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情》2005,(2):13-13
在2005年1月18日全省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向新闻媒体通报:省政府为确保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增长10%以上的目标实现,在今年经济工作中有12项安排意见:一、切实加强农业,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整体竞争力。突出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改革、改组和改造结合起来,不断优…  相似文献   

2.
胡安荣 《四川省情》2004,(12):10-12
即将过去的2004年,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大局已基本落定。在这一年里,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得到抑制,农产品价格涨势趋于稳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态势。全年GDP总量将超过6000亿元,增长速度超过12%,比去年有所加快。经济运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情》2006,(2):27-27
2006年1月23日,四川省新闻办公室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发布会,王怀臣副省长通报了2006年省政府工作要点,摘要如下: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第一步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确保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增长10%以上。一、切实加强农业,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邹城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立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农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并非粮食增产带来的;相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方式和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控制农资价格,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国家财政对农民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方向,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我们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内外部条件。1、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要认真把发展粮食生  相似文献   

7.
分宜县农村经济好·戏·连·台邓建华一九九七年,分宜县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农村工作的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稳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依靠科技切实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把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当前农村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它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制约着缩小城乡差别的进程。一、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现状及制约农民增收的两大主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出现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已持续了6年,在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进入了总量平衡、串年有余的新阶段后,主要依靠增产和提价的办法已不足以使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结合莱芜实际,当前解决农业面临问题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靠稳定政策和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靠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两大战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靠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使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再上新台阶。1、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到2001年底,全省实  相似文献   

11.
1994年,顺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我省紧抓农业生产的难点和重点,确保粮棉生产稳定增长,对种植业生产明确提出了“提高单产,稳定总产,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指导思想。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依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结合经济效益调整种植结构,在遭受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省种植业生产仍然获得了较好收成,粮食虽然减产,但仍为历史上的较好收成,棉、油、糖、菜  相似文献   

12.
图说四川     
《四川统计》2012,(11):6-7
四川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意见出台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意见指出,四川要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重点打造五大产业带,力争到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带动1000万农民就业增收。  相似文献   

13.
图说四川     
四川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意见出台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意见指出,四川要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重点打造五大产业带,力争到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带动1000万农民就业增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5·12地震”及干旱等自然灾和诸多的不利因素,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群众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努力克服多种不利囚素,积极应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压力,把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省农村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强化果业和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加大农民工技术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1000万吨,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水果产量和质量同步提高,林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与农民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增产不增收。显然就“农”抓“农”难以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也就是说农民收入的提高,仅靠农业是不够的。只有推进城市化进程,才能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城市化是未来农民收入增长的发动机,依托城镇的  相似文献   

16.
湖北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前湖北农民增收的形势与问题 在两大补贴、减税、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粮食、油料、生猪、水产品等增产的因素拉动下,2004年湖北有望实现农民增收目标,预计武汉地区农民增收可达453元.据湖北省农调队对全省33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前三季度湖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06.4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6.15元,增幅达到22.86%,是1997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长水平,首次超过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特别是1998年广东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跌较大,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纯收入增长明显放缓。原因除经济大环境和自然灾害外,有关涉农政策调整的实际执行结果亦影响重大,亟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订。同时,广东已踏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全国范围农产品供需平衡大格局的形成,昭示旧的产品经济的农业发展指导思想已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对此更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放缓1.农业增产不增收。1998年,全省199O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84%,而现价农业总产值仅比上年增长2.96%。现价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贫困地区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新思路。我们必须根据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规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支持贫困地区调整农业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键。近几年来,台州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保持了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全面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2002年台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70元,比上年增收339元,增长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绝对额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元。一、台州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非常明确地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放在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