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量词和类别词研究历史的回顾及特点的比较,认为壮侗语中存在有类别词,它不同于传统的量词,是名词发展为量词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2.
汉语个体量词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类,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生、性质和专著描述的探讨。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都经历了虚化的过程,大部分来源于名词和动词,后经词义的演化和类推,逐渐有了表量的语法功能。通过对个体量词字形分析、语义演化和句法功能的描述,以期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个体量词用于计量名词时,不是随意的.从文字学角度来说,在汉语中,名词和个体量词的搭配都与个体量词的字形、字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与名词所记录事物的外在形体和语言使用者的观察视角也有很大关系.这种关系,也正是汉语个体量词与名词搭配的理据.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语类别量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语(北部方言什乍话)的类别量词很丰富。量词主要来源于名词、动词和描摹词(有人将其归为形容词);抽象的量词由具体的量词引申而来。凉山彝语量词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语义分类标准,名词所指事物都有不同的属性,从量词归类时所依据的属性可以看到该语言所侧重的事物属性。除了这些最显著的语义特点外,量词还有一些变调特点和句法特点。拷贝型量词也是凉山彝语类别量词的一个重要类型,正如其他的藏缅语族语言一样,它是量词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量词的黏附性和表量作用,以及量词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方面对量词进行定性分析,认为现代汉语的量词并不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庞杂的类,而是一个数量有限、封闭的类。  相似文献   

6.
汉语个体量词一方面以独特鲜明的形象特征表现了汉语重感受、重体验的具象精神,不同于西方表量方式;另一方面又以独特的产生方式区别于汉语其它词类。在汉语发展史上,个体量词的产生有可能是对汉语抽象化进程的一种局部反动,因而值得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7.
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个体量词更是汉语学习的一大难点,本研究从已有的量词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出发,总结出汉语学习者个体量词加工的三种模式:双系统加工、名词主导的双向选择组合加工、语块加工,而这三种模式难以准确解释汉语学习者量词习得过程.根据二语学习和教学的特点,本文提出二语学习者个体量词习得是名词特征附着于量词之上的过程.基于此,本研究还指出汉语个体量词教学要根据不同量词的特点,帮助学习者建立量词习得线索.  相似文献   

8.
形象意义可细分为明喻意义、隐喻意义和换喻意义,是双语转换中不能忽视的修辞意义。英、汉语申均存在着大量形象意义丰富的表数量词,但两种语言各有自己的语法特点和表达方式,汉英表数量词互译时应从语义深层寻求信息通道,根据量词所表现的不同方面的形象意义分别采用对应转换、替代转换和增补转换三种方法,对其承载的形象意义进行有效转换以力求译文达意与传神。  相似文献   

9.
名量词“把”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量词,通常有集合与个体两种用法。集合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容器与容纳物的关系,个体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动作与对象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的角度看两者并不具备孳乳的条件,且两者在泛化方式上亦不相同。对个体量词“把”与动词来源的个体量词“乘、张、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及泛化方式上均存在平行性,并且在具有量词的语言中,由操作动词向个体量词的演变是一种常见的演变模式。“把”由动词发展成为个体量词,主要基于句法转喻也即转指,转指的必要条件是“把”不存在可以支配的受事。  相似文献   

10.
顾名思义,类别词即类中有别的词。类别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一个特殊的词汇聚合系统。李新魁先生《类别词汇释》对古汉语类别词作了分类汇编,然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这些词语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类别词汇释》为封闭域,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中收录的古汉语类别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和分布情况作了全量的统计分析,并从客体世界、主体世界和语言世界三个方面探讨了类别词发展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汉英量词的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中并没有“量词”这一概念 ,但在应用中却存在着实际上的“量词” ,并且其分类与表达方法和汉语中的量词极其类似。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数量和形式众多的汉语量词在英译过程中 ,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了量词中较为特殊的表人量词,分析其分类、意义、作用等方面,并举例说明了它们用法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个体量词存在着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功能,但存在着相同的认知构建。本文试图从隐喻、转喻以及语法化的认知角度对汉英个体量词的构建进行分析,寻找两种语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个体量词的编纂,《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漏收量词、义项分合失度、名词和量词混同、例证晚出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可以为今后的修订提供参考,使两部重要的工具书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以单位词为中心词的名词词组的深层结构决定单位词的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该深层结构多半可以通过单位词的转换功能映现为主动句或被动句的表层结构。在表层结构中,主语名词除去语法形位后的最后一个音节和谓语动词的第一个音段的组合在语音上是可接纳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根据Halliday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有关"单位量词+of+名词"这类名词词组的语法结构及逻辑结构的分析,研究了英语中诸如a strong cup of tea, a boiling pot of water, a thick cloud of smoke 之类的表达方式,探讨了这类结构的句法特征,运用规律及语用成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汉语量词和英语单位名词的语法化现象的描述 ,证实了广义隐喻是语法化的驱使力量。同时 ,对汉语量词和英语单位名词的语法化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得出了汉语量词的语法化程度远高于英语单位名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摘要]汉语和彝语都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中的量词都很丰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英语语法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量词这一词类,但是同样有自称系统的表量结构。本文拟描写、分析汉语量词系统、彝语的量词系统,并对汉彝语中量词用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英语的表量体系做了相关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量词的泛化不仅仅只是“个化”现象,也是名量词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通过对CCL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统计,对现代汉语中三个最常用的个体量词——个、条、位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对三个个体量词历时与共时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三个量词的演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个体量词的泛化现象,得出了以下结论:量词的泛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受到量词自身特点、词的使用频率及其所在结构的影响.另外,语言的“经济机制”、社会生活中交际的需求、文化的交流及碰撞、地城的分布及一些环境因素也都会对量词泛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个是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通用性个体量词,它经历了从计量具体向计量抽象的认知过程。danε是维吾尔语中使用范围较广的个体量词,它展现了人们的认知总是由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向不熟悉的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事物映射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