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季驯在治河过程中提出了"束水攻沙"这一影响深远的治水方案,但对当时的滨淮地区、淮扬下河地区和朱氏王朝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由此引发了一次激烈的利益冲突.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面前,地方利益是不值一提的,其合理的呼声也就自然而然被统治者冠冕堂皇的口号所扼杀.维护地方利益的官绅成了利益冲突与矛盾的牺牲品和替罪羊.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地方政府之间必须就公共事务展开横向合作。当前,地方政府合作面临着跨区域行政权行使缺乏法律依据、区域协同立法受权力配置制约、权力有效性缺失、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与法律之间的相互掣肘。在系统与环境的解释框架下,政治与法律是各自以权力与立法为核心的功能分化的社会子系统,彼此之间以政府间行政协议为耦合渠道,在维持界分的同时又形成特定的联系,为解决系统内部的矛盾提供方法与途径。地方政府合作中政治与法律结构耦合关系的生成,为地方政府合作中行政权的运行提供了合理性依据,可以促进法制功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万历会计录》是明万历十年户部纂成的国家财政册籍。万明和徐英凯合著《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对这一珍贵史料做了全面整理,并且以白银为统一计量标准,通过折算对万历初年户部掌握的财政规模、结构及其货币化程度做了估计和统计分析。这一成果将会成为明代财政史研究的一块里程碑。围绕着这一成果,本文讨论了三个问题:首先,对《会计录》的性质提出一些补充意见,进一步解释了《会计录》所载数字反映的是户部会计职责范围内的财政收支情况,指出《会计录》虽不是预算,但具有提供财政计划成例的意义。其次,针对数据整理,特别是财政规模、结构与白银货币化程度的估算,分析了推算方法的合理性,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方向。最后,在梳理万明从讨论白银货币化到白银财政的学术理路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需要注意考察市场机制与贡赋体系的关联,探索中国式市场经济的脱嵌机制。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明清徽州书院教育十分发达,位居全国前列。以徽州地区为中心考察乡村书院与地方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徽州乡村书院社会控制功能实现的途径,主要包括:书院的教学内容、书院的祭祀仪式和书院的讲会制度。此外,徽州商人、徽州宗族及徽州学者和乡绅三方面为徽州乡村书院社会控制提供了经济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5.
清代雅州西北面内外称口内、口外,最初是西炉之役后雅州官员的一种习惯表述。康熙末年清出兵西藏及川藏行政分界、雅州升府以及打箭炉同知设立之后,口内与口外开始成为正式划分,口内土司与口外土司之称也随之出现。府属土司作如此划分,有加强管理的意义,后正式记入乾隆《雅州府志》。府志“土司志”通过设置细目对府属口内土司“功绩”作较全面的记载,反映出对口内土司及其作用的重视。康熙后期至雍正年间这三十余年中,府属口内土司在西藏与川西高原治理以及保证川藏大道正常通行中参与了多次重大行动并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彼时的府属口内土司,已成为清治理西藏与川西高原地区以及确保川藏道正常通行的一支可动员、借助的重要力量。为确保口内土司稳定并继续发挥作用,清加强对口内土司管理,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政策与措施客观上推动了青藏高原东南缘藏族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密切了此地区民族间的关系。边缘区域民族关系的持续变化,又对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讲,公民权利能否得到充分实现,除内在的主体性要素外,主要受到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个人和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好坏两个方面外在因素的制约。为有效解决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问题,中央政府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主管理地方性事务的自治权,并明确要求中央或上级政府必须承担相应的帮助职责,从而构建了一个保障各级政府有效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促进公民权利实现能力提升的宪法机制。  相似文献   

7.
8.
庞德作为美国现代社会法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提出了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文章围绕法律与社会控制这一主题,以腐败为例,简要说明了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性,主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指出了其著作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光绪朝平阳县令汤肇熙之《出山草谱》,全面地反映了基层地方官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并透露了极为丰富的社会变迁信息。在地域整合的意义上,现代因素渗入之前,儒学意识形态已经失灵。商业的发展使得"士"在地方社会中失去了重心的地位,作为儒学"肉身"的士人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已无法发挥教化"愚民"的职能。在社会组织方面,宗族内部联系纽带松弛,原先承担的一些社会功能被其他社会组织所替代,从而丧失了其在地方社会中的"独尊"地位。与此同时,地域社会出现了高度组织化倾向,地方社会各群体间展开剧烈的利益争夺和权力角逐。地方秩序的维持须借助县令的力量,地方官作为国家的象征符号,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统合力。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中国,政府通过对宗教活动的行政引导与干预达到稳定统治秩序之目的;地方精英通过对宗教场所、宗教活动的参建与参办提升自己的威望;民众通过对宗教活动的参与以满足精神需求,并完成社会交往与经济交流;僧侣通过对宗教活动的主持,既可增强精神影响力,亦可物质获利.因此可见,宗教活动在古代中国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是社会各阶层间社会互动活动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11.
