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论体系中最有价值、最值得珍视的是科学的研究方法。长期以来,人们注意较多的是经典作家作出的具体论断和结论,而对其社会认识论的科学方法则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列宁社会研究的方法,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唯物辩证法是列宁研究社会现象和分析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列宁强调没有唯物辩证法就不能阐明社会关系,坚持社会研究方法中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性,主张用辩证观点分析一切事物,注重运用辩证法解决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新问题。在现代,唯物辩证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提高方法,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认识方法,是落实中央关于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理论体系中最有价值、最值得珍视的是科学的研究方法。长期以来,人们注意较多的是经典作家作出的某些论断和结论,而对其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则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列宁研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历史分析方法作为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方法的具体展开,探讨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现象之间的纵向历史联系,实现历史分析与阶级分析方法的密切结合,重视历史经验、历史观点与历史环境,注重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去除意识形态的偏见与傲慢,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而言具有三层方法论价值:一是使“主观”的社会科学走向“客观”;二是“宏观”的社会分析走向“具体”;三是“微观”的社会研究走向“真实”。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唯物论作为方法论“较为牵强”,研究方法、抽象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抽象是研究的发端”,研究工作应走从抽象到抽象(思维具体)的道路;而实际上,唯物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研究方法、抽象法首先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实在具体、事实是研究方法的起点,研究工作应走从具体到抽象,即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6.
物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概念的科学理解。对列宁的物质定义作出实事求是的当代阐释,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而且有利于在当代条件下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7.
讨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各自的研究领域加以划分;其次,从各自研究领域的差异出发,讨论这三大类学科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最后,在抓住这三大类学科在使用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数理方法、实验方法中有相通之处这一共同特点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三大学科在研究方法上何以呈现出相互靠拢甚至趋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历经了中西互渗、观点至上和理性多元三个阶段。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兴替状况,展示了其与自然科学、政治理性及人的实践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时为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性质及其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研究的关系开拓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以实践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为主导的西方哲学方法论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但这种区别并不意味着后者对前者就无足轻重或原本就是相互抵触的。西方哲学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诸多方面不仅增添了适合于目前时代特征的新方法、新范式、新思维,而且还为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开辟了所不曾有的、未充分展开的新的自我生成之域,在方法论上创造性地构建了总体适应后现代社会发展之时代精神要求的新理念、新原则。因而,完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上的革命性变革与西方哲学方法论的近现代转型,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同步性与共通性,二者在方法论上的同向建构大大高于它们的异质背反,这无疑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发展最显著的解释变量.三农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乡土或城乡空间,遵循"八股"范式.即围绕科学理论和三农实践需求提出问题,展开文献综述、找出"文献缺口",基于理论框架分析构建假说,对应框架内容确定素材,脚踏实地进行资料采集,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得出具有稳健性的结论,进行三农政策设计.扎实地学习中国国情,借鉴世界先进的研究方法,讲述好中国故事,可以作为新时代三农社会科学研究者共勉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研究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时的理论困境,根据社会学研究方法给经济动员领域研究带来的启发,首次提出了将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概念操作化理论运用到对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理论研究中的思想,分析了其可行性,并提出了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推广应用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假说的定义和功能的认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说是认识主体在已知的有限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对已存在和发现的事物现象作出的假定性解释和说明 ,以及对尚未发现和存在的事物现象作出的推测。从认识论角度看 ,假说能够对已存在和发现的事物现象作出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 ,这是形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假说的预见功能 ,这是假说指导科学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前提 ,也是假说转化为理论的一个关键性标志。假说正是通过解释和预见这两个基本功能来解释世界和指导人类的实践 ,并以此来检验和证明自身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对迪尔凯姆著作之一《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进行了简单评述,介绍了他的社会学方法论,包括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如何去观察和解释研究对象的原则,以及社会学求证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毛泽东直接吸收和借鉴了列宁的许多思想与历史经验。在列宁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民族特点和现实国情,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以群众本位为指导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重视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利益需求的保障和满足,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驱动力量;利用学校、报刊等多种渠道并通过自我教育、学术探索等多种方式为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建构了多样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化革命是毛泽东一生都十分注重的理论问题,是评价毛泽东晚期功过的焦点,也是社会长久关注的带有现实性和普遍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等人曾经提出过文化革命的理论。毛泽东的文化革命概念则早在新文化运动中就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又有系统的论述。文化革命理论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宏大愿望,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革命概念应该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内乱区分开来,不应因为有“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内乱而讳言毛泽东的文化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人学理论宝库中的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人学在超越以往人学理论的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三重转向,即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人学研究对象的转向,从单一的本质主义到社会关系总和的多元主义的人学研究方法的转向,从只求达到对人的现存理解到改造人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学价值取向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列宁和毛泽东都不同程度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主义思想。他们的坚持和发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把握革命与国际主义之间的本质联系是逻辑起点;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是方法论基础;参与和领导阶级与民族革命实践是现实基础;借助共产国际是组织平台,发扬自主性联合是实践原则;反对帝国主义是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面对科学在战争中的非理性应用,贝尔纳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反叛脱离社会实践的科学哲学传统,关注作为社会实践的科学,展开对科学全方位的社会研究。传统科学哲学大多时候关注的仅仅是科学的最终产物,也就是关注作为知识的科学。这种知识论科学哲学遗忘了生活世界,它描绘的是科学世界观。贝尔纳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具体地、开放地、涉及终极关怀地看待科学究竟是什么,开辟了科学研究的社会实践转向。贝尔纳的科学学几乎可以说是从实践中具体的问题而来,最终又回到实践中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典范。从关注作为知识的科学到关注作为社会实践的科学,恰好是回归生活世界哲学视野转换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企业职工大规模下岗是我国转型期特有的经济社会现象.从社会学视角看,下岗实质上是失业,必然产生多重社会效应.再就业工程作为政府动员社会资源解决下岗失业问题的应急措施,不可能长期搞下去,必须着眼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寻找市场、政府和社会三方面的结合点,这是解决下岗失业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