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理工大学战化军教授的新著《管仲评传》(齐鲁书社 2 0 0 1年 5月出版 ,定价 2 0元 )一书 ,对管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该书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地、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管仲及其《管子》很有意义。综观该书 ,堪称为近年来齐文化研究领域以至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又一力作。管仲是我国古代贤相的代表。在历史上将管仲与晏婴并称为“管晏”,在中国的整个历史长河中 ,管仲是古代贤相的突出代表 ,《韩非子·说疑》将历史上的“霸王之佐”排出了十五位 ,列在管仲之前的只有五位 ,即后稷、皋陶、伊尹、周公旦、太公望。其中后稷是周的始祖 ,是尧…  相似文献   

2.
《管子》的精气说与气功学乐爱国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基本框架,最早是由《管子》中的《内业》篇提出的“精气说”构筑起来的。《内业》篇在精气说的基础上还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气功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最早的气功学体系。因此,《管子·内业》不仅是中国古代哲...  相似文献   

3.
《管子注》是《管子》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文章首先对与《管子注》有关的作者、卷数及“轻重”篇注解问题进行讨论,其次简述了《管子注》的内容及特点,最后对其在《管子》研究史上的地位作出尝试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管子》思想述评汤效纯管仲的执政实绩,深得后世景仰。孔子曾称赞管仲为有益于人民大众的仁爱之人,对子路说:“桓公九合者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对子贡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枉矣。”①司...  相似文献   

5.
现存《管子·轻重》十六篇是一组经济论文。多数的学者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期。轻重诸篇很可能是稷下先生的集体创作,它以齐国为背景,着重记述齐桓公同管仲讨论国家的决策,中心议题是谈如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为封建政权服务。我国古籍专论经济的文章不多,而讨论商品货币关系的更少。因此,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思想,轻重诸篇尤其值得我们珍视。可是,长期以来它却受到一些抱有儒家偏见者的非议,视为“鄙俗”“琐屑”,甚至竟说:“《管子》之尤谬妄者无甚于轻重诸篇”。黄钟委弃,瓦釜雷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管子·水地》中关于水为万物之本原的思想 ,认为对于管仲及《管子·水地》中水本原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应予以重新评价 ,提出《管子·水地》中关于水为万物之本原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管子》的人生价值观邱文山在中国人生哲学史上,《管子》第一个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管子·霸言》,以下所引,只注篇名)这一思想的提出,使《管子》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思想先驱。《管子》的人本主义思想,集中体...  相似文献   

8.
“《管子》四篇”存在着明显的“实化”精神、“虚化”政治的问题,这一问题与中国“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政治思想传统完全契合。本文着重辨析了“《管子》四篇”将老子之“道”往实际政治的方向引领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管子》四篇”中所表现出的君主专制思想因素,也将“《管子》四篇”对政治活动中精神作用的夸大与其他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正> 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重视农业生产,轻视商品流通的思想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但《管子·轻重》篇则不同。它特别强调流通的作用,认为国家必须控制商品流通过程。研究一下《管子·轻重》篇的这一思想,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管子》书中有十九篇文章(亡佚三篇)冠以“轻重”之名。郭沫若认为:“《轻重》诸篇成于汉文景之世。”①罗根泽认为:“轻重十九篇,并汉武、昭时理财家作。”②根据“轻重”篇的思想内容看,应是西汉前期的作品。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经济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0.
法出乎道——论《管子》的道法观金敏《管子》非一人之笔,一时之书,这似乎是古往今来治《管子》的学者们的一种共识。但对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学者们的看法却大相径庭。赞赏的誉之为“古代文化的瑰宝”①,怀疑的斥之为“一种无系统的类书而已”②。笔者以为《管子》内...  相似文献   

11.
自汉武帝实行儒术独尊政策至东汉末年三百年的时间里,《管子》的研究成果不多。其间,司马迁、刘向对《管子》的探讨,如《管子》与管仲的关系,《管子》的早期流传,《管子》的思想指向、文辞特征等,在整个《管子》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刘向对《管子》的编校更是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管子》散篇传播时代的结束和其定本传播时代的开始。由于司马迁是在为管仲作的列传中提及《管子》而非专论,刘向写的《管子叙录》又有交待未清之处,因而留给后世学者许多难解的疑团。  相似文献   

