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与高教分离的国家科技体制、以教学为主的大学职能定位、以教研室(组)为基本结构形式的传统基层学术组织体系和计划体制下中央集权性质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的长期存在及其“惯性”影响是形成当前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职能褊狭、运行不畅、缺乏自主权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优化和创新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应着眼于深化基层组织的结构性改革,大胆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多元化的组织职能,并为基层学术组织充分发挥学术自主性、自决性提供有效、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大学既是不断产生新知识的一流科学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教育基地。与教学型大学相比较,它拥有自身的特征,并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任务,以精英式教育作为指导方针,充分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创造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建设关系着大学的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等各个方面.因发展环境与条件的特殊性,以往财经大学外语学科的基层学术组织多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旨在推进程序性的教学工作,这已不适应新形势下高水平财经大学对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新要求.为此,财经大学的外语学科应根据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规划,放弃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模式,在教研室之外设置相对独立、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研究机构,注重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纯理论研究,开拓富有特色的学术研究领域,建构师资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平台,以激发外语学科基层学术组织的创新力,推进外语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组织作为相对独立的主体,自我发展是组织自身的内在需要。大学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持组织基本特性和办学特色,争取办学资源,必须坚持走自我发展的道路。自我意识是大学自我发展的关键,它 包括自我认识和自我约束。大学制度建设是大学自我发展的制度保障,而大学章程是大学组织内部的“宪法”,我国大学章程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提要]在自身技术段位和国家态度支持下,启发式搜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人机交互四种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内部治理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智能挖掘数据信息和知识、智慧提供备选治理方案、系统优化具体治理行为等技术逻辑。但透过人工智能视域看,大学内部治理既存在参与不足与功能缺位的治理主体之困,也存在行政主导与垂直领导的治理结构之困和工具理性与技术依赖的治理德性之困,从而也就限制了人工智能在其领域的应用。从大学内部治理的主体功用、组织结构、德性秩序三个维度探讨大学内部治理的优化路径,并对人工智能在大学内部治理领域的“交互”应用作技术伦理批判,以推动人工智能与大学内部治理的深度融合,为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及至新时代人才培养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提升大学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是构成大学的基本元素,是大学发展的学术支撑,是大学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核 心竞争力是竞争力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建设具有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关键在 于 核心竞争力的规划、培育、提升与创新。本文通过对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分析,提出人才 、学术和机制是构成学科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并对其构建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试图为学科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已经发生重要转换,由规模和速度主导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质量和结构主导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促使大学更新与转变组织机制和发展方式.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决定大学竞争优势的要素不再仅仅是大学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存量和物质资源存量,更重要的是大学组织资源的存量和价值,大学的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组织资源的有效开发,组织创新即是大学投资于组织资源的开发,使静态的组织资源变为可增值的组织资本,实现组织资源潜在价值的过程.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组织能力理论和组织资本理论,界定了大学组织创新的概念,提出了大学组织创新-组织资本-组织能力的逻辑关联模型、大学组织创新的四维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8.
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学术权力是支撑和维系大学发展的基本纽带。学术权力运行不但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历史梳理发现,我国大学学术权力发展呈现出从"潜隐"趋向"显现"、从依附行政权力到逐步独立的总体规律,但由于每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不同,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现阶段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需要从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提升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威性,加强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9.
荷兰莱顿大学人才培养的传统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建于1575年的莱顿大学是荷兰最古老的大学.在长达4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莱顿大学经历了17世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三次繁荣,虽然历经沧桑,兴衰交替,但它一直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主动顺应时势,在传承中创新,形成了追求自由、广揽名师、开放心灵等传统与特色.其传统及其形成传统的成因可供我国高校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加以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作为一个绵延数千年的组织机构,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中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对此作了充分的注解,并昭示着现代大学发展的基本走向。多样性、国际化、实践性、独立性是现代大学所应具有的特征,而学术自由则构成了现代大学的真谛,是现代大学得以存身立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情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一个与生俱来的头号难题,即在一个工人人数相对较少的国家里,如何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实现“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党建目标。