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旭 《北京纪事》2013,(8):11-12
网友四骐通过移动客户端发布:1.有一次我在儿童医院,我家小孩发高烧,看完病想打车回家,好长时间也拦不下车来,当时的心情都没法形容。2.还有一次在家楼下打车去现代城,拦下车已经坐进副驾位置,嫌目的地太近不去,非让我下车。我说你这不是拒载么,他竟然说我就拒载了你能怎么着?  相似文献   

2.
周锡冰 《金陵瞭望》2007,(16):35-35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员工各种各样的借口:如果工作中的事情不理想.那肯定是老板的问题:如果家里的事情不完美.那一定是对方的错:如果员工在考评中得了个“D”.那肯定是因为主管不喜欢你:那个客户太挑剔了,我无法满足他: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我没学过: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现在是休息时间,半小时后你再来电话:我没有那么多精力:我没办法这么做。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地址     
卫宣利 《社区》2009,(17):61-61
父亲来我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以前,他几乎一星期就来一次,见了我先把一沓书报稿费单递到我手里,半喜半嗔地说:“本不想来,可是又攒了一堆,我要是不送来.你不就没钱花了?”他的语气有些洋洋自得,仿佛没有他这样频繁地奔波两地,我的日子就没法过下去。  相似文献   

4.
在某印刷公司任总经理的范总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如今30来岁的他无论按什么标准都可谓少壮派,身体精神都属于上升阶段。然而有一天,他打电话告诉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这两天我总觉得没精神,会不会有什么病……”医生朋友询问他:“除此之外,身体还有明显不舒服吗?”“没有,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5.
嘉禾 《北京纪事》2015,(5):94-97
搬家后,有个朋友来看过我们的新房子,对周边环境赞不绝口.我于是撺掇他也来这里买一套,朋友近了也好时常聚聚,喝个小酒什么的.他说还没有这个打算,一来市里房子离单位近,上班不用来回添堵;二来离退休还得10来年,购置养老房尚不在考虑范围.他说得在理,我也不再动员他了.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与贼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 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反复对一篇文章高声朗读了不知道多少遍,很长时间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可以入室行窃。  相似文献   

7.
我向不敢言新诗,更不敢言严公诗。 新诗的创作,我的阅读巳跟:不上。何况严公写新诗,有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构思,而且才思敏捷,精完笔健。50年来,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诗写了近千首,出了八本诗集。  相似文献   

8.
晓美 《人生与伴侣》2006,(12):40-42
十三年前那个夏天的黄昏,我看见从远处向我走过来的王浩:他的眼睛因为欣喜而分外亮;他的五官精致得不像一个男人;他的皮肤是透明的象牙白。那个夏日的黄昏,夕阳美得那么不真实,我记起张爱玲的那句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相似文献   

9.
包利民 《社区》2013,(20):57-57
夏天的时候.我去拜访一位老者.那是在一个公众场合经朋友介绍而认识的。他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在文艺界极负威望。且在官场也是风生水起.据说还有些别的背景.是能量很大的一个人。退休后,来找他办一些难事的人极多.不过他很有原则,官场上的事不办。推荐介绍一类的事不办,等等。  相似文献   

10.
重视生活     
三毛 《社区》2011,(8):11-11
我认为写作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人问我:“你可知道你在台湾是很有名的人吗?”我说不知道.因为我一直是在国外,他又问:“你在乎名吗?”我回答说,好像不痛也不痒,没有感觉。他就又问我:“你的书畅销,你幸福吗?”我说.我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福,这些都是不相干的事。又有别人问我:“写作在你的生活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吗?”我说它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他又问:“如果以切蛋糕的比例来看,写作占多少呢?”我说就是蛋糕上面的樱桃嘛!  相似文献   

11.
命运真相     
一天下班,刚走出单位大门,有一个人面带微笑,神秘兮兮地拦住了我。我以为他认识我,便从大脑的记忆中快速地搜寻他是谁,但是半天没有结果。正当我迟疑之际,他说话了。他说我印堂发亮,我在下半年将时来运转,好事多多。接着说我近三年运气不好,错过了三次机会。我说,你都算错了,我用手  相似文献   

