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1年9月,在土改的基础上,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决定在中国农村兴办以土地人股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又称“土地合作社”。这种“土地合作社”在制度安排上强调:(1)社员的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私有,但初级社统一有偿使用;(2)初级社实行……  相似文献   

2.
股份经济合作社已经成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化的典型组织形式,但在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没有完全按照股份制的原则进行规范构造。要解决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治理失效问题,关键是兼收并蓄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制度优势,在清晰认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本质基础上,正确理解此次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政策精神,吸收试点地区的经验,对股份经济合作社治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规范的制度设计。未来集体经济组织立法中,为实现股份制改革的目标,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应当坚持民主管理、对外来资本和社员资本保持适当开放、采用按人投票的表决机制和按股分红的分配机制、采用动静结合的股权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合作化运动,是在改革农村封建主义土地制度之后开始的。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他ffl从1947年就开始把封建地主所有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民个体所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人OJ把这次土地制度的大改革习惯简称为“土改”,实际上它是农民对封建主义土地产权制度的一场大革命。土改,使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民主革命纲领,从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历史已经作出结论;这次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大革命,取得了全面的成功,完全符合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当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第二次改…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员财产权体系与权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63-170
股份合作是共享式制度改革模式之一,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员绝大多数为农民,其成员财产权利的完善对新一轮农村制度改革至关重要。通过对农村土地股份合制改革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清晰勾勒出股份合作社成员财产权的结构。在此逻辑前提下,应合理划分农村股份合作社成员财产权与集体财产权的边界,遵循"分类推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三分开"的集体资产股权化改革思路,通过不断完善立法,强化和落实农村股份合作及其农民成员对集体资产股权的完整权能,以实现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员家庭付业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广大社员积极向“小康社会”进军的“活络投资”,是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必要补充,是党和国家对农民的一项重要政策,要时刻想着八亿农民。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农村的经济政策打破了“左”的指导思想对农业和广大农民的禁锢,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都高涨起来。集体的农业多种经营商品生产和社员的家庭付业商品生产,都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好形势。但是,发展社员家庭付业,如何对继  相似文献   

6.
股份合作制最早兴起于我国90年代初期的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她历经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以其独特的机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我国城市中小企业的改革提供了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1997年8月6日,国家体改委颁布了《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我国城市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序幕,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明确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发展和完善股份合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大大调动了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农、工、副各业迅速发展,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形势从来没有这样好过。但是,在发展多种经营的过程中,一些社队普遍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少社员想脱离农业劳动,要求到社队企事业中去劳动。由于不可能全部照顾安排,因此也影响到一些社员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从事农业劳动,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收入不稳定,加上劳动强度大,影响了部分社员的安农思想;另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农、工、副各业人员之间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8.
重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与困惑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主要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经济合作社、农村合作基金会。其中农村经济合作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的金融机构法律地位一直未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承认 ,1999年初对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关闭 ,进行清理整顿。事实上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是通过吸收农民现金入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后来 ,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 ,信用社管理体制几经变化 ,逐步走上了“官办”的道路 ,形成了“既是集体合作金融组织 ,又是国家银行基…  相似文献   

9.
专业合作社是从事同一专业的农户,按照合作社原则,自愿联合起来,办理自己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事业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走专业合作社之路,是我国农业经济走向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从吉首市苗木专业合作社得到的启示吉首市苗木专业合作社是在马颈上坳供销合作社与一些贫困农户实行农商联营,发展苗木生产的基础上,于1987年8月进一步发展成立的。他们制订了社章,选举了以农民为主的领导班子,对生产经营者实行民主管理。专业合作社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在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对社员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农协的发展经验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合作社与股份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合作社是社员出资,由社员来管理,社员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服务的非营利组织.日本农协和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有不同之处,但都是在遵守合作社原则的基础上依法成立、发展起来的农民组织,其发展、壮大的经验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随着中国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日本以青森县农协(农业协同组合的略称)为代表的农协发挥其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缓和地区间农民经济差距的经验,给予中国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级差地租”问题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来的解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党领导农民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在土改的基础上,又根据自愿互利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采取逐步前进、相互衔接的三种形式,从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农村在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合作社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组织集体生产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对合作社之间由于自然条件、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客观上存在着的经济收入差别,采取承认和照顾的政策,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第二年(一九五七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三千七百亿斤,比一九四九年的二千一百六十二亿斤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一;全国棉花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自80年代中期在一些省份的乡村兴办起来,并逐步试验和推广。本文拟就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兴起的前提、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作用和几个政策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理论界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的直接推动下,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广东、浙江、山东等省率先在建立和完善新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有力地促进了多形式、多类型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迅速发展。从总体趋势上判断,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和西地区拓展,表现出了巨大的活力和强盛的生命力,客观上已经成为当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是重新构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微观组织基础的基本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果说在宏观上是价格问题,那么,在微观上,在经济组织形式上就是合作社了,就是发展合作经济、完善合作社组织的问题了。 但是合作社的发展在我国曾遇到过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在两种极端认识下产生的。一种极端认识是把合作社简单看做合并生产资料和集体劳动,以后由这一极端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因为怕“一平二调”和“吃大锅饭”而  相似文献   

15.
农村股份合作经济中集体资产管理顾焕章,王培志,许朗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农村经济组织的重新塑造和制度创新。本文在分析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内在关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按照规范经济学的要求,提出在两种经济组织形式的转换过程中,集体资产存量的产权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以市场取向为特征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80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就遍实行后,我国农业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产权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微观主体。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陆续放开了绝大部务农副产品购销与价格,使得农产品生产较早地面向了市场。田庸置疑,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尤真是农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是先行了一步。但随着农村微观经济纲织的重新构造,接踵而来必然要求把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为农民进入市场铺平道路上。值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  相似文献   

17.
外部利润、效率损失与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能产生经济当事人在现行农地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外部利润,但农地股份合作制度规则内含的矛盾又可能导致效率损失。明确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性质、改革和完善相关法律、赋予农民个人土地股权以物权属性、提高农民谈判能力、规范政府行为、完善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合理设置并明晰农地股权、赋予农民农地股份合作社成员退出权等,能有效地提升外部利润,减少效率损失,促进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不断发展壮大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最近,我们对肇州、肇源、杜蒙、林甸四个县及大同、龙凤、让胡路、红岗四个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大有可为,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也势在必行。一、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适应了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以市场为导向,把分散的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服务、一体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新型经济组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  相似文献   

19.
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研究课题组一、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沿革及特点乡、村集体经济分别是指以全乡和全村范围内农民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经济,产权制度则是相关生产资料的产权(归属)关系和产权管理体制的总和。从农村实际看,乡、村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主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活跃,传统合作社社员结构相对同质的假定已经发生了变化,异质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并将长期存在的趋势。其中,利益的同质性是合作社形成的前提,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同质性是社员联合的基础,社员同质性促进社员认同的形成。异质性对合作社的影响则有负有正:对稀缺资源的激励与公平的权衡、委托代理问题、决策成本与缔约成本的增加、抵减规模经济的作用等是异质性对合作社的负面影响;但同时,异质性又有利于促进合作社的形成,有利于社员之间的学习与互补,起到了提高合作社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