直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才在实践中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从而使这一难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思想建党的内容和形式等均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新时代,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坚持思想建党这一基本原则的同时,还必须以政治建设为方向、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纪律建设为准绳。这是从百年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中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不少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师范学院。升格前 ,这些学校长期以来以教学为主 ,科研工作相对薄弱。升格为本科院校后 ,这些高校应积极探索科研工作规律 ,挖掘科研潜力 ,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学、科研、产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师是从事高深知识的发现、发展、传播的学术性职业,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随着大学与社 会关系的加强,大学教师逐渐走出“象牙塔”,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世俗化、职业化特征。中世纪以来,大学经历了“单一职能” 到“双重职能”再到“多元职能”的历史变迁,客观上导致了大学教师职业的不断分化。因此,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与社会分 工的不断细化有紧密的联系。理清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历史逻辑,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人事 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学科文化功能研究起源于人们对学术活动的文化特征的关注。近年来相关研究日益增多,而且学者们提出了学科文化"单一功能说"、"三功能说"、"四功能说"与"五功能说"等观点。但是,大学学科文化功能提出的主要依据尚需明确,大学学科文化的部分功能仍需重新认定,大学学科文化各功能间的关系亦需理顺,从而为大学学科文化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分界功能、凝聚功能、规约功能、知识生产功能与育人功能在内的大学学科文化"新五功能说",而育人功能是学科文化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区域化党建的空间拓展和实践深化,在更大的空间和领域融合力量、整合社会,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是城乡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时代使命。区域化党建引领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城乡基层党组织积极回应社会生态环境变化、主动调适基层党建行动逻辑、系统重构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策略,通过结构引领、功能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促进县域内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结构融通和功能互通,以保障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结果是评价活动和实践改进的桥梁,只有完善评价结果应用,才能形成教育质量闭环的提升过程,凸显评价的发展价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评价结果要么不被重视,要么呈现为竞争性、等级性等不利于评价持久发展的现实样态,尚未充分发挥以评估结果落实"强硬度""长牙齿"、推进教育治理效能提升的目标。当前学界在谈及评价时通常会涉及评价结果相关问题,但缺少专门研究。实践和理论的双重不足为开展评价结果研究提供了空间。2020年10月,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在对当前流行的结果评价的负面影响认识基础上进行反思,改革阻碍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五唯"倾向,促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进而以评价赋能育人。该文件的出台既体现了国家对教育评价问题的重视,也突显了解决评价中所出现问题的紧迫性。基于此,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结果使用"为价值追求,从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反馈方式及相关主体的秉持态度、解读路径和运用取向等方面全方位谛视高等教育评价结果。发现当前教育结果评价普遍存在"五轻五重"现象,即呈现形式上重量化轻质性、反馈方式上重告知轻协商、对结果的态度重接受轻质疑、对结果的解读重实体轻关系、对结果的运用重功利轻价值。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能追溯造成问题的根源,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遵循"理念—制度—操作"的思维逻辑,深入系统地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其既有教育评价理念的偏差,也有评价制度的不科学,还有评价结果运用的复杂性。完善结果评价运用,落实《方案》的评价理念,实现"破五唯"的价值追求,是研究的归属和落脚点。鉴于评价落地的关键在于人,而人的任何行动都离不开制度的支持,所以,选取"人—制度"的分析框架,提出详实可行的意见,为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建立健全立德树人机制提供参考,推进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到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体包括提高行政人员的评价能力、增强实施人员的专业性、调动落实人员的积极性;健全评价过程的监督机制、优化评价结果的使用机制、建立评价改进的追踪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史学如何建立“途辙”,近10年来已成为学术热点。以一学术机构为描述单位,兼顾人事、制度诸因素,或是动态把握学术史发展脉络的一条方便途径。就此而言,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事例。由于地处“僻远”,川大长期以来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边缘地带,虽早有史学系的设置,就在国内的影响看来,却无疑处在“边缘”。30年代中期起,川大史学系逐渐成为国内历史学研究的重镇。但是,这一过程并不仅是“主流”典范向学术“边缘”的扩散,更是不同学术风格的融会。  相似文献   

18.

新文科建设是面向科技融合的时代发展诉求, 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路径。培养既精通\  相似文献   


19.
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佛道三教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汉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隋唐三教鼎立的思想学术新局面的出现,是三教各自的发展与三教关系长期互动的结果,而从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也是隋唐帝国强盛的文化表现;其本身又对隋唐的儒学、佛学和道学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唐宋之际形成绵延千年之久的三教合一思潮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一以贯之的高贵品质。这不仅具有逻辑上的规定性,而且具有极其厚重的历史性和极其鲜明的现实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应有之义,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形成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制度上加强廉政综合建设,措施上高压重拳严惩腐败,方法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上与时俱进创新反腐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