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宇宙观到认识论的各种思维方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各方面自在和潜在的指导原则,就是传统。传统包含两个层次:“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中国的古籍就是中国文化的遗存,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积累下来的解读和研究构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不断增长的谱系。这个“过程”因不同主体对不同时代的典籍和事物的不同解读和诠释而各异。这个“过程”所形成的传统也就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跨文化对话中的传统特别是“建构性”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强调“有机整体的系统观念”,抵制全球文化的单极性和同质性,为不同文化的平等共生提供理论根据,争取多元文化在全球的胜利。在世界进入多元多变的时代,研究传统的变异性和持续性,研究传统在跨文化对话中的发展,将使传统成为一种积极力量,推动人类精神世界的创新,推动人类走向更合理、更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过去数十年来,多元性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图景演变甚巨;然而我们却仍未找到一种话语来描述、界定、理解、解释和研究当代世界的超级多元性。关于多元性的社会思想和政治行动大多受制于民族主义方法论和多元文化主义框架;然而,对此应该提出质疑。和民族主义方法论相对的世界主义方法论,是观察多元性问题富有前景的视角。另外,对规范的、哲学意义上的“世界主义”和作为一种结构现象及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世界化”进行区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把哲学及规范意义上的世界主义与世界性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构建一种世界性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西欧文字词源学的角度上,找不到将“文明”与“国家”被一些学者那样区别来看的理由,更找不到将“文明”区别为“文化”与“社会”两大部分的根据。“文明”就是“国家”,本义就是“国家”。将“文明”区别为“文化”与“社会”两大部分,正如将“文明”与“国家”解读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来解决文明起源问题,同样没有根据。因此,研究文明起源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及其管理结构的变化,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支撑和关键。以规章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建设,对于激励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支撑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术规范建设、科研管理观念、人才激励体制和学科研究理念等方面。完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可以从构建科学的人才管理体制、加强学科规范性建设、重视应用性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开发和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来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基于以央视《百家讲坛》为代表的学者以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的文化传播现象,本文率先提出“经典代读”这一核心概念。“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受众出于对文化的渴求,被动地接受学者对经典的解读,导致自主阅读的角色缺位;媒体受商业利益驱动,以至于文化策略运用失当,文化角色定位偏移,因而出现角色越位;学者受制于大众媒体的强势导控与“受众为王”的商业逻辑,由文化理想的导航者蜕变为大众趣味的迎合者,导致角色错位。面对以上缺失,相应的对策是:聚合大学、公共图书馆、媒体等诸多社会公共资源,一同促使由媒体主导的经典“代读”向公众自身主导的“自读”转变,以此重建公共知识空间。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角看,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有四个特征:通过"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概念把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问题主题化,通过"后工业社会"概念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空间问题时代化,通过"回归宗教"和"公众家庭"解决方案将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中介化,通过"第二图示"将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分析微观化.这种时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观的文化哲学阐释呈现了贝尔独特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既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尔这一思想的深刻性和局限性,又有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构确立了历史起点,也开启了其百年建构的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部署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百年建构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产生了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创造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取得了系列重大成就,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言文化背景下,对西方的“原型批评”概念有必要进行本土化阐释。在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与新时期小说的联系中,存在着四种“主题原型”:一是人与自然其生兆存;二是人经历考验、发挥潜能;三是在神奇幻境的书写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四是批判重利轻义、贪得无厌的物化人格。这些“主题原型”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呈现形态、置换动力、现实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反映了作家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本土审美意识的觉醒。另外,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和文学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重义轻利”的人生观、肯定道德生命人格的价值观等,有可能成为我们回应当下生活、重建生活诗学、提升文化品格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这一新命题,从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大会,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制,制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整学科体系、办好国家和省市社会科学院、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大投入、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较早地预见到全球化进程与世界历史的来临,提出了全球化时代文化矛盾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看,全球化就是人类社会的整体化、互联化、依存化。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是双重化的。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精英主义和大众主义的矛盾,构成了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主要文化冲突。在全球化的时代,要充分考虑到文化沟通和文化理解,才是正确的文化态度与战略。  相似文献   

11.
“斯诺命题”提出了“科学文化”和“文学文化”的矛盾和冲突, 以及“两种文 化”发展中的困境问题。“斯诺命题”在积极意义上涉及提出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的对象的整体性与既定学科的局部性的矛盾问题, 提出了人文社 会科学“次文化”分裂和分离化倾向的问题。走跨学科之路是破解“斯诺命题”关键 所在, 其中特别要注重解决好学科研究和问题研究的结合、个体研究和团队研究的结 合、学者的个人禀赋发挥、研究的社会导向和环境导向、研究的评价体制和机制优化 等问题。

