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雷达之间电磁干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达与雷达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建立了发射源模型、传输通道模型、接受器模型和天线之间的耦合模型,给出了雷达系统的干扰预测方程。据此模型可方便地编制预测分析软件,由给定的雷达参数和工作环境参数计算出干扰噪声比;在雷达天线处于扫描工作状态时可得到干扰概率,同时提出了一个便于计算干扰概率的简化模型,可快速有效地对雷达之间的电磁干扰状况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雷达高度较高的电波传播情况,分析了无线电物理光学(RPO)混合模式在这种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多种计算错误.高空混合模式在高仰角区域引入只考虑直射射线的直射线平地球FEDR模式来弥补单一抛物方程模式的不足,避免了RPO模式的计算缺陷,但近距离的电波效应计算不够准确.其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引入RO模式计算近距离处反射射线的干涉效应,建立一种新的适用于高空雷达传播的混合模式,并给出了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高空混合模式能够演示近距离处射线的干涉效应,可以更准确地描述雷达电波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八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相似文献   

4.
对一种对空监视情报雷达采用宽带技术提高目标监视、跟踪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研究了多径传播引起的分裂波瓣,其凹口以及峰值所在角度,并且对多频点的雷达威力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雷达系统带宽,可以大大减少由于多路径传播造成的波瓣分裂影响,进而比较显著地提高情报雷达的目标监视和跟踪性能.其结果对于要求具有自动检测和跟踪的对空情报雷达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欺骗式干扰由于与雷达回波特征相近,对军用雷达造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研究雷达抗欺骗式干扰新方法。为了分析提取欺骗式干扰和目标回波信号之间的不同特征,从而实现雷达抗欺骗式干扰,该文通过对欺骗式干扰和目标回波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仿真,比较了欺骗式干扰和目标回波在幅度起伏、高阶累积量和双谱特征方面的不同特征;并提出了特征提取方法,定义3组特征因子,构建了抗欺骗式干扰特征参数集。通过仿真和外场试验的数据对部分特征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利用云雨等散射体中的粒子与雷达之间的相对运动所形成的多普勒效应而进行气象探测的一种PD雷达.本文首先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多假目标欺骗干扰进行了仿真分析;然后从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气象目标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针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实施假目标欺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识别出具体的欺骗干扰方式,从而使雷达有针对性地选择抗干扰方法,该文提出了基于双谱特征和模式识别技术的欺骗式干扰识别方法。该方法给出了欺骗式干扰的双谱分布和估计方法,在分析其分布特征和统计特性的基础上,定义两种特征因子;采用基于核聚类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完成对不同欺骗干扰方式的识别;建立了完整的干扰模式识别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对3种不同欺骗干扰方式的正确识别率高,而且基本不受干噪比影响。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多输入多输出体制雷达的地杂波模型,采用映像法将地面划分为杂波散射单元并计算各单元的回波信号,后将各单元回波信号采用矢量相加求得相干视频信号;然后给出了机载多输入多输出雷达地杂波回波信号分别经过波束合成和匹配滤波合成后杂波功率谱的峰值,并分析其经不同处理而获得不同增益值的原因.同时,对多天线接收和存在干扰条件下的地杂波功率谱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从Globe地图中任意抽取电波传播路径地形剖面的方法,并应用抛物方程模型计算了雷达波在任意地形上的传播损耗,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单站雷达对特定目标高度的全方位探测范围,克服了目前几何光学法由于不能实现对复杂地形的准确建模而导致计算结果可靠度不高的缺点,为有效预测雷达探测的覆盖区和盲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利用引文数据库的背景下,对学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等相关问题做了模型研究,基于影响因子的定义,并将其转化为合理的数学表达式,继而从数学角度分析影响因子的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以及它易受到的干扰因素等.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通过加乘系数对影响因子加以修正,得到相对影响因子,从而使其更好地承担衡量期刊学术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震波在孔隙介质中传播的渐进方程可用于在地震频带内计算法向入射反射系数,这个频变的反射系数可用一个无量纲的参数ε 来表示,ε 可表示为储层流动性参数(即粘滞性的倒数)、流体密度和信号频率的乘积。利用该表达式,对中国新场气田的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新场气田的储层大多为超致密的砂岩并且渗透率很低。在计算结果上观测到了砂岩储层内过渡区的气水界面上反射系数在地震频带内随频率变化的现象。利用该研究结果指导了地震反演并提取了相应的地震属性,这些属性被首先用于进行的流体(气或水)辨别,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含气和含水储层的识别。  相似文献   

12.