12.
《管子》是先秦时代最为宏大的一部典籍.在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法学等思想领域内的卓著建树并不亚于先秦诸子其他学派,而且在时间上比儒、墨、法都要早,实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据乔长路先生考证,现存《管子》书近三分之一为管仲所作,其余篇章主要是管仲弟子门人所作,可视为管仲思想的引申和发挥.这样,《管子》一书实为管子学派思想的总汇.本文即采取这一原则就《管子》关于道德和法的理论作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管仲法制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管仲的法制思想应以《左传》、《国语》所记为基本依据,再参照《管子》经言部分来进行。“以法治国”的法制观念,礼法并重的法制原则,“令顺民心”、“且怀且威”的法制指导思想是构成管仲法制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清华简《管仲》是出土文献记载管子最集中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简文通过桓公和管仲的问答,谈论"学与不学"、"起事之本"、"从人之道"、"设承立辅"等治学为政思想,这些多为传世文献所未载。简帛文献启示我们应树立通变、动态的研究视角,在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考察早期古书文本生成和学派划分。基于此,文章从历时与共时层面,通过与西周金文、传世《管子》、战国竹简、先秦诸子类文献相互比较,系统梳理了《管仲》文本形成之源流,重新审视了《管子》等诸子文献的年代和早期学派的归属等,认为《管仲》文本源起多端,清华简《管仲》属于楚地竹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管仲学派的地域传播和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15.
《管子》是我国古代包含经济管理思想资料最为丰富的书籍之一,而《管子》的轻重诸篇(汉代刘向编定为19篇,今存16篇),是这方面的思想资料最为集中的部分。轻重各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是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问题,是关于封建国家管理、控制国民经济的目的(“轻重之势”)、手段(“轻重之术”)及其理论依据(“轻重之学”)的问题。经营谋略问题属于微观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轻重诸篇中涉及较少。但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轻重诸篇也还是包含着许多值得研究的谋略。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地图和其它地理文献的编纂。据记载,周代就已经有了专门掌管“九州之图”、“天下之图”和“土地之图”的各种官职。成书年代不晚于战国的《管子》,其中有一篇就是专门以《地图》为名,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1979年)是一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学术巨著。《管锥编》对中国十部古籍(《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作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研究的侧重点是谈艺之道,但立足点是训诂,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意义、疏通解释古代典籍文献是其基石,只有在训诂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进而纵谈艺术规律,这是易简之理。训诂学在清代  相似文献   

18.
“率志委和”是《文心雕龙·养气篇》提出的审美境界的标准。“委和”之说,本来属于阴阳五行的外界境界的专称。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便借助阴阳五行作为它的学术理论的依据。大约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素问》,其中《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一篇中说:“木曰委和”。唐代王冰注谓:“阳和之气,委曲而少用也”。这里“委和”的意思显然是一种收敛、约束的阳和之气,是属于一种自然界形态说,不是说的审美境界。“委和”语出《庄子·知北游篇》:“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庄子认为人的一切,包括性情、生命、繁衍子孙都是天地所寄托,即是“天地之委”。所谓“和也”、“顺也”、  相似文献   

19.
师旷,春秋末晋悼公、平公乐师.作为古代妙辨音律的音乐大师,“师旷之聪”是人所艳称的.但师旷同古代小说的关系还很少有人注意.《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有《师旷六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还提到:“《汉书》兵阴阳家有《师旷》八篇,是杂占之书;在小说家者不可考,惟据本志注,知其多本《春秋》而已.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50-60年代初.马克思写了19篇关于中国的论文和时事评述,并在《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等论著和书信中多处论及了中国问题。其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从而正确地认识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起点的基础,防止“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说:“古代人一致重视农业……只有依靠农业.古代民族底的部落才能维持下去。”①因此.“构成经济秩序基础的都是地产和农业。”②“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农业是社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