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商贾文学中官商关系纷繁交杂,概有官商依附、由官而商、由商而官、商人抗官、昏官欺商、明官护商、以法待商等类型。商贾文学中复杂的官商关系现象昭示了商业在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地位,折射出商人地位的历史嬗变,诠释了道德品质之于社会生活的决定性位置。  相似文献   

2.
<正> 儒家思想是一个非常纷繁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从历史演进的层面上看,它可分为原始儒家、汉代儒家、宋明清新儒家、当代新儒家等;从内容转化层面上看,儒家思想的内涵是随历史的演进不断转化的.从先秦原始儒学到汉代儒学,到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其内容是不同的.它在转化过程中,随时吸收各家思想,使之不断丰富,同时也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3.
社会变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社会就一直处于复杂的变迁之中,变迁的类型和速度依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特征。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生活的变迁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不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生活的突变就更是引人注目。这里根据两个山区后进民族发展商品经济引起社会生活变迁的实例,来讨论云南亚热带山区民族的跳跃式发展及其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正> 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纷繁更替的历史现象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其中一部分表现为因果关系。社会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表现十分复杂,分析认识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弄清其表现形式、特点、意义和如何运用它来探索社会发展的某些规律性问题,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和目前对这个问题重视和研究是很不够的。现就历史研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人们的思想发展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因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文化思潮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阶段,会呈现不同的面貌。近代中国,由于社会发展迅疾,思潮纷繁多样,这就决定了许多历史人物思想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尤为显著。李何林  相似文献   

6.
地域公社,也称村社,是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崩溃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形态。村社的主要特征是:“它摆脱了牢固然而狭窄的血统亲属关系的束缚”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所固有的二重性”。这种村社“既然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所以它同时也是向次生的形态过渡的阶段,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但是,它在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类型中表现着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研究,就会使村社阶段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看出民族与社会发展的复杂与纷繁。  相似文献   

7.
蒙古社会的政治斗争,自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期,呈现出极其纷繁迭宕的复杂情况。特别是自卫喇特部的脱欢、也先登上蒙古政治舞台实际统治蒙古十几年以后,蒙古社会的政治斗争更加复杂,相应的蒙古社会政治思想也有了很大变化。“臣弑君”打破了非正统封建主不得取代蒙古孛儿只斤家族统治的传统,打乱了蒙古人中的正统思想。在一个时期内,“臣弑君”,君戮臣的局面交互出现。一直到达延汗即位,蒙古社会才又稳定地转入正统思想和正  相似文献   

