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为一千多年前建立过辽王朝的契丹族后裔,现在有10万多人口,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区。就国内各民族比较而言,达斡尔族人口的文化素质是相当高的。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每千人所拥有的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达斡尔族为15.8人,居全国56个民族的第7位,仅次于塔塔尔族,高山族,赫哲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和朝鲜族。比其邻族蒙古族(8.1人)高出近1倍,超过汉族(6.2人)1.5倍多。其在业人口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为176.4万人,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其中以吉林为最多,为110.3万人,占我国朝鲜族人口的62.6%。剖析吉林省朝鲜族人口,对深入了解我国朝鲜族人口是很必要的。 朝鲜族是我省最多的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9%,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0.4%。  相似文献   

3.
族际通婚对于构建民族互嵌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挖掘1982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族际通婚变动的十大趋势:一是族际通婚的普遍化,族际通婚的人口规模和比例均明显提升;二是族际通婚比例在各民族间的相对差异化;三是族际通婚圈进一步扩大,各族际通婚子圈相互交融;四是东北和西南地区的族际通婚程度相对较深;五是城镇化对族际通婚有积极影响;六是人口流动对族际通婚有促进作用;七是族际通婚人口性别比呈现梯级化差异;八是族际通婚人口中女性家庭地位不断提高;九是受教育程度与族际通婚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十是族际通婚比例在职业类型上表现出分层化。  相似文献   

4.
<正> 朝鲜族是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建国四十多年来,朝鲜族的人口发展,显示出与其他民族所不同的鲜明特征,需要我们认真去总结。一、建国前后朝鲜族人口分布的变化朝鲜族人口分布的演变,是最初从图们江北岸向延边地区逐渐扩展,以后又以延边地区为中心向周围地区的扩散过程。清乾隆年间,先在图们江北岸出现分散的朝鲜族移民居民点,咸丰年间,这些居民点很快发展为居民屯,并逐渐向延边地区内地流动。到1930年,朝鲜族人口巳遍及延吉珲春、和龙、图们各县。据统计,1930年,我国朝鲜族人口为545,960人,延边地区所聚居的朝鲜族人口为399,977人,占73.26%;吉林省其他各县共有朝鲜族人口85,059人,占15.58%。朝鲜族人口主要分布于吉林省境内,占全部朝鲜族人口的88.84%,其他省的朝鲜族人口比重较小,辽宁占3.17%,黑龙江占7.69%,内蒙古自治区占  相似文献   

5.
近期,15岁的达斡尔族小姑娘王燕等35名贫困女孩接受了来自全市计划生育系统的叔叔阿姨们的关爱,为她们捐资助学,让这些即将面临辍学的女孩得到了长期资助。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人口聚居地区。根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全区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48个,总计415807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38%。其中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满、回、达斡尔、鄂温克、朝鲜族等六个,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9.61%。  相似文献   

7.
刘建利 《西北人口》2010,31(6):107-110
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其人口状况显示出长期高速增长、家庭规模大、受教育程度低、人口结构年轻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有限资源下的人口激增导致大量东乡族人在传统生产方式下陷入贫困;文化程度低也限制了东乡族人进入现代生产方式,实现脱贫和经济发展;大家庭的生活模式一方面保证了贫困状态下东乡人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维护了固有的生产方式;而年轻的人口结构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也很难产生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8.
<正> 朝鲜族是中国大陆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总量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13位。在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颇具特色.在人口的发展变化上也有其比较显著的特点。一、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逐渐降低。建国以来,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而朝鲜族则逐渐减慢.1964至1982年少数民族人口年平均递增2.94%,汉族递增2.04%,朝鲜族只递增1.51%,1982年至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平均递增加快达3.88%,汉族由于加强人口控制、年平均递增降至1.29%,而朝鲜族则进一步下降为1.05%.为全国所有民族中递增速度最低者。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4~2012年北京婚姻登记数据的分析,表明北京近十年的族际通婚在新婚群体中占比约10%,其中以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与民族地区相比,北京的族际通婚的特点表现出显著差异:北京族际通婚的人口平均初婚年龄高于汉族通婚,夫妇平均学历水平也高于族内通婚的情况,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人群中有很大比例的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方面,族际通婚夫妇的离结率(即当年的离婚数量与结婚数量之比)大大低于族内通婚。新婚人群的特征对比映射出北京对于少数民族精英人口的强大吸纳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12年北京婚姻登记数据的分析,表明北京近十年的族际通婚在新婚群体中占比约10%,其中以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与民族地区相比,北京的族际通婚的特点表现出显著差异:北京族际通婚的人口平均初婚年龄高于汉族通婚,夫妇平均学历水平也高于族内通婚的情况,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人群中有很大比例的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方面,族际通婚夫妇的离结率(即当年的离婚数量与结婚数量之比)大大低于族内通婚。新婚人群的特征对比映射出北京对于少数民族精英人口的强大吸纳力。  相似文献   

