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塞尔与弗雷格一样都是逻辑主义意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胡塞尔虽然并不赞同弗雷格认为意义或思想存在于某个"第三种领域"中的说法,但在意义或思想是既不同于客观事物也不同于主观表象的"第三种实体"这一点上,他与弗雷格是完全一致的。在《逻辑研究》中,通过对意义与表象、意义与指称、意义与对意义的体验等问题上存在的模糊和混乱之处的澄清,胡塞尔对意义的客观性和不变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从而将"意义实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确立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指称概念不仅是语言哲学的基本概念,更是意义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在早期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指称成为意义理论研究的阿基米德点。早期的真值条件论者弗雷格和罗素认为,语言表达式所具有的意义是因为它们直接指称外部实在中的事物。在戴维森提出的系统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他对指称概念的解释并未直接向名称或谓词与对象的关系指派经验内容。指称在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的基础性作用被消解。指称从意义理论研究的阿基米德点蜕变为纯粹语义学的设定。指称概念的消解与蜕变是从早期逻辑原子主义的微观语义分析到戴维森整体语义理论构建必然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3.
“普遍性”是弗雷格概念文字的初始符号。弗雷格有关“普遍性”的探讨其实是关于全称量词的探讨,他基于“普遍性”符号,从现代逻辑的视角对全称量词进行了说明。在这样的说明下,全称量词是表达思想的普遍性的语言标志,全称量词的涵义是思想的一部分,全称量词的意谓是二阶概念,它通过对个体域的限定,从而对(一阶)概念加以限制。运用概念文字,弗雷格揭示了自然语言中表达普遍性思想的句子的逻辑形式。借助于王路教授提出的句子图式,可以从语言、涵义和意谓三个层面分析弗雷格关于“普遍性”的思想。弗雷格的“普遍性”思想对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弗雷格的语境分析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格意义理论的一个著名论点是:一个句子的指称是其真值,并且句子的指称依赖于语境。弗雷格区分了直接语境和间接语境。在直接语境中,一个句子表达它的直接指称即它的真值,在间接语境中,一个句子表达它的间接指称即它的涵义亦即它的思想。有了直接语境和间接语境的概念,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具有相同真值的句子并不能进行保值替换。笔者认为,弗雷格的语境理论虽然很有价值,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仍有明显的不足。为此笔者提出一个与弗雷格相反的观点,即:句子的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它所对应的事件。并以此解决弗雷格所面临的一些疑难  相似文献   

5.
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世界"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本文尝试着从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解读:一方面,结合世界与语言、事实与命题的研究对世界与原子事实的关系,特别是不存在的原子事实进行解剖;另一方面,从逻辑、语言与世界以及唯我论相关思想出发,对世界的划界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最终演绎出关于世界的两条结论:(1)世界与原子事实的关系是包含非对称的对称性;(2)世界与世界之外的关系是可说与不可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哲学家弗雷格、胡塞尔、罗素诸人关于语言与实在,意义与指称理论的分析比较,对语义学家奥格登、理查兹、乌尔曼诸人有关语义三角关系的评析,结合语言任意性和整体性原则,提出一种语言与实在、意义与指称关系的综合表述,并尝试补充了索绪尔关于符号理论的观点,最后指出概念意义对语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著名观点,但由于弗雷格从未给“涵义”以精确的定义,因而涵义问题至今仍然是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从认知价值和同一关系两方面,弗雷格认为必须区分涵义和指称。涵义在弗雷格系统中主要有三种功能,由于概念模糊而功能广泛,弗雷格的涵义概念产生了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创始人,弗雷格认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真。在逻辑学中,真既可以做谓词,也可以做形容词,并且与句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为了获得真,他开创了一种形式语言的方法,从而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奠定了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有限理性存在的人类自身在面对世界之时,也必然地面对了语言的存在问题,而语言的存在绝非是"交流工具"、"符号系统"等语言现象可以担待的问题,语言存在问题不仅关涉语言现象的呈现,而且关涉如此"现象"呈现的本底根据,即关涉语言存在的理性基础;语言存在的理性基础作为语言现象之根据应该立于纯粹的先验语言世界,体现为纯粹的概念形式,并通过理性"直观"与"表象"过程实现其与经验形式的统一;先验哲学的"直观"与"表象"既是产生"语言知识"的保证,又是先验语言形式与现象世界的语言描述相统一的必然环节,语言存在之"真"基于理性之"真"。  相似文献   