8.
金石文字,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到秦砖汉碑,以至六朝隋唐以来的墓志、摩崖、刻石、经幢铭文、造象题记等,迄于今己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汉字经过了多次重大演变。碑石文字呈现异常复杂的情况。碑志别体字诡异纷繁,往往使考文辨字者望而兴叹,给后人识读碑志带来诸多困难。 早在宋代,碑版别构字已成为文字学家的研究课题,这方面已有不少著作。本文拟通过自己在整理碑石文献中所辑录的部分碑志别体字,作一浅陋分析,以探索历代碑志别字纷繁的原因及其规律性,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横向经济联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和企业组织形式,迅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多种多样的联合,复杂纷繁,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模式,这里,仅就城市郊区乡镇企业与区外大中型企业的联合发展城郊联合经济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是在西方近现代文论和思潮影响下发展生成的。在纷繁众多的西方思想和流派中,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地位,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内在原因。而市场经济所伴随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使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具有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阔大的全球意识,同时也为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宋论》中,有关岳飞的论述,散见于全书,显得比较分散零碎。把王夫之有关岳飞这一历史形象的见解条理化、系统化的同时,进而把岳飞形象放置于整个文化史尤其是有宋一代文化史中进行解读.这不仅是解开当时纷繁历史的一把钥匙,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岳飞这一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2.
<正>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重要问题。历代封建王朝因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矛盾运动,对它所采取的解决方针、办法、策略部不尽相同。唐初的突厥问题是一个关系全国统一的民族矛盾问题,对此,唐太宗洞察全国局势,不失时机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全国的民族关系新发展打开了有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与智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日常生活媒介化,并衍生两大舆论场共存及网络空间话语纷繁芜杂局面,进而消解、侵蚀主流媒体网络空间社会共识话语的主导地位.主流媒体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把握社会共识及其话语的要义,对网络空间非主流社会共识话语形态及其实质进行梳理分析,再从社会共识及其话语规律、主流媒体传统经验、日常生活媒介化新特征等方面着手,保障主流媒体网络空间社会共识话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马杰 《江汉论坛》2023,(7):68-75
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研究同其“个人史”处在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中,当代史的潮起潮落在给洪子诚留下了纷繁深彻的个体经验的同时,也映现并作用于其文学史研究脉络之中。50年代末与70年代末两次“集体写作”和90年代的“个人撰史”,呈现出当代文学观念和研究范式的变动轨迹,同时也濡染了洪子诚对于“当代史”的复杂情感。洪子诚试图通过阅读和写作去重建与构筑一种个人历史的“整体性”与“连贯性”,但“加速”的历史与被破坏的现场在客观上造成“复盘”断裂节点的困难与掣肘,同时这也恰恰成为洞悉“洪子诚”的“暗室”与突破口,也是“直面历史”并对“我身在历史何处”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理论的演化趋向及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理论的演化趋向及其面临的问题高清海,刘少杰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自身发展问题,当代各种社会发展理论正在焦虑地思考着这些纷繁杂沓的社会发展问题。冷静地反思社会发展理论走过的道路,从总体上把握它们的演化趋向,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不断超越自身困境...  相似文献   

16.
“五言腾踊”是建安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 ,也是我们衡量“建安风骨”的主要依据 ,这一局面的出现有着较为复杂的因素。本文在全面总结建安时期“五言腾踊”诸多表现的基础上 ,着重从五言诗自身发展演进的角度分析了其成因 ,认为这是建安诗人在汉代诗人深厚的历史积淀中 ,汲取了丰富营养的结果 ;同时建安时期独特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所铸就的时代精神 ,作为不可或缺的外部动力 ,又激励着建安诗人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五四时期社团繁荣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的时期,各种社团组织林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团繁荣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人们对辛亥革命以来封建复古思想逆流的憎恶和对军阀政治的失望,产生了重新探索国家民族命运的心理动机;其次,新文化运动的勃兴和发展促进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他们发出了改造社会的强烈呼声;再次,当时的中国正是历史转型时期,政治救亡和思想启蒙复杂交错,使人们感到只有呐喊与行动并行,才能产生效力;最后,北京大学的社团和学术活动则起到了直接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芒.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思维妥善应对各种复杂的斗争局面.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运用辩证思维呈现出新的特色.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对辩证思维丰富的实践,辩证思维是党在这一时期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提升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的运用进入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同一国家内,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并存的历史现象,屡见不鲜。但这种现象又只能是暂时的,最终,落后的社会制度必然为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并存的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一过程制约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中国历史上,拓跋鲜卑将奴隶制带到封建经济文化早已高度发展的中原地区,从而形成的北魏前期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并存的局面最为鲜明。虽然到孝文改制后,奴隶制基本上为封建制所代替,但这一发展过程恰恰体现了历史的客观规律。本文拟简要论述北魏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并存局面的发生、发展及消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4):78-89
高明的历史学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历史人物智慧的闪光,司马迁恰恰对此有出色的建树。《史记》人物列传堪称展现了中华民族发皇壮大时期智慧发展的轨迹。书中所写晏婴、蔺相如、张良、韩信等人物,皆为有过人的谋略,并以坚毅的努力解决面临的困难局面,因而彪炳史册的睿智之士。后人读《史记》,在了解复杂、生动的客观历史进程的同时,又能从中获得极其宝贵的智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