12.
结合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实际,依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之规定,从选择派遣机构、规范派遣协议、合理设置派遣岗位和建立合理薪酬体系等方面对当前劳务派遣机构面临的风险提出控制与防范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明清歇家研究》中,作者将歇家定义为一种以提供住宿与贮存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商业经营模式,并描述了它在明清时期向税关、赋役、仓场、司法等地方行政领域渗透的过程。它是行政控制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以其综合化的经营模式成为地方社会权力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对明清商业化进程中歇家群体活动的多方面考察,展示出社会结构作为一种过程的不均衡状态是如何在相关行政制度的运行中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招聘环节面临的法律风险,采用法规解析及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具体规定,对企业在招聘环节面临的潜在法律风险做了具体阐述,用相关案例对这些风险做进一步的分析,并探讨了企业招聘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以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依法、合法招聘,最终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财政分权和垂直控制的人事体制使地方政府处于一种独特的"自主"地位,并蜕变为具有自我特殊利益诉求的行动主体.只有恢复它们的公共性基础,地方政府才能克服这种"自主性",才能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时期相当数量有军事情报价值的外交照会流失海外,学界对于耆英、伊里布等关于台湾问题的交涉因缺少中英往来的诸多照会而多语焉不详。大英图书馆藏道光年间《台湾奏折上谕》《来往文书》等两类外交照会档案汇编,基本为国内学界所未涉及。分析这两类外交文书的内容及表达修辞,可以较为全面地解读道光年间国与国之间全权钦差大臣的行动轨迹及其策略,清方对英方军事及商贸态度等,反映了清政府在谈判过程中的主动或被动、清方外交策略和姿态,以及《南京条约》前后清帝国外交策略及其操作的差异,涉及传统中国外交理念时空意义上的转向。这些外交照会涉及英军侵略中国台湾及其遭到的反击等,关涉战争道义乃至国家领土能否完整等历史转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明代布政司掌一省之政,主管民事,既往研究对于明代布政司在司法中的作用鲜有关注。通过《四川地方司法档案》这一目前仅见的明代地方司法档案,可以发现明代布政司在立案、审问以及详谳等司法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明初设计的省级司法格局中,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均有自己的位置和职掌,省级司法没有、也不可能全部归属按察司,布政司在司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司法实践中,因为百姓告诉相对自由,案件司法权相对开放,在追求公正无枉的目标下,布政司、按察司与都司在司法中的协调与牵制明显。本文从讨论布政司在司法中的作用出发,分析和展示明初的地方司法格局;并以此视角,重新审视明初地方最高机构,即都、布、按三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工程技术典籍的代表,晚明著作《园冶》与《天工开物》在国内的遭遇、对外传播及翻译的时间与空间及其产生的国际影响等方面高度相似.考察二者对外传播和翻译的过程与主导力量,不仅有利于推广中国古代工程技术成就,而且有利于典籍自身的保护与传承,对当代典籍翻译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要求,传统城乡规划学已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行业变革重塑新时代城乡规划师的价值观,相应地,地方高校需要在城乡规划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适时调整。在此背景下,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既是地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孕育土壤之一,具有“望得见,摸得着,共参与,接地气”等特点。基于此,本文以城乡规划学核心课程《国土空间规划信息技术》课程思政为例,探索将信息技术下的绵阳市地方资源和绵阳市在长江中上游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具体实施等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课程思政,以期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孔飞力先生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不是研究中国历史上某种习俗(或称之为"迷信")的著作,它带来的思考很多。其中就有清政府的社会控制问题,尤其是遇到大事要事时清政府的官僚系统的应变和最高统治者的认识思路,都是围绕社会控制的角度去运行,只可惜的是他们对叫魂认识的错误升级,却带来社会的更大动荡。作为政府对于有可能影响正常秩序的任何行为有高度的警惕无疑是正确的,但仅仅采取"堵而不疏"的简单方式不能解决好社会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