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化改革、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也是其区别于国际移民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市场化改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假说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城镇居民可以通过与农村移民的分工而获得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是,仍然存在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阻碍这种作用的发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可以对城镇居民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这严重依赖于市场化的进程。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含义在于,要发挥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采用1978~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增长核算方法测算了农村劳动力省际转移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非农业部门产出贡献率和社会总产出贡献率分别为11.64%和10.21%;劳动力转移使自身生产率提高4.4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93%,其中贡献率主要来源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11.74%)和农村劳动力转入地(16.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机理,一方面是产业效率差异带来产出差额从而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是集聚效应和干中学等学习效应导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升,带来劳动者生产效率提升,即效率效应。本研究既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也为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提供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是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应当把大力促进就业问题放在重点位置,要加强对局部性劳动力市场短缺背景下的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协调,做好法定退休年龄调整的政策、法律等准备工作,加强新一代城市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工作,以工会改革为重点,完善企业劳动关系和初次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90年代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在时间上恰好与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浪潮相吻合。从量化指标上看,经济全球化明显地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超过各国国内生产活动的增长、国际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在各种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中,短期性资本的增长速度又高于长期性资本的增长速度。导致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各国经济内部的技术进步和政策调整因素,也有相互经济关系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和调整等因素。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否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  相似文献   

5.
常进雄  孙磊 《管理世界》2008,(3):81-85,93
本文运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劳务经济抽样调查所获得的微观数据,用工资方程和Logistic模型考察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民族差异。研究有两个主要发现:第一,回族农村劳动力的工资性收入显著低于汉族的农村劳动力,地区性因素对月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年工资性收入却产生显著影响;第二,与回族农村劳动力相比,汉族农村劳动力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概率要高79%。因为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务工就业比较稳定,务工就业时间长,即使月工资相差不大,也使得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务工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下阶段经济增长的一大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城市化水平过低所产生的问题 过去20年,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个因素是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不仅使1.5亿-2亿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非农产业,收入得以提高,而且使中国的市场得以扩大。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来说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增长与转型经济密不可分,同时,影响经济增长因素也至关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中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的阶段称为"中等收入陷阱",克服陷阱成为经济增长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和区域经济长期以来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从总体上看,城市和区域外向型发展模式比较突出,具有对全球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的高度依赖性。随着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变化,国际上主要表现为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容量萎缩和结构的变化。国内主要表现为经过长期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国内外形势变化对城市和区域外向性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必须要适时地调整城市和区域发展模式,即由单一的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变为内外并重性,即本文提出的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双循环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是非常关键的结构调整开局之年。从总体上讲,目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可以总结为"三有"。有底气:仍是增长潜力巨大的经济体今天,中国经济尽管碰到了各种困难,但是有三大因素可确保渡过难关。第一个因素是稳定的、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这至关重要。第二个因素是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本。这其中既包括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也包括劳动力健康水平的持续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差距的增长效应分析:转型期中国经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二者之间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离开经济增长而单一研究收入分配或者只顾考虑促进经济增长不考虑收入分配问题 ,这在研究方法上是有一定片面性的。特别是判断一种收入分配差距究竟是否太大 ,分配差距是否合理 ,其主要依据就是应当根据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要求和标准来判断。为此 ,判断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是否合理 ,应当首先分析目前收入分配差距究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何种性质的效应。这对重新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分配差距是否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刘熀松  周赟 《管理世界》2005,(11):152-153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分析经济增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关于其动因的研究每个经济学派都有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如何内生化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因是学者主要争论的。从短期看,任何资本、劳动力、技术以及制度上的冲击都可能使得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但对于不同的国家,或者是某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经济增长动因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增长动因,许多学者给出了分析。林毅夫(1994)的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促进了资源向…  相似文献   

12.
由于作为分配结果的收入差距最能体现出分配的机制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而从经济视角对最优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分析北京市收入差距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二重作用,即促进资本积累与抑制需求。以基尼系数与资本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收入差距与资本效率指标,对收入差距对资本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2年价格改革前,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而1992年价格改革后中国彻底告别短缺型经济后,收入差距扩大对抑制需求的特点也逐渐显现出来,对资本效率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调整收入分配机制,改善居民收入差距将成为未来收入分配的重心。  相似文献   

