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其间,美国人曾3次考虑用原子弹袭击中国大陆,但蒋介石3次都反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根据蒋介石的日记解读了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季路 《百姓生活》2010,(1):56-57
美国学者易劳逸(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对国民党统治中国的历史有独到研究),中国学者戴晨京等,通过国民党提供的各种史料,引用蒋介石的许多“内部讲话”,精辟分析了国民党大溃败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文章通过对其 192 3年访苏背景、要点的分析 ,探讨了此行对中国革命以及蒋介石个人政见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执政一直都打着继承孙中山先生遗教的旗号 ,在实施地方自治制度方面也不例外。然而剖析蒋介石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及各种制度 ,不难看出蒋介石地方自治思想来源于封建宗法礼治 ,其内容是“管、教、养、卫”。蒋介石的地方自治思想有两个显著特点 :封建专制性、军事情。因此 ,蒋介石地方自治的本质不是地方人民自治 ,而是借自治之名行专制之实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美)陶涵/著 林添贵/译 中信出版社 蒋介石的历史评价始终摆脱不掉“丢掉中国的人”。其专制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盖了他的复杂功过。然而蒋介石是唯一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曾掌权的政治领袖,终其一生不断参与具世界影响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时间长度近代少有人能及。蒋介石的一生牵动着现代中国的挣扎以及世...  相似文献   

6.
江湖义气观念浓厚是蒋介石区别于同代其他政治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反映出蒋介石封建主义的传统价值观 ,又体现了蒋介石作为现代政治家的实用主义色彩。这一切完全是由于近现代中国的特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它无论对蒋介石个人还是对国民党及其政府 ,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容简介:本书基于《蒋介石日记》等原始档案文献资料,探讨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中,蒋介石所主导的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进行危机应对的手段与方式。此种个人集权政治模式有其独特的运行模式与发展路径。系统研究"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1882——1948)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十二岁入清营当兵,逐级升迁,历任旧军队各种要职。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他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和独裁统治。一九三六年,以蒋介石答应抗日为条件,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一九三七年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即被撤职。整个抗日战争阶段,他坚决主张抗日救国,反对卖国投降;保护和营救了不少爱国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抗日胜利后,继续反对蒋介石独裁政治,于一九  相似文献   

9.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重心转向政治目标——扶持中国成为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力量,力图实现中国的统一,使中国成为能在战后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以服从于美国战后世界的规划与安排。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放弃了对华政策中的现实主义成份,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政府,与腐朽、反动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捆绑在一起,从而奠定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也埋下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从1913—1928年,端纳在北京生活了15年,历经袁世凯沉浮、军阀混战以及北方政府倒台、蒋介石崛起整个过程。在北京的岁月中,端纳在各种政治势力中纵横捭阖,建立了广阔的人脉关系,政治资本更加雄厚,更深入地卷进了中国政治生活,最终完成了从职业记者到政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宋耀如简评     
由于宋耀如的六个子女(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中,有五个与蒋介石建立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政府有关,遂使宋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代买办家族,同蒋介石、孔祥熙、陈氏兄弟构成了腐朽黑暗的王朝班底,成为统治中国的四大家族;在这四大家族中,又由于宋美龄同蒋介石的关系,宋家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2.
试论史迪威与蒋介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迪威与蒋介石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表面看,是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实质却代表了美国政府与蒋介石政权之间,甚至是美国战略与亚洲政局之间的关系。史迪威与蒋介石则是这种关系中最重要的人物。史蒋关系的建立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出于早日击败德、意、日法西斯以尽快结束战争的愿望,一改以往对中国的帝国主义态度,从中国抗战开始时的“中立”,进而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援华措施,为改善两国关系作出一定努力。罗斯福为了鼓励蒋介石,“极力保证中国在盟国的同盟中占据中心位置,并答应实现最终目标——收复失地”。为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作为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关键人物,影响了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走向,他的对日外交问题也成为同时期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蒋介石对日"和谈"问题进行客观地、阶段性地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他在这一时期的对日"和谈"活动的主客观囚素的分析,力求使人们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蒋介石的对日外交策略做一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杨虎城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著名爱国将领 ,1936年 12月 12日 ,他们激于民族义愤 ,毅然扣押了蒋介石 ,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然而由于他们在历史上与蒋介石的关系不同 ,与共产党的关系不同 ,加之在西安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因而西安事变之后 ,蒋介石对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报复 ,从而导致了他们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5.
1930年4-10月,在中原大地上发生了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反对蒋介石的战争。这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次军阀混乱。这次大战基本结束了国民党新军阀集团纷争内斗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蒋记中央政权,揭开了蒋介石在大陆20年独裁统治的序幕,对30年代的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中原大战的发端和结局,尤其是中原大战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建立的作用和影响,作些初步探讨。一、中原大战发端:争权、争利、争地盘1927年上半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峙。在激烈的争夺继承…  相似文献   

16.
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国共谈判过程中,尤其是1946年初的旧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挫败了蒋介石企图通过政治谈判软化中国共产党的阴谋,取得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在当时的历史形势下,其功绩尤见巨大。抗战的胜利,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但在战后,美帝国主义妄图取代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因而推行“扶蒋反共”政策;蒋介石统治集团则垄断了对日本侵略者受降的权利,疯狂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这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便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中国人民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战后的中国人民是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然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早已打定主意消灭中国共产党,并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局部进攻,只是慑于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和国内、国际舆论的反对,一时  相似文献   

17.
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发动了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发动这次政变,除了他的个人作用外,还取决于当时中国复杂多变的内外关系。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的哲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各种言论文告中,尤以三十年代为多,有时称“革命哲学”、“中国新民族哲学”,有时则命为“行的哲学”或“力行哲学”。因其哲学思想的重心都注重一个“行”字,故习惯称为“力行哲学”。 一、“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蒋介石认识论源渊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知行合一”说,即主张“知行合一”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哲学上认识论之完成,虽是近世纪的事,但认识论的思想无论在东方西方都早已有之。  相似文献   

19.
张群 《华人时刊》2010,(7):76-77
1949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新中国随之诞生,而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则风雨飘摇,沮丧地退踞台湾。随着国民党蒋介石政权退至台湾,盛传中的大陆黄金被蒋介石秘密运往台湾之谜一直未能破解。  相似文献   

20.
二三十年代,蒋介石总的战略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由他本人实行独裁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政体的共和国。为实现这一目标,蒋介石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联美、抑日、反苏的战略;在对内方面,则将“攘外必先安内”定为国策。他最早提出的“安内”,是针对国民党政权内部的反蒋派,其后才把主要矛头指向共产党,但也没有放弃讨伐国民党内的反蒋派。1997年2月,台湾开放蒋介石档案即《大溪档案》,它为研究二三十年代蒋介石军事政治战略,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