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建基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吁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人格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人格现代化又是人的现代化的立足点。公民人格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成的并与之相匹配的独立人格形态,市场经济是公民人格的社会基础。公民人格的价值内涵就是指人在社会历史过程中依附性的消除与独立性的获得,是公民社会价值范式与精神生态在公民个体身上的内化与展示,蕴涵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契约精神与德性精神的统一,多元范式与一元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人格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 ,也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赋予人格的时代意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人格的培养、人格现代化的实现都是教育的重大课题。在我国实现人格现代化的具体对策应是 :进行现代化人格的设计 ,把现代化人格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 ,创设良好的社会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现代化的实证调查,描述了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格现代化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人格现代化呈现过渡性特征和低质性特征,而影响大学生人格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利益的刺激、地域差异和现代科学教育等。  相似文献   

5.
人格现代化     
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人格现代化的问题。认为自我实现和超我实现是人格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格结构也会出现现代化的重整,自我人格的这种重整从表面上看是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协调,实际上却是自我深层价值我与智慧我对现代化环境的适应。自我与超我人格的合理融合是健康人格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现代价值变迁历程的一部分,理想人格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衍化,传统圣人人格观受到质疑,在继续吸收传统儒家人格学说的同时,逐渐蜕去传统理想人格学说的“圣贤”色彩,显露出现代化、平民化人格不断涌现的过程。近代哲学家对传统儒家圣人人格理性主义的批判和结构,并不意味着绝对否定和消弭理性,是对传统儒家理想人格理论的克服和超越。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现代化,人格也必定要发生嬗变,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在逐步理解和接受现代化的精神,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向调整、选择和重塑自己的人格,建立起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积极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人格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关涉伦理建构、价值型塑和人的前瞻性发展愿景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关涉整个社会有机、和谐、持续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人格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市场经济是人格现代化的逻辑展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度转向。  相似文献   

8.
独立人格: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个人解放的历史。从现实看,中国现代化进程必然与人的个性的独立和发展相一致。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是人的现代化,个人的解放和人格独立是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独立人格的最终确立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9.
与现代化过程相伴随的从乡村社会到都市社会、从单一社会到多元社会、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等一系列转化 ,要求实现由传统人格道德到现代制度道德的转化。然而在追求道德制度化的同时 ,我们也不应放弃人格道德现代化的努力。道德制度化的基本任务是用制度强化约束性道德 ,维护社会的正义和秩序 ;而道德人格化的任务是内化约束性道德 ,接受劝导性道德 ,形成超越性道德 ,以提升主体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0.
贺麟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精神需求,依据新心学的哲学识度,突破传统的儒者人格模式,设计了新式儒者人格。合理性、合人情、合时代是新式儒者人格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他所设想的儒者人格在中国没有变为现实,但他提出的思路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仍可引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手段,先进文化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现阶段要做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一,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必须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大力推动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文化理念;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传统社会里"士阶级"完成两项功能一曰"清血针",政治上"以德干政"; 二曰"维持力",社会上"以德系群".他们手中唯一的法宝只是"极高度的修养"或曰"道德".现代社会之社会结构,要比传统社会复杂得多."士"所担负的使命得有根本的变化,"士阶级"本身也必得根本的改造.现代社会里政治之复杂性及社会之复杂性,恐远非简单的"以德干政"和"以德系群"所能解决.所以"士阶级"必须改变自己的努力方向,不再辅佐君主(现代社会之成立以君主之消亡为前提),而是辅佐整个儿的文化"代表理性主义",成为"理性"之代表;"代表道德主义",成为"道德"之代表.质言之,成为"文化"之代表,成为"文化"之"负担者"与传承者.此一使命超出传统使命之所在,在除了"道德"的使命以外,"士阶级"还须承担"知识之使命".  相似文献   

13.
摘要:市民社会理论虽源于西方,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主体的形成等因素的出现,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我国的传统制度和文化排斥市民社会的发展,因而培育我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就要破除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在发展经济和稳定的政治条件下,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要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的市民社会意识以及文化系统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政府的责任。先进的政府管理方式必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反,僵化、保守、专制、封闭的政府管理方式会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以理解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文化地位的提升、功能的扩展和作用的凸现,是“小康”走向“全面”的重要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内含的文化兼有先进性和广泛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过程与实现建设目标、发挥文化作用与积累文化成果的统一。建设上,文化的主导思想必须鲜明,民族精神应深刻蕴涵,科技和教育要紧紧依托,整合与创新亟待实现。而文化要做大,惟有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矛盾深刻认识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和出发点。构建和谐社会要直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突出矛盾,和谐社会的内涵必须与小康社会和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要分二步走。  相似文献   

18.
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良莠不齐,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既有有利之处,也有不利的地方,必须在严格区分的基础上加以继承、批判和改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民社会建设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一系列改革而展开的。公民个人的自我发展和道德选择、民间组织、公民社会对国家的监督制约和抗争,构成了公民社会的主要内容和问题。适应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包括政府、民间组织和公众参与的新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