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几次移民热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移民海外。为了学业、事业、爱情或亲情,他们选择了漂洋过海,将一个陌生的国度当成自己的栖居地。  相似文献   

2.
移民现象,可谓历时悠久,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相信一些考古学家的说法,那么今天全世界人类的分布就源自非洲原始人向亚欧大陆的移民。中国远古的纪事中,《诗经》的《商颂》留下了一句神秘的文本“海外有截”,也暗示一度昌盛强大的商族来自海外的移民,或有移民在海外。以后如日耳曼人各个部落遍及全欧的民族大迁徙,还有匈奴人从亚洲腹地出发征服欧洲的行动,都可称大规模的移民。  相似文献   

3.
过去20年来,新西兰人口数量和种类上产生的剧烈变化使得新西兰人在其文化身份上难以达成共识。林肯·谭(LincolnTan)来自新加坡,他说:“因为来自一个新加坡那样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我发现新西兰人生活在不同的社团圈子里,读着不同的报纸,那么他们怎么能彼此交谈呢?”惠灵顿的一位分析人士科林·詹姆斯(ColinJames)认为,新西兰正面临第三次文化融合的浪潮,这一次涉及来自亚洲的移民。第一次浪潮是来自英国殖民地的移民的本地化,他们意识到“我们现在生活在这里”,他们逐渐拥有了一种独立于英国的声音。然而,仍旧有许多新西兰人到伦敦旅行、工作或者生活,一些老新西兰人仍旧有时会称英国为“祖国”。第二次浪潮是当地毛利人争取一些政治权力以及在过去的20年里他们在社会和文化事务上的地位逐渐提高。詹姆斯认为亚洲化是目前仍在进行的新西兰文化身份形成中的第三阶段。他说,考虑到目前正经历的社会变迁的力度,没有出现很多的种族骚乱真令人吃惊。第三次浪潮涉及了来自伊拉克的穆斯林难民,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工人,韩国的学生,中国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人员。  相似文献   

4.
“孤独”“无助”“难以适应当地生活”,这绝非是所有的华裔老人的生活写照.相反,不少人或奋发有为再续事业辉煌,或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享受生命的宁静与安详,他们的生活也很精彩. 曾在维多利亚大学地理系任教35年的黎全恩在退休之后一头扎进加拿大华埠史研究中,完成了自己年轻时未竟的梦想.北美唐人街的大街小巷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维多利亚最古老的唐人街也因为他的努力才得以保留,他所撰的学术巨著《加拿大华侨移民史》一出版就引起了海内外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5.
紫檀 《伴侣(A版)》2017,(5):14-16
“火星一号”(Mars One)移民计划是由荷兰一家非营利组织于2013年发布的,他们拟将通过网络报名的方式,海选出两男两女4名地球人于2023年前往火星生活.该计划令全球火星爱好者沸腾,两年内吸引了50万人报名.2017年初,笔者采访了一对中国“移民火星”情侣,他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虽然最终没有获选,却成就了一段有趣又美好的姻缘……  相似文献   

6.
美国亲戚     
我的美国亲戚赶上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第二次出国潮,先留学后移民,拖家带口“洋插队”,羡煞时人眼球。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为迎合国人心态,印象中从那时起直到如今,影视剧反映的海外亲戚形象,无一不是洋味儿十足、衣锦还乡、一览众山小的“范儿”,而我的美国亲戚却像从越南、老挝、柬埔寨回来似的,吃相不雅。  相似文献   

7.
林卓和丈夫来自澳大利亚,他们已有五位孙儿。原本可以在家乡坐享天伦之乐的老两口,却选择来到中国,生活在宁夏首府银川。过去的三十年间,他们时常漂泊在异乡。如今,作为中文班里的“奶奶级”留学生,林卓总是说,海外生活赋予了她人生中最有趣、最迷人、最有活力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移居海外由来已久。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 ,至少在国内 ,华人移民主要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① 然而 ,近十余年来 ,该问题开始引起国际上来自不同学科学者的广泛关注。② 这一方面固然与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人数增加和国际交往扩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 ,在华人移民进程中所呈现的“族裔散居”、“杂交性”和文化的“流离失所”等问题 ,与目前学术界中有关后殖民主义、后现代和全球化的讨论不谋而合。它呼唤我们“对过去习以为常的诸如种族和认同等概念进行理论和政治上的重新定义”(Clifford ,1 992 :1 0 8)。显然 ,这已经…  相似文献   