13.
由于作为分配结果的收入差距最能体现出分配的机制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而从经济视角对最优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分析北京市收入差距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二重作用,即促进资本积累与抑制需求。以基尼系数与资本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收入差距与资本效率指标,对收入差距对资本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2年价格改革前,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而1992年价格改革后中国彻底告别短缺型经济后,收入差距扩大对抑制需求的特点也逐渐显现出来,对资本效率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调整收入分配机制,改善居民收入差距将成为未来收入分配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投资、消费与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古典角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斌 《管理世界》2004,(9):13-23
本文试图运用古典的内生经济发展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做一个简单考察。文章考察了投资、消费与经济内生演进机制在中国的运行状况,分析了这一机制的总体特征,并依时序发展考察了其演进与变化的过程。我们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地表现为两个阶段。90年代中期后,经济演进机制的运行变化的紊乱,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不足。解决好上述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大体遵守了"库兹涅茨事实"的规律,但仍呈现出一些独有特点。可发现,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三个典型问题":(1)为什么中国农业、工业劳动力份额不是一直下降、上升,而是呈现出"波浪式"的有升有降特点?(2)为什么中国农业劳动力份额在某些时间段能"企稳回升"?工业劳动力会一部分"逆向"流入农业,而非转型至服务业?(3)为什么中国服务业劳动力份额增速会忽然"降档"?而工业劳动力份额增速会忽然"提档"?本文建立了包含非位似偏好和差别化生产率的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两驾马车"纳入其中,并对其进行需求侧的核算分析。结果发现,"两驾马车"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释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三个典型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只有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两驾马车"依赖度,实现可持续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式,才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收入不平等:1989~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纯槿  李实 《管理世界》2013,(1):45-55,187
基于1989~2009年进行的8次全国性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新近发展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定量考察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如何导致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了过去20年里中国城镇劳动收入不平等扩大一方面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收益率上升引起社会收入分配机制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特别是由户籍制度壁垒造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依然存在。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揭示出,所有制、户籍、性别、经验和地区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相对贡献率趋于下降,教育和职业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基本政策含义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的关键在于降低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着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继续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而加快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7.
规范证券市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原 《管理世界》2005,(8):162-163
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不仅能够促进投资与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们的心情舒畅,对国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能够在国际上面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海外资金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一句话,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2001年以来,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股票市场长达4年的调整,市场指数下跌1000多点,投资者平均损失高达50%以上,从而影响到2.1亿市场参与者的经济收入、投资信心和心理状态,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安定。扭转中国股票市场长期下跌的…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大中城市楼市房价由全线快涨逐步转变成普遍下跌,房价下跌城市迅速增加。本次住房市场调整与此前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调整(衰退与复苏)时间更长、速度更慢、程度更深;第二,未来住房市场将进入中速增长的常态,中国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本次调整是住房市场三期调整的重合,也决定了中国住房市场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时代。2015年的住房市场将呈现双重分化走势,即便在后续政策的支持下,也难以彻底走出衰退,整体呈现复苏乏力的态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住房需求仍然是长期内客观存在的背景下,住房市场需要调整,但是应将调整的时间延长、幅度减小。应采取必要刺激措施,稳定住房消费,继续发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大中城市楼市房价由全线快涨逐步转变成普遍下跌,房价下跌城市迅速增加。本次住房市场调整与此前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调整(衰退与复苏)时间更长、速度更慢、程度更深;第二,未来住房市场将进入中速增长的常态,中国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本次调整是住房市场三期调整的重合,也决定了中国住房市场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时代。2015年的住房市场将呈现双重分化走势,即便在后续政策的支持下,也难以彻底走出衰退,整体呈现复苏乏力的态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住房  相似文献   

20.
<正>概括地讲,大致上是以下几个因素压制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第一,过早去工业化;第二,过早走出去;第三,过度互联;第四,过度虚拟;第五,政府过度投资。下面主要谈过早去工业化、过度虚拟两个问题。过早去工业化贻误发展。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过早去工业化是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