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抗关系,它们是同一启蒙方案内部逻辑演化的产物,前者孕藏于后者的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之中,后者的三次历史浪潮为前者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哲学依据.中国理论界对审美现代性的研究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是指启蒙运动所塑造的理性、科学、自由、权利等意识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世俗基础是现代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市场经济、工业化、都市化、民主政治、法治社会等现代社会体系和社会模式。作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功用:一重是作为现代社会的反映,是现代社会的时代本质、精神表征,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基础;一重是作为反思"现代性问题"的现代性批判,是对现代价值观念的批判和对现代性问题的反省。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维度出发,现代性的本质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导的现代化"祛魅"进程是现代性价值观念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导致现代性危机和现代性问题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3.
理性与现代性--兼论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理性"是现代性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认识之源、价值之源,是所有人类精神意识的最高表现与成就,是事物的现实性的标准,"理性化"因而成为现代性的标志性符号。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有必要运用理性与理性化概念来解释有关的对象与事实;要深化对现代性的理性本质的认识,而五四运动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有所不足;中国现在还不是侈谈"后现代"的时候,在现代性的进程上,无疑我们与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现代性的许多规范,我们还未建立或完善起来。而规范是需要理性来建立与完善的。  相似文献   

4.
民主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党的指导思想。现代性的视域是解读欧洲社会党选择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个可能性视角。启蒙运动开启的现代性展现出理性主义精神和价值观两个维度,两个维度的张力关系是现代性的根本动因。从现代性张力的视角看,欧洲社会主义理论中出现了理性和价值的失衡。一方面,理性对价值维度的僭越造成了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危机;另一方面,现代性张力的失衡也是民主社会主义重构价值范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理性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由于人与社会现实之间建构方式的不同,它也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现出来。这说明,理性是历史的理性,有历史的维度。正因为如此,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理性嬗变的历史。由于现代性与理性的内在逻辑关联,现代性的状况也不可避免地通过理性的嬗变表征出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叛离、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殊途同归是现代性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张力与人文编辑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的发展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现代性,导致了人文领域的现代性张力,形成了人文编辑新的理论逻辑:一是要找准知识权力角色定位,二是重视人文反思,三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审美现代性作为一种以反思性、异质性为自身立场的文化力量,始终与启蒙现代性处于一种不可调和的张力之中,并将现代性变成一个变动不居的未完成的过程。从这一视阈考察的话,所谓后现代状况,只是对审美现代性作为一种异质性的文化力量的极端强调。它将审美现代性的异质性立场扩张为一种后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将后者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权威的质疑作为理解社会生活的一个独特的视角。与此同时,后现代状况中的审美现代性还存有另一种可能性:所谓异质性立场的扩张,未必一定就是艺术承担其救赎功能的新起点,因为任何形式的质疑在消费社会中都有可能变成一种不切实际的幻象。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西方启蒙运动的现代性,既带来历史的巨大进步,也引发现代社会的诸多危机。审美现代性作为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日益受到思想家的重视和关注。中国现代性的发生在天人关系、人与人和人自身关系的不同对待上与传统审美产生一定矛盾张力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现代性相融的对接面,激活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审美智慧,由此建构有中国化特色的审美现代性,是探索缓解现代性困境和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认为,在他以前不论哲学领域还是社会学领域都未能解决现代性问题,因为他们依托于启蒙理性。解决现代性问题的途径只能是交往理性。本文着重分析了哈贝马斯论现代性概念、以韦伯为代表的社会理论对现代性批判的失误、以尼采为转折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批判的非理性妄为。最后展现了哈贝马斯对现代性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艺术审美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标志,而审美现代性则是现代性思想在美学领域里的展开,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与现代性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现代性孕生了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主义所主张的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原则,审美现代性也因此具有了反省和超越的救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年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性的双重逻辑,一方面现代性的政治革命使人从"人的依赖性社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建立在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以主体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同一性逻辑"却遭到犹太人这个异己因素活生生的否定,从而也暴露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虚伪特征。青年马克思通过区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同而不和"与"和而不同"等范畴,洞察到了现代性解放逻辑的限度及悖论。他批判现代性的自由观,并提出了自己对自由的独到理解,他以独特的思维逻辑,开辟了现代性研究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可能引发的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大国,中国要不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如果要,怎么实现转换?在反省现代性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仅仅担任批判者的角色,还是在批判的同时参与建构?如果说这些问题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就已经存在的话,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问题则变成了再也不能绕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与艺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体育与艺术关系的分析,指出体育是艺术创作的“生活源泉”和取材领域,同时,体育也要借助艺术来丰富和发展自己。艺术渗入体育,给体育运动带来很大的吸引力,使体育具有审美价值。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与艺术携手共进,是为了互相汲取营养、互相促进,以利各自更快更好地发展。在体育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体育与各艺术门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  相似文献   

14.
施蛰存是上世纪30年代一位颇有成就的编辑大家,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他存有偏见。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推介了一大批现代派作家,也培养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还为左翼作品提供了发表平台。《现代》杂志的商业运作模式,自由精神所表现出的包容性、开放性,充分展示其特有的现代意识。值得编辑同仁深思。  相似文献   

15.
资本逻辑具有二重性:一是创造现代文明的逻辑,二是追求价值增值的逻辑。与此相联系,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态度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对资本逻辑创造现代文明、促进现代文明进步的积极方面持肯定态度,同时给予高度赞扬;另一方面,对资本逻辑一味追求价值增值、阻碍现代文明健康发展的消极方面则持否定态度,同时给予无情的批判。可见,马克思分析现代性的态度是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资本逻辑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分析现代性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态度内在地蕴含于资本逻辑的二重性之中。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孽海花》在晚清谴责小说中的独特性,恰在它超越了"谴责小说"的概念所包含的一般主题和叙事方式.并指出曾朴的《孽海花》,在历史小说的意识和叙事方式上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规范,代表着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的逻辑分支,非形式逻辑是一种具有现代性特征的逻辑:从其兴起的动力说,它是一种旨在应对现代性问题的逻辑;从其发展的方式看,它是一种体现着逻辑自身现代性的逻辑;从其在中国的引入历程讲,它是一种对传统逻辑的现代化具有示范意义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生命审美价值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审美价值研究是一个新颖课题,它和生命伦理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它的把握和评价需要通过审美感悟途径,以及对生命负状态现象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理论对于突出艺术自身的审美价值还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特别是对于数字艺术,由于其交互性、虚拟性和可复制性等特征,欣赏者容易陷入一种艺术与现实混沌不分的数字沉迷状态,奇观化、戏拟和拼贴等陌生化艺术程序成为数字艺术实现审美价值的重要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艺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它比较充分地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这种后现代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向现代性的严肃文学艺术和主流叙事挑战;反省/检讨、质疑/追问“现代性”;厌倦那种大胆的历险与尝试、创造新潮的姿态,而回归一种对世俗日常生活的兴趣和温馨、柔美的文化絮语情调;坚持直觉原则,对理性进行质疑和挑战,藐视权威和权力角逐,追求个性张扬或物质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