9.
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JohnGalbraith)在1979年发表的《大众贫困经济学》一书中,将移民称作人类为应对贫困而采取的最古老的行动。
  在21世纪的今天,居住在海外的移民多达2亿1400万,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每8个移民中就有1人是15岁到24岁的年轻人,青年移民总数多达近2700万。这些青年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前往异国他乡,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前途。在这条奋斗之路上,他们可能获得更好的机会,可能面对无数挑战与艰辛,还有的人或许会落入人口贩运的陷阱。  相似文献   

10.
美彝 《现代交际》2002,(11):6-8
法国是一个充满艺术色彩和浪漫气息的国度。法国人,似乎具备特有的艺术天赋,他们把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悉心美化,饮食也被提升为生活艺术。他们经常自嘲地说:“并不是为了生存才吃,而是为了吃才生存。”他们也的确爱吃、会吃,吃得精彩。  相似文献   

11.
若水 《安家》2014,(7):112-119
地产成熟完善、投资环境良好、金融体系健全、教育文化先进、生活安心舒适,让澳洲成为当下上演第三次海外移民大潮的首选国家。百年澳洲传承下来的经济、文化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城市中得到最大体现,又因其濒临沿海,环境优美,让它们成为最具投资潜力价值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移民"一词,以前更多的用于国民在不同国家之前的迁徙状态。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浪潮是在1644年清军入关后,南方很多人移民到东南亚地区,在当地建立了华人社区,而他们的后代现在控制着东南亚的经济命脉。我国第二次移民浪潮发生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当时由于大规模的内部战乱以及外族入侵,东南沿海的华人再次大量离开祖国。他们不但再次扩大了东南亚华人的规模,同时还漂洋过海到达今天的北美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对身处欧洲的温州移民的经验研究为基础,提出对“跨国移民”的研究,不能基于单一理论进行阐述,除了考察他们迁移的经济动因外,还要考察“文化小传统”的影响;而在长期移民历史中形成的社会网络,则成为信息传递和移居治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铁“怪物”横空出世.让削面绝技名扬海外2011年5月26日,日本东京电视台面向世界的上星节目《世界经济报道》出现了一位中国农民的身影。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中国农民,何以登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电视台的“大雅之堂”?在此之前的4月30日,当标有日文采访字样的摄像车开进河北省阳原县西城镇东关村,并在“机器人刀削面王”面馆门前停下时,看热闹的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来采访发明出刀削面机器人的崔润全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的存在,"新移民"在文化上具有"山寨性"、"快餐性"、"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他们"扎根城市生活"的生活写照,也显示了他们"永不言弃奋斗精神"之下潜伏着的集体张力。"新移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再次点燃了城市的文化活力。"新移民文化"所拥有的现象特征与内生动力,显现出其所蕴含的城市革新力量与未来发展潜能。他们是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的一环,乃至成为整个中国未来现代化事业中值得信赖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6.
“出”姓     
方刚 《老年世界》2011,(18):13-13
在福建泉州的某座深山里,隐藏着一支蒙古部族。相传他们是元朝开国名将木华黎的后裔。直到明代,他们的祖先因为避祸,才改为“出”姓,隐居在这里。此后便在这南国的深山里离群索居生活了六百年。  相似文献   

17.
有垃圾的地方就有人捡破烂,他们捡废铜烂铁、捡酒瓶、捡旧书报……有一种破烂几乎没人捡,那就是建筑工地上的破瓷片。可是,在广东佛山,却偏偏有一个人靠捡它发了财。  相似文献   

18.
告别家园     
以捕鱼为生的85岁的老汉甄庆义和他86岁的老伴周月华走在已经干涸的库底,无名的野花没过了他们的膝盖。作为移民,他们将远离这熟悉的地方。他们说:“搬到哪都行。只要能有口饭吃、有间房住,就好。”他们是河南、湖北两省5县市25万移民的缩影。为缓解北方的生存环境与水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海外买房逐成热潮,国内一连串"限"字令给整个房地产行业带来一剂"镇静剂",投资渠道日趋狭窄、海外地产价格的普降,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这让很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海外的房地产市场。据了解,从海外置业的购房目的看,大体可以分为移民、留学和投资三大类。相应的,在中国推广销售的海外地产项目,其"卖点"也大致分为:移民、留学、投资和休闲旅游。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房产投资的眼光放到了海外,从而掀起了一  相似文献   

20.
一位民办教师的DNA鉴定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鉴定是数据精细、精确率高达99.9999%的权威技术,然而经过3次DNA鉴定的民办教师李逢春还是被无端地卷进强奸冤案。直到真凶抓获,李逢春才终于“相逢春天”,拿到了国家赔偿金。而此时,曾荣获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区级优秀教师的他已失去宝贵的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的机会,在蒙冤期间,无脸见人的他更是只趁晚上与凌晨的昏黑躲躲闪闪捡垃圾为生,这一切却无人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