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和谐文化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内核,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和谐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是人类解放与自由追求在和谐文化中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确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关怀习惯,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在和谐文化中追求人文关怀的重大现实价值。和谐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就应该做到:追求正义公平;坚持以人为本;承认主体主义;重视心理疏导工作;实现人文关怀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念的界定汉语中“人文”一词的原始意识 ,是表示与自然天象相对应的人类文明或文化。《周易·彖传》指出 :“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与“人文”一词相对应的西方文字 ,意指人性、教养。本文是在人文精神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 ,主要指以人为本 ,以人为主体的思想 ,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注 ,“它以追求真、善、美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以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1〕人文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密不可分 ,精神指导关怀 ,关怀体现精神。人的思想和精…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力军,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第一要求。应该肯定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在此基础上,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其教育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应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加强人文关怀,通过这些环节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教育意识,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力军,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第一要求。应该肯定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在此基础上,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其教育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应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加强人文关怀,通过这些环节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教育意识,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维度之一.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这些不仅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同时也体现着科学发展观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来自于马克思理论的科学。然而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为终极关怀,以人的幸福为根本立场,以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理想,这在当代仍具有鼓舞人心的推动作用。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纯洁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和内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审视,和谐社会原则主要有: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公平原则和分配公平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民主和善治以达到基本权利平等,以人为本和司法完善以达到机会公平,以完善社会分配机制达到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观问题的提出首先内含着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对待发展的问题,即关键解决发展的目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为目的,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主旨,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所以,以人为本与马克思有关人本思想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观问题的提出首先内含着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对待发展的问题,即关键解决发展的目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为目的,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主旨,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所以,"以人为本"与马克思有关人本思想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范围内盛行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中西方教育传统中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中西方文化决定了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差异性与相通性并存。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渊源不同;在对“人”的理解上,中国意指“集体人”,西方视为“个体人”;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中国当成“引导者”,西方则为“促进者”。两者相通之处在于:坚持性善论;强调人具有贵于动物的独特价值观;倡导教师尊重、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梳理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探析二者的异同之处,可以让我们在汲取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长处的同时,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人文生态系统与"蘑菇"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界的森林里,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能成片地生长出蘑菇。人文生态现象与自然生 态现象具有相似性,社会环境对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当今社会,构建和谐协调的科学人文 生态环境,对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尤为重要而紧迫。我们通过对"蘑菇现象"的科学分析和理论研究,以及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之间的统一性、依存性和互动性的认识,探索并构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文生态 系统理论--"蘑菇"理论,提出营造有利于创新和人才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结构均衡论、资源发展论、人本价值论和政治经济学等角度对《大国空巢》的人口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其人口思想强调结构均衡与合理,体现出"求庶"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并在更高的层次上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联系了起来,因此,其思想在当代人口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新哲学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他从人本学的人的学说出发阐述了感性,并把感性规定为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感性东西是第一位的实体。人是感性的存在,只有爱才是一个对象在我们头脑之外存在的真正的本体论证明。感性、现实性、真理性是同一的。这样一来,他的感性也就成了一个本体论的概念,人本学哲学也就是感性本体论哲学。他提出“我欲故我在”,主张只有既与感性紧紧相联又同物质手段相联的意志,才能在行动上确证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感性实体的存在,这就为后人构建理解感性本体论的新视阈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人文社会科学本质上是关于人自身的学说;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于近代人类实践活动空间的展开与独立化进程;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本质上是一种人化的表达方式,是对人之存在、本质、价值与发展的理论透视,呈现出多样性的态势;各门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人,其研究领域、角度和层次虽有不同,却具有属人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语文教育的人文观是在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中建立起来的。为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 ,确立人的主体人格 ,形成人的精神文化内涵 ,反映现代文明的背景下人和人生的完整概念 ,他以学科为本位 ,以“立人”为基础 ,以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为核心 ,以帮助学生的现实人生为起点 ,构建了新型的现代语文人文观  相似文献   

18.
现代设计之后的设计思想与实践不仅从环保的、生态的角度积极探讨研究通过设计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而且尊重不同的文化,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并且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色彩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从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方面都还存在不足。文章立足于色彩和色彩设计的本质属性,对色彩和色彩设计的概念、现象及应用进行反思和再认识,主张色彩设计应回归自然本质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并在色彩设计中建立系统观念,更好地对色彩设计进行定位。这样才能满足现代设计发展的需要,发挥色彩设计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的研究,分析了该现象形成的缘由;提出了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重建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创立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空间和人事环境,关注运动员的生命发展诉求和他们的幸福感,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时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西人性论的冲突:近代来华传教士与孟子性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来华传教士以基督教教义为评判尺度,对儒学人性论尤其是孟子的性善论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他们认为,性善论主张人只能依靠自身进行道德完善,这种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排斥宗教信仰,而且容易导致对道德真理采取实用理性的态度。传教士们的批评意见既表现了一种宗教偏见,也展示了中西思想在此问题上的实质性的歧异与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