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月冬 《南方论刊》2005,(9):62-62,57
逆反心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不仅不利于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剖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是每个教师不可忽视的工作。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初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教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就是“不受教”,许多家长也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做事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2.
王璐 《家庭科技》2021,(4):28-30
家庭作业是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教师细致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其中学生是家庭作业的主体.而“家长作业”却变成了家长的责任和职责,具体表现为被动代替和主动代替.前者指学校和教师过分夸大家长职责,将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家长挂钩,家长被迫成为家庭作业的执行者和负责人;后者通常指家长因为心疼孩子作业压力大,担心孩子因未有效完成作业而受到批评,便主动代替其完成作业.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其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发展的全过程.“家长作业”本质上是家长在家庭作业的教育引导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那么“家长作业”会对学生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家庭作业异化为“家长作业”?  相似文献   

3.
影响“两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 ,其中逆反心理是一个重要因素。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两课”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动摇。为此 ,正确认识青年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分析大学生对“两课”教育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寻求解决它的对策已成为“两课”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家长教育孩子时,常常出现以下现象:家长不让孩子做某件事,他偏去做;家长说那个同学好,他不服气;家长关心孩子的话说多了,会引起他的反感;家长越是不想让他知道的事,他越是想知道。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种心理是指一种较为稳定的对环境事物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的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5.
因为爱你     
赵琴 《快乐青春》2011,(7):73-75
一天放学时,班主任朱老师说本周星期六上午开家长会,每位家长都必须到会。每次期中考试之后,朱老师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朱老师还说,这次会议很重要,能增进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在高中逻辑课教学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老师,‘队上的稻子基本上全部收完了’一句是对还是错?”老师:“错了!”学生:“那么错在哪里呢?”老师正好抓上这个句子来加深学生对“判断要恰当”的印象,于是循循善诱地说:“很显然,这是一个有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来,社会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当领导上点名(或不点名)批评某人某事时,不少人便对此人或此事表示公开的同情或关心,尽管他们本来对此并无定见。反之,当领导公开表扬某人某事时,也会有不少人立即表示异议和蔑视,尽管他们对此可能本无研究。这种带有一定盲目性的,领导说“是”,我偏要说“非”,领导说“白”,我偏要说“黑”的社会现象,我把它称为社会群体逆反心理。作为逆反心理,它带有一定的盲目自发性质,因此不包括社会上始终存在的思想领域自觉的论争和斗争。  相似文献   

8.
一、“溺爱型”差生心理因素的产生与矫正随着学校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学生享乐生活方式自然形成。一切生活靠家长劳做,宁可家长吃苦也不让学生身勤手劳。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依附思想,并由不爱体力劳动发展到厌烦脑力劳动。有的开始厌学,有的学习兴趣冷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矫正办法;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爱劳动、爱学习的优良品质,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二、“冷遇型”差生心理因素的产生及矫正“冷遇型”差生是指经常受老师、同学、家长的批评、挖苦,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的差生。他们轻者不发…  相似文献   

9.
每年高考来临,老师最着急最受累的村是对学习成绩不良的学困生的帮助、转化工作。为了帮“困”,老师比家长还费心,几乎把所有的“心”都付出了,开始是对学生的爱心、关心,关注他们,作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决策。接着是苦心加细心,方方面面地为帮“困”而努力,如找学困生谈话,给他们鼓劲,指导学法,补课开“小灶”,细致地批改他们的作业,并写上激励性批语,教学中进度不敢快,内容不敢深,时时想到了他们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对学生的关心照顾真可谓无微不至。而高考呢,基本上是因学困生没有好的结果以老师和家长的病心加伤…  相似文献   

10.
经常有家长说,小孩现在个矮是因为“晚长”,今后没准什么时候就能突然长高.专家指出,“晚长”的孩子不是没有,但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家族高. (2)家族有“晚长”史.  相似文献   

