏观调控、强化数字经济金融监管、扩大数字经济消费需求、加快数字经济跨国交流等路径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规范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强化对数字经济调控效果;防控数字人民币金融风险,提升对数字经济监管效能;培育数字人民币使用习惯,增强对数字经济消费支撑作用;增强数字人民币国际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国际贸易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