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然而反观这种整体性文学史写作现状,我们发现它们虽有宏阔的理论构架,但因缺乏“打通”整合的内在逻辑机制而给人一种拼盘之感。这里存在着两个阻碍彼此贯通的纠结点:“五四文学”和“体制化文学”。前者高悬,有意无意地被神话化了;后者沉沦,备受压抑,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现当代文学整合进程的悬置或暂停。本文试从“整体性”的视阈对此进行清理和定位,以便使文学史书写在“现当代文学是一体”的思维理念下更加统一有序,也更加合历史合逻辑。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学作品,大都从所叙内容中呈现出一种时间状态,以表述其各异的历史观。中国现当代主流历史文学,基于进化主义时间观,大都具有“发展-进步”史观,并产生了进化时态基础上的文体模式。这一情形在当下主流历史文学中仍在延续。而新历史小说与当代大众历史文学,则出于解构宏大历史叙述和消费的需要,或取消历史时间,或突出当下性,表现出一种非历史时间状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现当代英美生态文学在生态主题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是从自然写作到关注精神生态状况再到对生态整体主义观的书写。研究这些主题的变化,有助于充分揭示现当代英美生态文学研究领域的延伸,从而准确把握现当代英美生态文学的现实价值,使人类建立强烈的生态观念及忧患意识,逐渐形成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相似文献   

4.
文言话语霸权与白话话语霸权在中国文学史上交替出现,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古代,文言话语霸权统治着文学领域,并且对白话文学的发展进行压制,极大地阻滞了文学的发展。而在文学的现代转型后,白话话语霸权反过来取代了文言话语霸权的统治地位,令现当代文学史变成了残缺的文学史,现当代的文言文学及古体诗词被打入冷宫,长期不被现当代文学史接纳,陷入了生存困境。文学史上的这种话语霸权,对中国文学甚至文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话语霸权的危害性,打破一家独尊的话语霸权,提倡严谨求实的学风,反对偏激的话语霸权,促成多元共生的学术话语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话说荒诞     
在论及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荒诞问题时,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荒诞现象、荒诞文学和荒诞派文学是迥然相异的概念。荒诞现象既属于现实的范畴,也属于历史的范畴。荒诞的对应物是理智。人类的荒诞意识由来已久,荒诞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古今中外盖莫能外。从古代到近代,荒诞都被视为一种感受,只有到了现当代,它才发展为一种观念,进入了哲学和美学的殿堂。这是一个从渐悟到彻悟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荒诞意识并不是对本世纪西方文学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6.
文学功能是文学的一个本源性问题。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反复重建,功能阐述复杂多样,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复合的发展演变,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个性化、多样性是文学的生命,文学功能也是多元多样,不断变化调整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非虚构文本,书话呈现了历史旧迹,保留了作家对文学现象的评价,成为还原文坛原貌,接近作品历史评价的有效途径。同时,将书话作为文学新史料来看待,还有利于透视现当代文学生态群落的完整与丰富。这必将对旧的现代文学观念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8.
刘中琐 《云梦学刊》2013,(4):116-121
红色传奇文学与它之前和之后产生的浪漫主义文学相比较,具有忠实于现当代宏观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具有符合生活逻辑和科学原理的合理性,红色传奇的浪漫书写充分表现出既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独特艺术品性。这种独特的艺术品性正是对古往今来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当代巴蜀文学经历了一个新旧时代转换的历程。在现代文学这个历史阶段,巴蜀文学成就卓著;在当代文学中,一方面秉承了巴蜀诗歌的优秀传统,一方面接受了市场化年代的小说叙事.小说成就远不及过去。巴蜀文学的发展.关键在于作者的观念转换、个人超越以及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文学创作主体,通过他深刻而独特的小说和散文作品,直接为新文学的成果建设和文体设计、语言策略设计做出了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贡献,使得汉语新文学能够从与传统文学的断裂中,以及与世界文学的相对关系中自立自强,独树一帜.而作为文学行为主体的鲁迅,卓越地开辟了汉语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以外的文学行为,包括以文学主体进行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的功业.此外,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汉语新文学历史发展中非常独特的文学存在主体,他所构成的文学信息场是中国现当代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是新文化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1.
现当代巴蜀文学经历了一个新旧时代转换的历程.在现代文学这个历史阶段,巴蜀文学成就卓著;在当代文学中,一方面秉承了巴蜀诗歌的优秀传统,一方面接受了市场化年代的小说叙事,小说成就远不及过去.巴蜀文学的发展,关键在于作者的观念转换、个人超越以及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毕业教学是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充分发挥“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综合能力,是工科院校毕业教学中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从毕业论文教学的特点着手,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问题,论述了提高“教”和“学”两方面主现能动性的一些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评估该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学业情况及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笔者以佳木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个案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许多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有助于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外语毕业论文集中地反映了学位申请者的学识、能力和所作的学术贡献。是考核其能否毕业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怎样写毕业论文,对大多数首先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来讲,无疑是一个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就外语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外语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产生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晓峰 《晋阳学刊》2012,(4):129-13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文学流派。考察这些文学流派形成的轨迹可以发现,文学流派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即现当代文学)发展中走了一条由自觉形成到非自觉形成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文坛上再未形成和出现新的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在当代文坛已逐渐成为一个陌生的文学话题。文学的世俗化、作家的自我膨胀心态、网络文学的自由开放,以及文学讨论与批评的弱化是文学流派在当今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位置及其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作为现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由传记文学的本质属性及其基本特质决定的。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具有历史与文学结合的独特品性,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自觉时期、低谷时期和繁荣时期。本文列举各时期的代表作并分析其特点,指出当代传记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和鲁迅之间的文学交往和私人友谊,不仅导致鲁迅和梁实秋之间翻译论战的微妙变质,而且形成现当代思想史上一整套学术争鸣与政治意识形态争夺二者迅速转换的思维机制,对现代中国学术进程、文学翻译和异域思想资源的引进导向、现代中国文艺传统发展等问题影响甚大.对此历史性私谊在思想史视野中进行历史还原和意义讨论,既可呈现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在日常活动层面上的经典化历程,从而对文学和政治的复杂绞缠有更人性而平和的理解;又能推进对现代文学史上私人因素在文学传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反思,还原被政治功利和历史叙述"后视镜"双重遮蔽的文艺思想本身的学术价值,并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理路的逻辑转折与思维变异.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度湖南文学评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艺理论研究紧紧围绕时代主题,感应时代精神,对当下文艺发展起着导向与引领作用,不断开拓新的学术领地;现当代文学研究突出湖南本土作家研究,而又关注全国文学研究新动态,取得新的重要收获。湖南文学评论不仅推进了湖湘学术的积累与发展,而且对当下湖南文学创作的进步与繁荣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具有独立的历史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学界有一种消解近代文学的意向,极不利于全部中国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中国文学史学的建构。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中国文学学习西方,以及在西方文化的撞击下中国文学求新求变的过程。因此,八十年的近代文学(18401919),既不是古代文学的继续和尾声,也不是现代文学的前奏和背景,它有其独立的历史地位。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建构中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列宁语),这些"新的东西"既为古代文学所无,又对现当代文学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秀明  郭剑敏 《学术研究》2006,(12):115-119
在当前的文学史书写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仍处于一种合而不通的状态,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首先要充分认识现代性在百年中国文学语境中所呈现出的复杂性与阶段性的特点。在这一前提下,正确理解延安文学和体制化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及其特殊的文学史意义,是整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