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考察《搜神记》《世说新语》中选择问句的格式、形式特征及在句意表达上的特点。通过对两书中这类问句的描写,从一侧面揭示出选择问句在中古汉语前期发展变化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西游记》中是非问句的结构规律、形式特征和在句意表达上的特点 ,描绘其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里对问句的分类标准,将从《西厢记》里搜索到的是非问句分为"陈述句 ?"、"陈述句 疑问语气词 ?"和"疑问结构 陈述句 疑问语气词 ?"三种结构。从结构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析,大致概括出其处于近代汉语这个特殊的语言历史时期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祖堂集》中的是非反诘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文献《祖堂集》中是非反诘问句倾向于使用反诘标记,或使用反诘副词,或使用特定的反诘格式。有反诘副词的是非反诘问句包括“岂”字、“宁”字、“可”字、“还”字和“讵”字等,反诘副词既有旧有的,也有新生的。反诘格式“岂不是X”、“岂不闻(道)X”、“岂不见(道)X”、“可不闻X”可能来源于汉译佛经,由此可以看出禅宗文献与汉译佛经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的是非问句中,根据疑问手段的不同可分五类,以带疑问语气词"么"为主要形式。是非问句中疑问语气词有"么、来、那、哩、也、乎"六个,表测度义的疑问副词十一个,有敢系、莫系、怕系、恐系。疑问副词"可"在是非问句中起纡缓语气和搭衬语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描写了哈密汉语方言音系的声、韵、调及声母、韵母的基本特点。提出哈密方言选择问句中有成句标识"呢"的选择问句格式为"主语成分+前项(谓语成分)+呢吗+后项(谓语成分)+呢?"无成句标识"呢"的选择问句格式为"主语成分+前项(谓语成分)+吗+后项(谓语成分)?"并分别描叙述了它们的分类和用法。  相似文献   

7.
宋代选择问句句式可分为[A+否定词(+A)]式,[A,B,(C)]式和[A,B,(C),+特指问]式三类."对立"是选择肢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基础.与唐五代及明清相比较,宋代选择问句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了从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系统向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方言"K-VP"问句来源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VP"问句是两种正反问句中的一种,这在江南一带和台湾汉语都有,在东南亚个别语言中也有.而这种问句的地理上分布在云南最为集中.云南方言的"K-VP"问句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云南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语言没有这种问句,云南周边其他省也没有这种问句,云南方言的"K-VP"问句是历史上汉族移民带来的.云南也有少数靠近外地的地区存在两种对立问句形式,而两种问句其时间层次应当不同.纳西语有"K-VP"问句,这也许是历史上受汉语方言的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1)汉语正反问句的类型;(2)与各种类型的汉语正反问句相应的英语疑问句,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从四个维度论证三个结论,一是问句能改变语境信息,二是不同的问题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三是概念“解决”在刻画依赖关系中的重要性。结论同时表明了从逻辑角度研究问句或问题的必要性。全面考察逻辑发展过程中一些有影响或有过影响的问句语义理论,并以概念“解决”为标准对它们作出衡量。  相似文献   

11.
<五灯会元>中"T,是否"句式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反复问句句式.该句式和现代汉语中的副词"是否"及附加问"是不是"有密切的联系.反复问句中VP的复杂化是"T,是否"式产生的动因,先秦文献中业已存在的"T,可乎"句式则为其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是非问句是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一个重要类型,相关的研究已经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成果;但从目前来看,专门针对是非问句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不够系统和深入。本文主要从是非问句特征及分类标准、疑问程度、构成要素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详尽的综述和整理,以期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讨论英汉否定是非问句内部在倾向性上的不一致性,着眼问话人心理倾向性考察实际交际中对否定是非问句的回答,结合英汉是非问句系统的的不同特点,来分析否定是非问句两者在答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下,探讨焦点标记“是”在汉语特指问句中的句法表现。“是”具有2种用法,一种为判断动词,另一种为焦点标记。汉语特指问句可分为Ⅰ类疑问句和Ⅱ类疑问句2种类型。焦点标记“是”位于焦点投射中心语位置。在特指问句中,对焦点标记“是”的位置关系为了满足扩充投射原则,主语“你”移位至焦点标志语位置,而疑问代词作为焦点成分位于原位,在逻辑式中发生移位,嫁接于焦点标志语位置。  相似文献   

15.
皇侃《论语义疏》中出现了几种为中古汉语所特有的疑问句新形式:由“为是……为是”和“为当……为当”构成的选择问句以及多种疑问词(“不”、“否”、“乎”、“耶”等)构成的正反问句。在汉语语法史研究方面,皇侃《论语义疏》具有特殊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陕北方言的疑问句和普通话的疑问句不同 ,只有是非问句、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三种 ,且结构格式也不一样。是非问句通常用类似于正反问的“体标记 否定词”格式表示 ;选择问句是在选择项之间嵌入“是”字 ,并于选项末缀体标记 ;特指问句则表现为一系列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殊疑问代词的使用。同时三种问句格式在语义、语用方面也和普通话的相应形式有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7.
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1999)02-0078-02英语中有一类问句,由条件状语从句和问句共同构成。这种问句被称为ConditionalQuestion,即条件问句,例如:1.Whatwouldyoudoifw...  相似文献   

18.
问句逻辑又称问题逻辑,作为语言学与逻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是现代逻辑的扩充型分支。"初等问句"是从结构上对疑问句划分的一种类型,开展"初等问句"的形式分析,不仅对建立疑问句逻辑形式系统,而且对问题的自然语言句法结构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汉语中广泛存带有"对比焦点"的初等问句,可以结合问题的"问域"理论,从"问域"角度对初等问句开展形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代汉语中含有"对比焦点"的初等问句形式分析的难题,也有利于现代汉语形式化研究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结构、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俄、汉语“陈述问句”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帮助中国学生在学习俄语“陈述问句”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母语的促进作用、克服其“负迁移”,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0.
汉语选择问句从先秦到近代发生了重要变化,元刊杂剧作为现存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文献。全面考察元刊杂剧中并列问句和反复问句的结构后发现,“VPNegVP”式在元刊杂剧中是一种占据优势的反复问句,“是”字并列问句在元刊杂剧时代也有较大的发展;在句尾语气词趋于减少的同时,元刊杂剧中出现了大量句中语气词,这与汉语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相符的,又带有元杂剧自身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