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从新疆"7·5"事件谈国内传媒对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7·5"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部分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形象.对此,国内传媒不仅要揭露其所谓"新闻自由"的虚假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媒介舆论危机的干预机制,增强引导国际舆论的传播力量,强化舆论危机干预的政府责任,发挥网上民间力量的打假作用和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力量等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反击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积极教育引导国内外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2.
媒体、网络在西方被称为政府的第四、第五种权力,与其他三种权力共同维护着国家的政治利益,同时也代表着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在建设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今天,媒体与网络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关系中"贸易与汇率问题"已成为焦点,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到了历史新阶段,不论是贸易规模,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美双方的摩擦从未停止过。2008年,全球遭遇了全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在采用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  相似文献   

4.
以话语分析为视角,以产经新闻网有关莫言获诺奖的报道为分析样本,对其在这样一个政治性不是很强的"软性"题材领域的新闻中,成功建构出较强烈的意识形态意涵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呈现,通过探究其新闻话语中意识形态的建构策略,凸显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意识形态"极化"现象。我国受众对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泛意识形态倾向应有充分的认识,提高接触外媒过程中的辨别能力与批判能力,对外传播中应有效学习西方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建构策略,使我国对外传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渐成热点,但研究论域和框架仍有待廓清。借助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了"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在西方可资借鉴的若干理论资源或研究路径,以及在当下中国面临的特殊社会语境。结果显示:与西方聚焦的跨国移民性质不同,中国的移民,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乡村—城市"单向性国内移民。由于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差异与间离,研究我国"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的关系",既要借鉴西方经验,更要立足中国语境。另外,"移民与媒体"议题应该置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中考察,因为结构与政策的错位和冲突,是中国国内移民身份认同困境产生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概念,对人性本源的探究自古至今从未间断.文章通过对中西方哲学家关于人性的经典论述,分析了它们存在的缺陷.在吸收和借鉴先哲们对人性本源看法的基础之上,并借用传统的易经符号,跳出传统人性善恶二元架构的圈子,从人性的"体"、"相"、"用"的角度构建崭新的人性理论--人性一元论,以期弥补中西方人性哲学体系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我国与西方的媒体话语权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媒体的话语权一直为西方媒体所主导.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在国家实力的支持和主动传播意识的引领下,中国媒体在与西方媒体的话语权争夺中首次有效掌握了国际传播主动权,很好地"表述"了中国发生的情况,重新塑造了高效透明的国家形象.在改善中国国际形象和中国媒体的争夺话语权上,汶川大地震报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媒介与政治的关系十分暧昧。新闻媒体已经成为与立法、司法、行政相制衡的"第四权力"。在媒体迅猛发展、国际政治风云剧变的全球化背景下,研究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西方新闻媒介与政治的关系,特别着重研究新闻媒体如何影响并作用于政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媒体参与影响政治的模型"。最后从批判的视角,指出了西方新闻媒介与政治互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西方媒体对中国环境问题进行负面解读与意识形态化,通过反复报道负面典型事件,引用第三方观点以及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建构"中国环境威胁论"话语。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与中国存在意识形态分歧,西方媒体具有营利特性,中西媒介力量结构失衡以及中国环境话语建构的缺位。要消除"中国环境威胁论"话语的负面影响,需要中国化被动为主动,建构中国环境话语体系,加强环境科学研究,有效提升环境学术话语权,大力发展对外媒体以及改进传播技巧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无论中西,政治与历史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西方历史观和政治观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对西方史学发展进程中政治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演变进行了论证和剖析;最后指出在西方史学发展的新阶段,新史学提出了新情境下的"政治"与"历史"的新内涵,从而改造了传统的"政治"与"历史"的关系,事实上起了非政治化和泛政治化的作用,但无论就内容还是本质来看,"历史"从未离开过"政治","政治"也须臾没有离开过"历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英国《泰晤士报》、《卫报》四家西方主流媒体有关我国5.12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报道主体、报道视角、报道体裁及报道态度方面进行定性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李安电影人物语言看高语境话语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安电影可分为以好莱坞模式制作的中国电影和以东方高语境话语模式打造的美国电影,显然后者得到更多的肯定。