关键词: 斯诺命题 科学文化 文学文化 人文社会科学 跨学科研究

“Snow’s proposition” points out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scientific culture” and “literary culture” and the dilemma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ultures.” In the positive sense, Snow’s proposition concerns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integrity of the research subject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established disciplines, as well as the trend toward division and isolation in subdivisions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key to solving Snow’s proposition is to take an inter-disciplinary path that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combining discipline-centered with issue-centered research and individual work with teamwork, giving full play to individual endowment, social orien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orientation and to the optimiza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s and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2.
论改革开放中的文化价值冲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邹广文 《求是学刊》2001,28(3):19-26
进入 2 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将会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由此在价值和现实层面将产生一系列矛盾和价值冲突。这种冲突在文化价值层面主要表现为 :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 ;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冲突 ;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 ;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冲突。而从文化现实层面考察 ,其冲突则表现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具有不同文化价值追求的文化群体之间。它们既有矛盾冲突 ,又有融合借鉴。在这一表现过程中 ,中国文化亦将在新的价值层面开始新的整合 ,这也将是今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剧烈变革过程中,精神文化变迁滞后引发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三信"危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被动摇、行为失范等诸多矛盾和问题,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途径来化解。  相似文献   

14.
肖伟胜 《唐都学刊》2004,20(4):73-78
从区域文化的角度看 ,张新泉的诗歌集中地体现了滋养他的巴蜀文化的精神特质 ,即在坚守边缘化的写作立场上创造出充满巴蜀传统感伤和温情的“新现实主义”诗篇 ,从而形成了文火般美丽而刚强的艺术风格和幽默隽永与新颖别致的诗风。这些特征一方面凸现出巴蜀文化“重实际 ,黜玄想”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又与川人面对矛盾的一贯策略相对应。  相似文献   

15.
李立 《学习与探索》2003,(4):101-105
泰山文化在生命意义上所展示的"成终成始"特点,已经涵盖了人生最基本的关于生命的命题。泰山文化在生命意义上所充盈的缘于生命痛苦的悲哀、生命衰竭的无奈和渴望生命再生的情感,感染着每一位试图通过"泰山"对生命进行"触摸"的人。当汉唐时代的诗人们试图用诗歌形式承载个体对"生命"的沉重思索和浓烈情感时,"泰山"便成为最理想的媒介,汉唐诗歌中的"泰山情结"也便随之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Phil Ryan 《Policy Studies》2015,36(4):417-433
Much post-positivist policy theory implies that positivism exists as a self-protecting paradigm. Inspired by a one-sided reading of Kuhn, this understanding suggests that policy positivism must be overcome as a whole. This approach is problematic. In particular, there are importa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various elements commonly said to be part of the positivist paradigm, contradictions that make it difficult to believe that the paradigm can be embraced as a whol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views positivism as a culture. Since components of any culture can evolve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a cultural approach would focus its critique on specific dimensions of positivism. This approach would provide more rigor to policy critique, and push post-positivists to overcome weaknesses in their own theories, in particular those concerning the question of truth.  相似文献   

17.
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走低碳社会的道路,这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唯物史观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日渐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低碳社会,成为中国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是互嵌整体的唯物辩证自然观、给与自然界以人文关怀的生态伦理观、人与自然价值和谐的价值文化观,都为低碳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确证。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第三种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国富 《求是学刊》2006,33(2):72-76
作为现代企业“第三种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我国目前流行的战略管理方式,但是,在实施企业文化流程中对理论深度认知与实际操作的掌握问题仍有待探讨和深化。因此,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进程中,进一步梳理外来企业文化与本土企业文化、群体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诚信文化与绿色文化之间的整合、取舍、共生、引领、互补和交融的相互关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当从社会转型的大视角深刻认识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和谐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从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多层次地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从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准确地把握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从转型期社会现实要求出发抓准构建和谐社会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邓万春 《唐都学刊》2004,20(4):107-110
布罗代尔与韦伯的资本主义观互相矛盾。韦伯把资本主义看作一个文明体 ,从文化与宗教的角度理解资本主义 ,认为理性化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因素 ,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的进步 ;布罗代尔把资本主义当作上层结构 ,从政治 -经济的角度批判性地解释资本主义 ,认为资本主义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理论预设与分析视角的不同是二者观点分歧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