11.
<正> 由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主办的西方人口思想兼马尔萨斯人口论学术研讨会,于86年11月25日~11月28日在长春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黑龙江大学、沈阳炮兵政治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四川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委党校,以及国家计生委、吉林省计生委和秦皇岛市计生委等单位,从事西方人口思想史及马尔萨斯人口论研究和教学的同志,和从事人口实际工作的同志应邀参  相似文献   

12.
《人口学刊》2019,(2):67-76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就业结构的优化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本文基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的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黑龙江跨省流出人口和省内流出人口就业特征、收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黑龙江省流出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跨省流出人口平均年龄低于省内流出人口,受教育程度、工资待遇显著高于省内流出人口;黑龙江跨省流出人口的职业选择主要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和性别等因素影响,而省内流出人口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更广泛,年龄、性别、流出时间、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均会不同程度对其产生影响。黑龙江省女性流出人口与男性相比在收入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年龄与收入呈倒"U"形关系,随着年龄增长其月收入先增长后下降,教育程度无论对跨省流出人口还是省内流出人口的收入等级提高都会有显著影响。因此,黑龙江应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地区吸引力。充分利用东北振兴战略发展的契机,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营造优良的就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确保本地人才留得住,外省人才流进来,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水平,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由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和吉林省人口学会主办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17日至21日在长春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江苏、广东、广西、湖北、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近30篇,重点讨论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力人口的就业结构问题、城  相似文献   

14.
略谈满族人口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刘庆相满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满族人口总数仅次于壮族,居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第二位。满族在其族源形成。人口演进及其结构等方面都有自己明显的特征,本文拟就满族的族源、历史人口演进及其特征,作初步分析。一、满...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鄂温克族是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之一,鄂温克族的族源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胡族和隋唐以后的室韦族,是一脉相承的。元朝以前,鄂温克人游猎于贝加尔湖东北部及黑龙江中、上游大兴安岭广大地区,主要从事渔猎生产活动。由于沙俄的入侵,十七世纪中叶以后,鄂温克族大批迁入大兴安岭东麓嫩江各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流域。频繁的迁徙,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原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俄罗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满族等十三个主要民族。解放后,随着国家和兄弟省区对新疆建设的支援,新疆又增加了东乡族、壮族、藏族、撒拉族、苗族、朝鲜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兄弟民族。至一九  相似文献   

17.
<正> 国家“六五力社会科学计划项目《中国人口》辽宁分册、吉林分册、黑龙江分册已分别出版。其中历史人口(古代人口、近代人口)已分省写出。历史人口,特别是东北历史人口,由于资料缺乏,行政区域变迁,探索出个脉络,十分困难,幸赖专家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经数年努力,运用各种方法,基本探清了东北历史人口发展线索。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可以说在东北人口史研究上具有重大的价值。它对了解东北人口的来龙去脉,把握东北人口的动态,提供人口对策,都很有  相似文献   

18.
朝鲜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流动人口比例较大,跨境流动现象普遍。人口流动可以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但是也给边境地区朝鲜族聚居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利用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流动的调查数据,分析非流动人口、境内流动人口和跨境流动人口的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外出经历是影响朝鲜族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同样是影响朝鲜族流动人口是否进行跨境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受教育水平、语言能力等因素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劳务输出途径,加强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返乡劳动者创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朝鲜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境地区人口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满等十三个民族,是以维吾尔为主的民族聚居区。1981年年底,全区人口有130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数为768. 06万人,占全疆人口的58. 94%。一、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发展解放前,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新疆少数民族不仅经济、文化落后,卫生、医疗事业也很薄弱。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呈现为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人口自然增  相似文献   

20.
<正> 赫哲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赫哲族历史悠久,是秦汉前的肃慎族后裔。在我国的历史中,虽朝代不断更迭,但赫哲族从属中央各王朝或东北地方民族政权的地位从未变更。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一赫哲族是我国勤劳勇敢的优秀民族,长期劳动生息繁衍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古代赫哲族的每个氏族组织为一个姓氏,每个氏族由10—20个左右的家族组成。古代赫哲族并非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少的民族,据文献记载,明朝初期有七个氏族,即:特尔吉尔、贝尔特吉尔、巴亚吉尔、撤玛吉尔、卡尔他吉尔、巴力卡吉尔、库奇吉尔。在人口繁衍中,各氏族不断分化出许多女儿氏族。明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