在华语片试图走入全球化现实语境的过程中,不能忽略高低语境话语模式对文化传播的影响,高语境可以包容低语境,但反之不行。将李安电影人物语言单独滤出,从“隐晦、跳跃”和“景象、语空”两个方面解析高语境话语模式,可以诠释李安电影在西方价值评测体系的阶段性总结中得到肯定的一个语境方面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历史上,欧洲联合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却没有走上联合之路,这是因为德法两国没有实现和解。二战后,美国为了复兴西欧,为了解决"德国问题",才有了"舒曼计划",德法才逐渐实现了和解,才有了早期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西部影视应该在“西部精神、市场化、资产整合、手机电影”四个关键词上做足文章。文章借鉴文学评论中的“西部精神”,参考成都传媒集团在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影视品牌的战略推广以及影视产业市场化开拓等方面的经验,指出西部影视产业发展应当实施跨媒体经营的资产整合,以及对手机等新型影视传播媒介给予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大众媒介是西方宪政民主的重要基石,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而保持相对独立性是其发挥民主功能的前提和关键,自由化和私有化是其必然逻辑。但种种迹象表明,大众媒介的私有化并不必然带来民主的结果,媒介的私有化和市场化,虽然在表面上获得了相对于政治权力的独立性,但其结果却难逃市场化商业逻辑的宿命,被形象地称为“挣脱了铁的枷锁,却陷入了银的枷锁”。因此,解读西方民主政治下大众媒介异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带来的政治后果,对于我们破除西方新闻政治的神话,了解媒介与民主之间复杂的互动博弈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柯打破启蒙运动的神话,本着批判性质询的品格,对启蒙运动的"理性"原则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发现现代社会乃是一个以管制和控制为唯一目标"规训"的社会,规训的结果是产生服从社会规范、熟练而又驯服的肉体,这种"驯服"是通过一种无所不在的"权力"实现的;继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又喊出另一惊世骇俗之语:"主体"消失了,"人"已死亡了。这一系列极富原创性的思考均与福柯对考古学与谱系学研究方式与方法的成熟运用密切相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福柯从未与现实生活达成和解,他对疯癫与文明的考察和对现代传媒的批判充分表明了他对现存世界的永不停息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论媒介生态系统的构成、规划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人、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媒介生态系统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不断变化的生命系统,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枢纽,开放的、动态的、平衡的预警系统。媒介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含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和一级生产者(传播者)、二级生产者(媒介)、三级生产者(营销)、消费者(受众)和分解者(回收、利用者)等。媒介生态的机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两部分。对其进行科学规划,主要从媒介生态系统规划、媒介生态工程规划和媒介生态管理规划入手,依循合理的规划步骤,秉承整体互动、不偏不倚、平衡循环的路线,通过一定的社会革新和人类干预,争取形成媒介系统的“循环式食物链”和“绿色生态链”。  相似文献   

18.
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使媒介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媒介的作用也显著增强并日益受到重视.在媒介化社会中,“媒治”的呼声渐趋强烈.文章重在探讨“媒治”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提倡科学看待“媒治”功能,认真对待其正、负效应,主张对“媒治”进行社会监控,认为实现“媒治”与“法治”的良好结合最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勃朗宁的诗歌题材广泛,理念新颖,在维多利亚诗坛独树一帜,其重要的诗歌主题便是男女爱情。勃朗宁认为,爱情至善至美,因而是人类存在的最高形式,但他同时认为,爱情绝不可能脱离生活现实而存在于虚幻或真空之中。换言之,世上绝没有超现实的、完美无缺的爱情。再者,男女双方具有独立的个性、思想和诉求,无论怎样心心相印,情投意合,都不可能超越生活的制约,抛弃一切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所谓“完美爱情”。勃朗宁的爱情不完美论是对传统爱情理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依赖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快捷高效的特征,“网络反腐”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强网络反腐的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政府是否能够做到尊重和回应民意,能否实现媒体、民意与政府的良性互动。通过对“表哥”杨达才的“落马”事件过程的回顾分析可以发现,在当前的“网络反腐”事件中,一种新型的互动模式,即“自媒体一传统媒体一全媒体一政府回应”的互动模式已经形成,这种发自网络自媒体直至政府做出有效回应的新型互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媒体、民意与政府的互动,必将有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