11.
孩子考上初中后,有些家长说:“这下该松松气了!孩子交给学校老师管去,不能再像读小学那么拴着、捏着了……”可是,根据往届初中新生中“溜野马”的教训,不用几个回合,有些孩子就“脱缰”而去,到问题成堆后,家长要“收”也难了。对此,不少往届初中生的家长教训深刻地说:对初中新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放松不得。作为父母,不但要抓紧家教的科学配合,而且要配合到底!那么,其体应该怎样配合呢?  相似文献   

12.
不少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常对父母说关节痛.有些家长认为“生长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引发儿童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家长应给予及时关注.  相似文献   

13.
卢素玉 《家庭科技》2007,(12):40-40
提起逆反心理,人们马上会想到青春期少年.其实,逆反心理在夫妻关系中也普遍存在,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逆反心理的原因来看,有主动逆反心理和被动逆反心理两种.  相似文献   

14.
提起逆反心理,人们马上会想到青春期少年.其实,逆反心理在夫妻关系中也普遍存在,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逆反心理的原因来看,有主动逆反心理和被动逆反心理两种.  相似文献   

15.
通知书     
《快乐青春》2011,(6):33-33
“你今天是怎么了?这半天老摆弄它干什么?”父亲说着,从冯笛手中夺过通知书,翻阅起来。上面有老师写的批语:“在课堂上玩弹弓,往同学的口袋里装虫子……请家长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一言堂”的坍塌和“左”倾“樊篱”的洞开,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给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逆反心理”的存在依然是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逆反心理”不同于人们说的“反向思维”。。反向思维”是指不为常规定论所羁,敢于突破旧框框而从多角度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其显著特点是善于质疑,人们往往因此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它是一种应该肯定、值得提倡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而“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书法家教他的几个学生练字。有一次,他的一个经常用废旧报纸练字的学生说,学了很长时间,可一直没有大的进步。书法家就对他说:“如果你改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 那个学生按照书法家说的去做了。果然,没过多久,他的字大有长进。他奇怪地问书法家是什么原因。书法家说,因为你用旧报纸写字的时候,总会感觉是在打草稿,即使写得不好也无所谓,认为以后还有机会,而用最好的纸时,有一种很  相似文献   

18.
开心做作业     
“功课做完了吗?”这几乎是每位做父母的下班回家,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它凝聚着父母们的许多期望,也包含着他们的许多焦虑。做家庭作业是必要的,问题是有些孩子讨厌做功课。父母监督过严,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个头痛的问题折磨着许多父母。有的话天天说,效果未必好。如果一位厂长每天下班时都守在厂门口问工人:“你定额完成了吗?”这和一回家就问孩子功课引起的心理反感,恐怕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我们不问问:“今天你什么课上得最有意思?”“你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球赛胜负如何?”“你借到了什么新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注重转化艺术,主要有四方面: (一)关心爱护,多给后进生鼓励.不少班主任或老师,对受教育者违纪或小错,惯于用批评的方法,以达到使之改正缺点或错误的目的.但人人都爱面子,特别是后进生,学习成绩落后,行为表现平庸,多次失败的刺激,本已承受了沉重的思想压抑,搞得不好往往产生自卑心理.一闻则烦,一闻则怒,动辄当众训斥,往往只会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形成更严重的对立情绪,走向对立面.对后进生学习上的失败和行为的不良表现,切不可以鄙视,随意斥责,而应多热爱他们.身为教师,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循循善诱做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常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多了解其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洞察其细微变化,在亲切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触到老师是真心热爱他,从而亲近你、理解你、支持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改正自己的缺点.如笔者所任教的学生黄健是班中出了名的后进生,老师经常采用批评方法,不但没起到教育作用,反而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与教师对立的情绪.后来,我多用爱、用关心、谅解等方法去转化他,并多家访,与家长一起齐抓共管,从而使他改变了落后,跟上了班队伍,并成为成绩较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爱是教育的基础。现今一部分教师之所以出现爱的缺失,有教育自身的原因,如应试教育的顽强存在,也有老师自身的原因,包括教师教育职业道德缺陷,教师自我感觉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压力过大等原因。要解决教师爱的缺失的问题,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职业道德;政府部门要加大提高教师待遇的力度;学生和家长要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工作;学校要给老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