从二维相关系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对ISAR压制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该方法能清楚地反映受干扰目标从临界干扰到严重干扰整个干扰过程中目标ISAR图像失真程度;并将干扰效果评估量化在0~1之间,具有归一化的优点。就射频噪声干扰模式和调相噪声干扰模式对ISAR进行了干扰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开孔沉箱的开孔率是影响其消浪性能的重要参数,迎浪面上的开孔范围也会影响开孔沉箱的消浪性能。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量了不同开孔率情况下开孔沉箱前的波高,采用多点法分析了波浪反射系数,研究了其消浪效果,给出了波浪反射系数与沉箱开孔率之间相互关系的试验结果;同时,通过试验研究了开孔沉箱的开孔区域上下端距静水位高度对沉箱消浪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两种不同开孔沉箱断面宽度情况下波浪反射系数。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博弈论思想,研究了雷达对抗中干扰效果的动态评估问题。把干扰效果作为博弈盈利函数,从时间、空间、频率、能量四个方面对干扰效果进行了定量描述,给出了干扰效果的综合评估算法,从而建立了电子对抗博弈策略矩阵模型,提出了遮盖性干扰动态效果评估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运用这种方法对雷达干扰效果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博弈论运用于干扰效果评估,适应了现代电子对抗的特点,可以有效、可靠地对遮盖性干扰效果进行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舆论的广泛传播,网络舆论集群行为呈愈演愈烈之势。构建了网络舆论集群行为的动态仿真模型,并进行系统可视化仿真,以期为形成有效的网络舆论集群行为调控机制指明方向。该研究对于正确理解网络舆论集群行为的发生、演变规律和传导路径,为管理层进行合适的时机和防控策略选择提供直观和有价值的参考,对网络社会舆论的良性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反思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以来的实践成果为实践依据。科学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性主义的前提假设出发,采用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在现行制度供应学派(结构式)和制度需求学派(功能式)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整合,沿着一种均衡状态的分析路径,对国际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功效情况作了一个一般模型探讨,表明国际制度的建立与最大功效是制度供需趋于均衡状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接收站位置未知使得传统的干扰手段很难对双基地雷达形成理想的干扰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文中从战术角度出发,对双基地雷达的分布式干扰问题进行研究.以发射站、接收站联合发现概率为效能指标,对不同布站方式下的双基地雷达分布式干扰效能进行评估.计算机仿真试验表明,空域分布特性是分布式干扰对抗双基地雷达的优势;通过战术设计,提高分布式干扰机的作战效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接收站未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遵循限价指令簿基本规则, 构建了股市交易网络理论模型, 对网络度分布、簇系数、平均路径长度和度度相关性等统计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模拟计算了交易规模与网络节点度的内在关联机制以及网络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股市交易网络具有无标度、小世界特征和异配性特征;网络簇系数大小相对稳定, 基本不受网络规模影响;平均路径长度在网络规模呈对数增长情形下线性增大;买卖双方的交易规模分别与网络节点度呈正相关。同时, 股市交易网络在随机攻击策略下的稳定性较高, 蓄意攻击策略下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两点射线追踪是解决复杂地质结构下反射波射线正演的有效方法。在初至波层析射线追踪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两点射线追踪方法,利用层析网格对模型进行离散化,通过两阶段法射线追踪,分别对激发点和接收点按向前处理过程计算模型单元及节点的旅行时,两次时间相加作为最小旅行时,再在目的层界面邻域扫描最小旅行时子震源网格单元,用粒子群算法在该单元内扫描全局最小旅行时点,得到反射点位置与反射夹角,再利用向后处理过程运用旅行时线性插值算法,从反射点分别到激发点、接收点反向追踪射线路径,最后得到反射波两点射线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