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建平 《社科纵横》2005,20(5):26-27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六个方面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邓小平理论具有内在严整的逻辑关联性,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与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具有高度一致性,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概括、指导和规划作用,邓小平理论蕴含了伟人邓小平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等五个方面,就如何深化邓小平理论学习提出几点基本思路,并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蔡振华 《社科纵横》2006,21(12):18-19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创新思想,从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体系,其内涵博大精深,主题集中鲜明,其灵魂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之非凡的政治胆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创新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文祥 《探求》2001,(3):31-33,76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当代中国的哲学.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已成为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陈心颖  徐刚 《社科纵横》2005,20(1):31-33
文章分析了从粉碎“四人帮”到 1 995年这一历史时期 ,中国所经历经济危机的概况 ,从经济危机管理的角度阐述了邓小平的危机管理思想的要点和来源 ,并指出其经济危机管理思想在当前形势下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秦泽洪 《社科纵横》2009,24(6):18-20
目前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的人学诠释视角不一,认识上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从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出发,尝试对其作人学视域、人学渊源的理解,以期深入理解邓小平圳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与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更新转化的过程,其中环境的迁移是前提条件,要素的更新转化是基础,理论结构的更新转化是关键,社会功能的更新转化是落脚点或核心。这种更新转化遵循着系统转化的规律性,研究和探讨这一转化过程与转化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充实与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以农民问题为中心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三农"问题理论,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指南.全面阐述邓小平理论"三农"问题思想、方法论以及方法论启示,对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据马克思总结和运用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 ,可以发现 ,邓小平理论的起点范畴是“人民需要” ,主体范畴是“发展生产力” ,终点范畴是“共同富裕”。邓小平理论就是以这三个主要范畴构成的完备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给后人留下两个历史课题:一是东方落后国家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二是革命胜利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向实践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正确地解决了马克思所留下的第一个理论问题,但对第二个理论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却是不成功的。邓小平同志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走改革开放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及其进行的伟大实践,成功地解答了在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完成了马克思留下的第二个历史课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现实要求。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新鲜经验 ,积极进行理论概括 ,正确地回答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邓小平理论的与时俱进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严格说来,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在取得了政权以后如何进一步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视野。这一问题真正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升出来是在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挫折以后,而在邓小平时代,这一命题再一次得到极其清晰的提升。围绕着对这一问题的求解,社会主义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得到重新开辟。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使得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不再是“天鹅之歌”。  相似文献   

13.
田猛 《唐都学刊》2005,21(5):66-68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主题,从社会主义政党与社会主义建设辩证关系,从执政党推进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问题,从有效提升执政党主体素质的哲学高度创新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15.
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科学性张殿清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三层涵义汪晓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发邓小平理论时,提出了引人注目的三句话:第一,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新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第三,邓小平理论是需要从各方面进...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同样具有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要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就要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成果可谓异彩纷呈、成果丰硕,这些成果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归纳、提炼、分析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近期由河南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它以其不可辩驳的科学性永载史册。怎样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回答的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对此,江泽...  相似文献   

19.
对邓小平理论基本内涵及科学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改革开放论 ,共同支撑着邓小平理论的恢宏大厦。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是着力于解决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本质论和市场经济论 ,正是构成其理论体系的主要标志。我们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凡华体系与雅尔塔体系解体原因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早霞 《学术交流》2005,31(11):176-179
凡华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个国际体系,但两个体系的内涵及其解体方式截然不同。凡华体系是在二战的隆隆炮声中退出历史舞台的,而雅尔塔体系则是以和平的方式悄然被新的国际体系所取代。两个体系解体的方式截然不同,是由其内在的诸多历史因素决定的,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性质成为决定两个体系不同历史命运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