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环保     
英国《自然》杂志:谁杀死了湖底的鱼//美国《科学》杂志:“红潮”祸害珊瑚礁//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新消毒法清除生化武器污染//美国《科学杂志》:冻土层下微生物数量在增加  相似文献   

2.
有不少大中学生反映,《中国日报》的难度比较大,理解起来比较难,美国的本土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读起来更容易一些。本文就这种现象,进行了调查。首先,建立了包括两百篇2014年3月到5月份的商务新闻的《中国日报》语料库作为语料库,两百篇《今日美国》的商务新闻作为参照语料库,详细对比了之间单词长度、句子长度、句子的难度指数(Gunning Fog Index)。研究发现,《中国日报》的难度指数要高于《今日美国》,句子平均长度也高于《今日美国》,对读者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悲剧》是著名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传世名作,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等家喻户晓的佳品.德莱塞出身于一个破败的小农业主家庭,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从小就靠劳动挣扎度日,也正因此德莱塞才能写出像《美国的悲剧》这样揭露美国悬殊的贫富差距,人们为追逐金钱导致道德沦丧的小说.该小说分三部分,讲述了一个叫克莱德的美国青年是如何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年轻人堕落为一个被社会污气所腐化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都知道,2006年10月宋祖英举办个唱,把中国民歌《茉莉花》唱响美国。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流行天后席琳·迪翁与宋祖英中西合璧演唱的《茉莉花》更是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人不知道,其实早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民间歌手就在美国唱起了《茉莉花》;再往前推进100年,1804年,英国人巴罗撰写的《中国旅行记》把《茉莉花》带到了欧洲。  相似文献   

5.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作者通过一个小男孩离家出走的经历,反思了美国的教育、美国的文化以及美国当代人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动态。本文主要探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情怀。  相似文献   

6.
传媒览要     
谁动了美国人的隐私?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5月8日“窃听门”风波未了,支持率直线下降的美国总统布什再次遭遇“新窃听门”。美国媒体近日披露美国最大的几家电话公司向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提供了2亿美国民众的通话记录。这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到底是谁动了美国人的隐私呢?“9·11”事件后,在“反恐高于一切”的方针下,美国又出台了一部《爱国法》。2002年11月,布什签署《国土安全法》,这两部法都大大加强了政府对美国国内机构与人士进行情报侦察的范围。随后,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开始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南方公司…  相似文献   

7.
人体     
美国《新科学家》杂志:大脑中的杏仁核导致害羞;美国《科学》杂志:大脑活动差异决定痛感程度;美国《神经心理学杂志》:脑部温度控制人体生物钟;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家茶座》2010,(1):157-158
《企业家信息》杂志最近刊载同题文章说,美国于1890年制定了《夏曼反托拉斯法》,可称得上世界反垄断法的开山祖师。但由于该法条文过简,又未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使得它形同虚设。于是美国又于1914年9月和1O月分别颁布了新的反垄新法——《联邦交易委员会法》和《库雷顿法》。  相似文献   

9.
美国许多法律涉及到老年人,比如《社会保障法》、《禁止年龄歧视法》、《住房与社区服务法》,等等。在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中,1965年颁布的《美国老年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诞生标志着美国的老龄问题从养老保障和司法维权的范畴中超越出来,迈向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老龄工作。所以本文将重点对《美国老年法》诞生的背景、内容和发展加以叙述,并力求以此为主线,贯穿美国老龄工作的发展过程,同时也简要介绍其他的涉老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在心中》是美国菲裔作家卡洛斯·布洛桑最为经典的作品,甚至其一度被美国《展望》杂志评选为最重要的五十部作品之一。该作品创作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亦是在美国和菲律宾关系异常复杂的时期。在美西战争和菲美战争之后,美国从西班牙吞并了菲律宾,从而导致大量菲律宾人移居美国以填补农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