10.
弗雷格用实质蕴涵来刻画条件句导致了"实质蕴涵怪论",因此实质蕴涵不断受到批判.然而,根据弗雷格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弗雷格对实质蕴涵的看法以及他为什么使用实质蕴涵.弗雷格把条件关系区分为能表达普遍性的情况和仅仅表达真值关系的情况,表达普遍性的条件句其从句不是完整的思想,其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其间接指称.仅仅表达真值关联系的条件句其从句则是完整的句子,其指称是真值.他指出表达事物因果联系的条件句要用带全称量词的一阶谓词逻辑公式?x(P(x)→ ψ(x))表达,而只表示真假关系的条件句直接用实质蕴涵式来表达.弗雷格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建立的逻辑,他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对于条件句逻辑的产生及后来逻辑学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弗雷格用实质蕴涵来刻画条件句导致了"实质蕴涵怪论",因此实质蕴涵不断受到批判.然而,根据弗雷格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弗雷格对实质蕴涵的看法以及他为什么使用实质蕴涵.弗雷格把条件关系区分为能表达普遍性的情况和仅仅表达真值关系的情况,表达普遍性的条件句其从句不是完整的思想,其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其间接指称.仅仅表达真值关联系的条件句其从句则是完整的句子,其指称是真值.他指出表达事物因果联系的条件句要用带全称量词的一阶谓词逻辑公式?x(P(x)→ ψ(x))表达,而只表示真假关系的条件句直接用实质蕴涵式来表达.弗雷格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建立的逻辑,他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对于条件句逻辑的产生及后来逻辑学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现象的经验中,我们常常将这种现象的存在统一视为其自身固有品质的表现而具有客观性的存在地位;弗雷格的语言分析注意到了语言现象经验中的相关常识论,提出了一种去心理主义的“涵义”观,并希望以此确立语言现象存在与统一的客观思想模式;弗雷格的“涵义”论揭示了语言现象经验的共同性基础,但这样的“揭示”并没有为“共同性基础”确立真正的源泉,我们只有从“涵义”思想的改造与回归先验哲学的进程中方可探知语言现象存在与统一的必然性基础,即语言现象世界的呈现与统一性特征决定于理性存在的先验形式,决定于纯粹理性世界的语言存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真语句指称什么这个问题上,罗素和弗雷格的观点并不一样,前者认为真语句对应着事实,而后者则认为所有的真语句都指称真.丘奇、戴维森和哥德尔的弹弓论证表明真语句将有同一个指称.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弹弓论证支持了弗雷格的观点而反驳了罗素的观点.尼尔认为,摹状词理论可以使得罗素的立场不受弹弓论证的影响.然而,即使如此,真语句指称事实的观点还面临着其他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弗雷格《论意义和指称》一文讨论了专名、单句和从句的意义与指称,提出客体、语言、思想和真值之间的关系,建构了讨论语言意义问题的基本框架。罗素认可弗雷格的专名理论贡献, 但认为专名理论无法解释空指称。因此他区别了专名和摹状词,并讨论了其意义和真值。  相似文献   

15.
传统逻辑研究思维形式,首先要求概念要明确。这一要求恰恰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即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现象,而在自然语言中所使用的概念往往是不明确的。模糊概念在我们日常的思维与语言中是带有普遍性的。与传统逻辑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相比,模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更加复杂,它主要有全异关系、相似关系、交叉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分离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对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它仍然面临一些理论困境,其中包括句子的指称问题和谓词的定义域问题。本文旨在解决这两个疑难,为此,首先简要地介绍弗雷格的有关理论和观点。本文指出,弗雷格把句子的真值看作句子的指称是错误的,而应把句子所对应的事件看作句子的指称。本文还主张用弱指称有无原则和弱涵义有无原则分别取代弗雷格的指称和涵义的部分整体原则的相应的部分,而保留其他部分。据此,作者对弗雷格所面临的谓词的定义域疑难给出一种解决  相似文献   

17.
对弗雷格的涵义概念的心智化解释,是意义理论研究从语言本位转向心灵本位的标志之一。福多在阐述概念理论时指出,在弗雷格的本体论前提下,不能一致地把涵义等同于呈现模式。呈现模式本质上是思想语言符号,概念应被理解为由指称与呈现模式构成的一个二元对。但是,福多的概念结构并不能融贯地满足成功交流所需要的公共性和心理解释的双重约束。相对地,在理性行动约束下,如果摆脱弗雷格把思想作为独立实体以及福多的心智优先性的本体论束缚,完整把握语言、思想和世界的三重结构,在行动主义的框架中,可以协调概念的公共性和心理解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弗雷格提出的涵义与指称的二分说突破了密尔指称论中的意义即语词所指对象的局限性。实际上,作为逻辑哲学家,语义分析只是他的手段。涵义与指称的区分与弗雷格独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立场密切相关。通过《论涵义与指称》一文可以解析其本体论和认识论立场:认知对象具有抽象性和客观性;意义建构过程中人具有主体地位;语词和语句的涵义均具有主体间性;涵义是联结语言表达式与其指称的认识论通道;认识的途径和目标具有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19.
弗雷格开创了逻辑语言分析方向 ,他成功地把数学语言转换成逻辑形式语言 ,建立起语言逻辑的框架。在语形学上他最先构建了命题和谓词演算系统 ;在语义学上建立指号和指号语义系统 ;在词用学上他提出语言表达式满足语法语义同构化原则 ,语言指称 (语用 )与语境和语言使用者对语言表达式的影响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在创立现代逻辑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函数的说明。他认为,函数是不饱和的、需要补充的;当自变元补充函数时,就形成完整的整体。根据自变元的类型,函数可以分为第一层函数和第二层函数。函数-自变元理论是概念与对象分析的基础,是弗雷格构造现代逻辑系统的理论前提和关键方法。第一层函数和第二层函数是区分一阶概念和二阶概念的基础,弗雷格由此构造了量词理论,从而创立了现代逻辑。同时,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基本方法是逻辑分析,弗雷格的函数-自变元理论是逻辑分析的理论基点,对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