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上海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是确立改革愿景的目标。上海顶层改革的愿景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全面服务化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50年,基本建成与有中国特色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推进社会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法治政府。重点在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子系统的体制与制度上突破,突出制度创新,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改进城市管理为关键环节,建立以市场竞争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社会公平正义、政府高效廉洁、文化包容开放为特征的体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群众体育也由原来的单位体制转化为社会体制,由于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运而生。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发展、社会体育发展、社会体育组织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重视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对我国社会体育的健康、科学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民政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在国家一系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亟需的民政工作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之前,为使社会救济工作循规有序地进行,佛山市人民政府于今年一月向全市印发了《佛山市社会救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分总则、自然灾害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城乡困难户救济、附则共5大项37条。《办法》规定:社会救济是指城乡居民在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时,由政府和社会按照规定的标准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以…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应该适应当下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进行理念、体制和方法的改善与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使我国的社会变得和谐而稳定.  相似文献   

5.
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措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不失时机地将社会救济尤其是城市社会救济推向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社会救济制度,促进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是民政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适应形势的要求,1994年上半年,青岛市民政局重视并加强了城市社会救济的改革,组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本地社会救济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并联合下发了《关于对我市市区困难居…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原则,规定了奋斗目标,部署了本世纪前20年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工作任务。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长期历史任务,它要求我们从多方面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加强制度文明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救济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在城市显得尤为迫切。今年以来,民政部在总结上海、大连、厦门、广州等城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的同时,开展了对我国城镇社会救济工作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先后派人到山东、广东、江苏、安徽、上海、河北等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最近,又组织人员对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的社会救济情况进行了调查。从现行的社会救济体制来说,我国的城镇…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从改善民生事业、社会事业、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做起为第一个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理顺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合理、开放、包容的现代社会结构为第二个阶段;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现代化为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童星  张海波 《社会学》2006,(4):23-32
2005年3月31日,国务院第8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2005年工作要点》,将“制定和完善涉及农民工的各项政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06年伊始,国务院发出第l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第5号文件《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叉明确指出,“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国务院这一系列文件传递出的信号十分明确: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社会政策具有战略意义,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抓紧制定,尽快完善,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做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战略部署,指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从如此高度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任务,不但是中央重新审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管理领域的理念、成绩和问题的结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自觉追求。它将打造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基础,激发社会活力,支撑社会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1.
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扩大就业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扩大就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列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之一,并要求“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果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基本相适应,就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欣欣向荣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驾护航。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就是为了建立一个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从而开发出我国的发展潜能,焕发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活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国家决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王凤云 《现代妇女》2013,(12):I0062-I0062,I006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面对体制转型、制度创新及对外开放,极易滋长各种错误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其中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最为强烈的是拜金主义思潮,它不仅给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健康成长带来一系列危害。深刻认识这一现状,积极探寻抵御措施.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竞争机制的生成,增强公民的自我保障意识,已成为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巩固其既得的社会地位和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主体条件。为此,在全社会建立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离不开创立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就这一社会环境的生成过程及作用机制而言,社会保险则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一种全员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确保这项制度的全员性特征,促使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保险,这就要求社会在确定行为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6.
“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这是党和国家赋予天津人民的历史使命,是天津在迈向21世纪之际,面临的最大机遇和艰巨任务。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必须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上,在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在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或条件,是小康社会标准的体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直至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存在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单一等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会缺乏坚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更公平的社会。公平优先应该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价值理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  相似文献   

18.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对上海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上海社会管理体制的对策措施,尝试为上海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社会学视角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策是制度化的公共行动体系,需要从长期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基本的制度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进程中,我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建立与发展我国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是制度化的公共行动体系,需要从长期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基本的制度建设。概括起来看,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政策基本制度体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社会互助尤其必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互助作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并突出地加以提倡,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社会互助如赈济灾民、人道主义援助、社会福利捐赠等,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中华民族更有社会互助的优良传统。但在计划经济和吃大锅饭的体制下,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主要由国家、集体、单位解决,社会互助显得不那么重要。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劳动者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使得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