12.
张曼娟 《社区》2012,(35):60-60
“老板,我要一片冬瓜。”我已经在菜摊前面站了好久。才扬起声音说。太久没有进菜市场,我变得很生疏,找了许久才找到母亲以前常常光顾的那个菜摊。老板手脚利落地搬起冬瓜。抡起刀子就要切下去,我忙止住他。“太厚了.不用这么厚。”老板的刀子往前挪一些.我又摇头,他再往前挪一些.我还摇头,这时候老板终于忍不住说话了:“这么薄,我手软切不下去,啊,要不然你来切好了。”我只好无奈地笑着对他说:“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  相似文献   

13.
孙志昌 《社区》2010,(17):28-28
我有一个同事,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提升,心里便有了一些抱怨。工作起来也带着情绪,慢慢就影响到了工作。这天,我和他聊天。他说:“你说我工作这些年,做得不好吗?可以说我是尽力了。但我没有什么进步,想起来无非是我没钱送礼,也没有一个当官的亲戚.更没有一个给自己说话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吴建 《江海纵横》2004,(5):36-36
读过王志清教授的几部著作,从没有像读他的新著《神啊,神!——生命的痛感》那样感动。近读此著,我的心情是那么的凝重,简直就是压抑,仿佛有巨石压胸,好久好久叹不出气来。  相似文献   

15.
现在出门溜达,最得意的就是听熟人和我打招呼时说.“老张啊,你越活越精神了。”这话里虽然带有善意的调侃,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对自己近二十年来坚持养生锻炼的一种肯定。瞧,马上就要跨入60岁门槛了,浑身还有使不完的劲儿,每天帮老伴拎着五六公斤重的蔬菜水果爬上六楼都不需要中途休息。平时咳嗽感冒之类的小麻烦基本没有,而且即使到了深秋,早晚寒意很重,  相似文献   

16.
怪事     
今天,大家都做好了课前准备,我发现坐在我后面的郭之懿没有来,心里想:他会不会迟到了?可是等到下课时,他还没有来。我感到很奇怪。自从和他同班以来,他从没有旷过课,难道他是生病了,还是有其他的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赵浩生要写一部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乔石说:我早就拜读过您的文章.但一直没有机会认识您。朱炉基对赵浩生送的礼物很欣赏1992年我从报纸上看到赵浩生光生在中国投资办企业的消息,这的确是个新闻,而几十年来,赵浩牛是以采写新闻闻名的!当我们再次坐在一起时,我向他问道:“听说您在大陆投资办了两家工厂,一在北京,一升深圳。近几年您来华时间比较多,是否产业经营使然?”“不是,我只是投了点资,经营之事,我基本不插手。”对於何以想起在中国投资的疑问,赵浩生回答说是受邓小平南巡请话的鼓舞。“一个年近九秩高龄的老人…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伴侣》2009,(1):64-65
性,在期待中慢慢消逝 望着满脸诧异的医生,走进男科诊室的中年妇女露出一丝腼腆的微笑,向医生解释:“我没有走错门,是专程来向专家咨询的,为了我的丈夫,也为了我自己。”随后,她向医生讲述了近五年来发生在自己家庭里的不“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骗了就骗了     
喜宝 《人生与伴侣》2014,(10):29-29
那日午后在茶水间,听到公司新来的小姑娘娇嗔又不失严厉地打电话,她告知对方:“唯有一点,你凡事不可骗我。因我痛恨任何欺骗。” 嗯,就在接水的空当儿听了这么两句,纯属无意,但在转身的时候,还是没有礼貌地哑然失笑。 这口吻让我想起前一日在地铁站.遇到另外一个姑娘跟男友吵架,她冲他吼:“你就是个骗子,明明去唱歌了还说去吃饭,明明一起的有女同事还说没有。明明喜欢眼睛大的还说不喜欢……”排比句用得很热闹。  相似文献   

20.
眼前一盏灯     
葛闪 《社区》2009,(8):61-61
儿子近来做什么都不顺,多日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一个晚上,父亲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有没有兴趣和我到野外去转转?”天都黑了,去野外干什么?儿子随便应了一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